中國人創造力養成應從嬰幼兒藝術教育開始
今天中國人創造力差距的根本原因是嬰幼兒到中小學的藝術教育;近30年以來中國中小學數理化國際競賽幾乎一直遙遙領先。但奇怪的是這些中國神童們一到大學畢業后,尤其是博士畢業后,在科技創造力方面就開始遠遠落后于西方同素質人群。近30年來眾多教育專家也都費盡心力想找到其中的原因,但一無所獲。實際上歐美近百年最領先中國的并不是科技,而是現代美術、音樂、舞蹈和影視作品,而更領先的是歐美從19世紀后期就開始以國家立法來確定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大學保證30%左右的各類藝術教育課程(都定為主要課程)。這是十分科學的教育安排。
我們每個人一生下來面對從古到今各時代的文化并不能同時接受,而是依照從古到今各文化發展進程接受;每個人一生下來就開始進化從古到今的文化發展歷史;遠古人最早于6萬年前就開始創造出原始壁畫和原始敲擊音樂,畫了5萬多年后才開始產生文字、數學、天文學、力學等。所以,所有的嬰幼兒都是先會畫畫之后才會寫字的。
嬰幼兒到少年時期是藝術時期,這一時期孩子對數理化的接受理解力遠低于對藝術的學習與理解,而我國近30多年卻反其道而行之,幼兒園就開始安排雙語教學與算術,小學到中學更是主抓數理化,這一違反人生自然生長規律的教學內容安排首先奪去了孩子們對藝術學習的需求,更使絕大多數學生痛恨學習,也對數理化失去興趣。
實際上中小學之前由于處在藝術敏感期,這一時期花費再多時間也學不到多少數理化知識。而到了大學只要學生有強烈興趣幾年一沖就上去了。然而,令人十分遺憾的是今天的中國學生一考入大學之后,本應開始真正奮發努力了,但大部份卻已對數理化失去了興趣。再加上中國大學奇怪的嚴進寬出,一考入大學就入了保險箱,只要不出大錯,一混四年學位必到手。許多剛進入大學的學生都會感到無比的突然輕松,然而進入大學才是人生學習最重要時期!而大多數中國學生渴求知識的激情卻全在中小學、幼兒園階段給違反人性的教學內容安排給耗掉了。而歐美國家的年輕人考入大學后才開始進入最奮發最努力的時期。今天我們的芯片技術和許多高科技光憑巨額投資是無用的,它更需要科技人員的創造激情和想像力,而人的創造激情和想像力更多的來自于自已孩童時代對各類藝術的快樂學習之中。
今天雖然我國中小學生的數理化成績依然驕傲的領先世界,但今天西方多國普通中學的一個普通班級都有實力舉辦一個像樣的畫展,可隨時組織一個像樣的樂隊或舉辦一個音樂會(這在今天的中國整個中學都做不到)。而正是這些擁有藝術天份的學子才是大學畢業后最具有創造力的人。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