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中禮樂對人有什么影響
禮、樂、射、御、書、數,古時稱為“六藝”,六藝對人心安頓起到什么作用呢?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禮,中國文化中禮不僅僅是交往的禮節,還有更深的含義,中國文化中曾用禮來梳理人間秩序,這個禮又象法于上天,“禮承天道以治人情”,比如在時間上古人會根據日月的運轉制定歷法——黃歷,黃歷里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古人順應自然節氣變化來安排一年中的農事生活,春種夏長秋收冬藏。
再比如在空間上,紫微星居于天正中的位置,人們認為那是天帝所在的地方,紫微星所在的星區被稱為紫微宮,對應天上的紫微星,地上皇帝住的宮殿,唐朝的時候稱為紫微宮,明清的時候稱為紫禁城。
除了時空上人們象法天地,在社會制度的建立上,《周禮》里把掌管社會各方面的官員分為六種,因為自然界里有天地春夏秋冬,所以這六種官員被命名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隋唐的時候形成了六部的制度: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這六部的制度一直延續到清朝,六部就是來源于《周禮》中的六官。其中吏部對應天官,主管官員選拔考核;戶部對應地官,掌管百姓戶籍、土地管理等;禮部對應春官,主管祭祀;兵部對應夏官,主管軍事;處決犯人多在秋天,刑部對應秋官,主管司法;冬天農閑多工程,工部對應冬官,主管建造工程。
在社會制度安定下來之后,禮又用來梳理人與人之間的秩序,包括夫妻、父子、兄弟、朋友、君臣,還有人生當中的婚喪嫁娶等等,但是當這一切都井然有序的時候,人們也發現因為外在的長幼尊卑不同,人和人之間會因為這些區分變得疏離,如何讓人既有區分又能夠融合在一起呢,古人又創造了樂。
我們來看第二個——樂。在戰國時期曾侯乙的墓里出土了一組編鐘,讓人們看到先秦時期的音樂,中國文化里還有“士無故不撤琴瑟”之說,古人對音樂非常重視,會經常通過音樂來調整身心。
為什么樂會如此重要呢?因為人天生就有各種情緒,比如喜、怒、哀、樂、恐、惡、欲。中國文化認為情緒和人身心的健康是對應的,哪一種情緒太過對人都會造成傷害,比如:“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黃帝內經》)意思是:太過高興會傷心,太過憤怒會傷肝,太過思慮會傷脾胃,太過悲傷會傷肺,太過驚恐會傷腎。
正體字的“藥”和“樂”很相似,預示著音樂和藥是相通的,五音對五行,五行對五臟,音樂中的五音:宮、商、角、征、羽,對應自然中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對應人體五臟:心、肝、脾、肺、腎,通過音樂的調節可以使人心達到中正平和的境界。
但是古時不是所有的音樂都可以稱為樂,音樂分為三種層級:聲、音、樂,凡是可以發出聲響的稱為聲,如流水聲、鳥鳴聲等;有節奏的聲稱為音;只有那些能夠凈化人心靈,提升人精神境界的音被稱為樂,這種樂也稱為德音雅樂。
為了讓人的心靈不至于迷失,在我們這次文明之初,先祖們便創制了一些德音雅樂,從黃帝、堯、舜到夏、商、周,一共六支樂舞,合稱六代舞,黃帝編制的樂舞是《云門》,云門也就是天門,相傳黃帝統領天下的時候,以云為圖騰,黃帝時期的官員,多以“云”來命名,比如:青云氏、白云氏、黑云氏等等,“氏”最早指神明,黃帝創作的《云門》,主要內容是歌頌掌管天空的各種神,也是喻示地上的人真正的故鄉,其實是來自白云之上。
五千年的文明彈指一揮間,現在人們很難知道古時的德音雅樂了,現在的社會充斥著各種各樣的音樂,但是人們很難找到真正凈化人心的音樂了,不管我們是為了個人身心安頓,還是為了給孩子尋找一個純凈的精神世界,很多人會問:現在哪里還能找到德音雅樂呢?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