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著作權法修改劃重點 音樂版權市場還需要做好這幾點
11月11日,歷時十年的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改終于通過表決,新著作權法將在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新著作權法著重提高了版權保護覆蓋面,在原有基礎上加入了短視頻和游戲直播等在內的視聽作品,侵權認定的范圍更廣,同時把侵權賠償上限提高了10倍,增加了懲罰性賠償,不僅將全方位保護創作者的版權價值,也會給版權市場帶來利好。
【小標題1:短視頻直播納入著作權法覆蓋面】
艾瑞咨詢預計2020年國內短視頻市場規模為2000億元,抖音在今年日活用戶突破6億,快手日活用戶突破3億。預計2020年國內游戲直播市場規模為300億元,其中斗魚虎牙月活在2020年第三季度合計超過3.5億。
短視頻和游戲直播有龐大的用戶和流量,依靠廣告和直播打賞等方式成長為百億,千億市場,但其中很多內容其實是侵權的。
2019年8月,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二審判定,前斗魚主播馮提莫在直播時播放了歌曲《戀人心》,并保存至斗魚平臺供觀看和分享,斗魚公司應當對馮提莫的侵權行為承擔著作權侵權責任。
2019年9月,“MCN商用音樂侵權第一案”以papitube旗下公司敗訴賠償VFine相關損失告終。
新著作權法修改劃重點 音樂版權市場還需要做好這幾點
這些被大眾看到的還只是短視頻和直播領域音樂侵權的冰山一角。
本次著作權法第一大修改,就是在法案覆蓋面上從“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影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延展到“視聽作品”。
相當于明確了以抖音,快手,斗魚,虎牙等代表的短視頻和直播內容與電影類作品一樣被納入著作權法保護及管轄范圍。兜底條款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改為“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則賦予了法院在作品認定權上更多權力。
【小標題2:提高賠償額度,增加懲罰性賠償】
首先,增設了懲罰性賠償,對于故意侵權且情節嚴重的情形,可以適用賠償數額1倍以上,5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其次,將法定賠償額上限,從原來的50萬元提高至500萬元,并設定500元的下限。
君合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張紅斌在接受采訪時認為,此前的著作權的法定賠償額幾十年不變,長期遭受詬病。由于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通常難以舉證,導致法院按照法定賠償額判定后,權利人實際獲得的賠償額過低,常常出現“贏了官司輸了錢”的結果。
前文中提到的兩個案例就是如此:去年營收73億元的斗魚僅需要賠償音著協經濟損失2000元,訴訟支出的合理費用3200元共計5200元。papitube旗下公司一審判罰僅需賠償經濟損失4000元及合理支出3000元共計7000元,想必單是赴日本維權的差旅費用就不只3000元。
若以新的著作權法標準來計算,一個侵權案件頂格賠償額最嚴重可達2500萬元。這在以前是想不到的。
新著作權法通過懲罰性賠償加大了侵權制裁力度,提高了對侵權人的威懾。同時增設的舉證妨礙制度,降低了權利人的舉證難度。對創作者起到了體系化的保護。
新版著作權中,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只需指明作者姓名、名稱的情況中,加入了不以營利為目的,防止以免費表演為名義實際上收取廣告費或打賞的情況。
【小標題3:公播用歌需付費,協會收費要透明】
本次著作權法,明確了將錄音制品用于有線或無線公開傳播,或通過傳送聲音設備向公眾公開傳播的,應當向錄音制作者支付報酬。
公播領域同樣是侵權高發地,大到海底撈這樣的上市品牌,小到小區里的飯店便利店,公播音樂侵權屢見不鮮。目前如良品鋪子,四有青年,呷脯呷脯等連鎖餐飲店都通過VFine等音樂版權公司完成了公播音樂使用正版化,但整體來看,公播市場至少有100萬家公司依舊在侵權使用音樂。
這次法案修改中,還提到了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行為標準和責任
1.費用如何收取:著作集體管理組織根據授權向使用者收取使用費。使用費收取標準由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和使用者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可以申請仲裁,也可以提起訴訟。
2.責任如何劃分:應該將使用費的收取和轉付、管理費的提取和使用、使用費的未分配部分等總體情況定期向社會公布。同時建立權利人信息查詢系統,供權利人和使用者查詢。
法案明確了協會的責任:收費要合理,費用要公示,版權信息要可查。這么看來,新的法案修改對于音樂版權市場是重大利好。
【小標題4:音樂版權市場應該怎么做?】
當侵權行為有了高壓懲罰,越來越多的公司音樂商用會尋求正版授權,決定的因素只會有兩點,定價與服務。
一直以來,音樂授權行業的問題是,定價缺乏標準,市場供需不合理,著作權協會的收費標準公示意味著行業內外將逐漸對音樂版權的收費標準達成共識。
如商用音樂發行商VFine的定價會根據直播,短視頻,公播這些音樂的使用場景,以及游戲內置,線下發布會,線上廣告等使用用途進行調整。有的音樂版權公司則是一刀切,或者1元購買大量低價音樂的“十元店”銷售模式,甚至還有靠訴訟創收的模式。新著作權法頒布后,誰的定價更合理,市場會給出答案。
另一大問題則困擾音樂授權行業已久,即很多音樂授權公司并不注重服務,基本都是“一錘子買賣”賣完歌曲不維護不管理。如VFine這樣新一代的音樂商用公司,則會每季度更新曲庫,并根據音樂使用用途進行個性化推薦。
新著作權法修改劃重點 音樂版權市場還需要做好這幾點
業內人士認為,音樂授權市場規模在未來幾年內有百億元的增長空間,如今VFine等一眾音樂商用發行商,要么積累版權,要么深耕服務,作為音樂商用供給方早已準備就緒,只差一個契機讓音樂企服實現爆發式增長,而新著作權法案的使用或許就是這個契機。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