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30歲了開始學習小提琴 小提琴愛好者的學琴故事
01
生活安定下來后,沒什么特長的我總想培養一項興趣愛好。
初次接觸小提琴,它微微反光的木頭材質就讓我覺得古典而高雅,兩個f型音孔就好像西洋人的胡子,琴身的曲線又十分曼妙。
這個樂器太美了,我心想。
我一開始只抱著體驗新事物的想法,并不是有心要學它。
我在老板的指導下,試著拉響第一個音時,老板似乎比我還激動,因為我沒有讓我手上這把琴發出任何殺雞聲。
老板夸獎我的手部很柔軟,適合學小提琴。
當時我并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忽悠我,但通過與小提琴的短暫接觸,我想,我已經喜歡上了這個樂器。
后來我才知道,手部的適度放松對于小提琴演奏確實很重要。
02
一開始得從右手握弓學起。
作為初學者的我,通過握住鉛筆水平、豎直擺動的老方法來練習。
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學會它,上班時都有意無意拿只筆上下擺動著。
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天內,我便掌握了正確的握弓姿勢。
我的進步得到了老師的表揚,這讓我心花怒放。
每個周末,我會都抽一天去上小提琴課,這大概是我一周最快樂的時光。
老師在課上會檢查之前布置的作業,然后教我新的內容,又給我布置新的作業。
作業一開始都是簡單的曲子或練習曲。
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告訴羅娣阿姨》,因為后來我看英劇《神探夏洛克》的時候,劇中夏洛克和他妹妹拉了這首曲子。
當時甭提有多激動了,我心里在大聲吶喊:啊,這首我練過!
但是我對小提琴的熱情隨著時間推移慢慢減弱,上課的頻率變低了,從一周一次變成兩周一次。
我遇到了瓶頸。
漸漸地,我感覺這就是一個大坑,在對這個樂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我就往里跳了。
小提琴實在太難了,如果我當初知道它這么難,我可能會打退堂鼓。
它需要我每天練習,這極度考驗我的耐心;它不是定音樂器,音準很難找準,挑戰著我的聽力;它技巧很復雜,入門需要很長時間,沖擊著我的自信心。
我真想說,我太難了。
但我還是堅持下來了,不為別的,就為我交了學費,不去上課,我心疼錢。
我就是如此現實的一個人。
我去的那個琴行有很多學吉他的,每次我去上課,琴行的小姐姐就對那群學吉他的人說:“人家學小提琴都堅持下來了,你們有什么理由不堅持?”
媽呀,我都成榜樣了,我暗自高興。
因為練琴練得頻繁,左手常常需要按弦,我左手食指、中指和無名指都長了一層繭。
但我對此十分樂意,每次一摸到這層繭,我就油然而生一種自豪感:這是我努力過的象征。
剛開始學琴的幾天,我還幻想著去地鐵站賣藝,把琴盒打開擺在地上,自顧自地拉著琴,就像街頭藝術家那樣。
現在我已經不敢想了,沒有個三五年,估計根本拿不出手,能把音拉準,我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我把小提琴描述得這么難,并不是要把對這個樂器感興趣的人勸退。
事實上,有了小提琴,我的生活更快樂了。
它讓我明白美好的事物背后,也有別人看不見的艱辛。
03
別人聽說我在學小提琴,都以為很“高大上”。
其實練習的過程,真的很枯燥。
先要打開琴盒把琴弓拿出來旋緊。
琴弓尾部有一個旋鈕可以調整松緊,每次練完需要把弓子旋松,否則琴弓容易壞。
演奏時旋緊,但不能過緊,否則也容易壞。
弓子的毛一般是用被刷成白色的馬尾做的。
旋緊琴弓后,便把松香涂在琴弓上。
松香可以加大琴弓與琴弦之間的摩擦力,使演奏出來的聲音更好聽。
一般一塊松香買來可以用幾年的時間。
接著,需要調音。
小提琴的弦從右往左越來越粗,音高也越來越低。
從右往左數第二根弦發出的聲音是標準音,即A,一般從這根弦開始調。
調好音后,就可以把肩托放在琴和肩膀之間,開始練習。
一般我會先練習一段時間空弦,再練習一段時間音階,接著就開始練曲子了。
練習空弦和音階其實特別無聊,但這又是必須的,否則基礎不牢靠。
練琴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不能打擾別人,晚上10點半之后我不會再練琴,早上也不會太早練習,以免影響別人休息。
學習小提琴一段時間后,我發現自己漸漸喜歡上了古典音樂。
當老師把《天空之城》等一些流行的曲子教給我的時候,我表示“抗議”,我更喜歡古典的曲子。
小提琴雖然是古典樂器,但也可以用它演奏流行歌,這也是很多小提琴愛好者喜歡做的,但古典音樂更復雜,也更有魅力。
憑著興趣,我自己去了解了很多可能我要很多年后才能學會的技巧,看了海菲茲、帕爾曼等名家的演奏視頻,也知道了帕格尼尼等瘋狂的作曲家。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擊膜鳴樂器。又稱羊皮鼓。漢稱羌鈴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