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座笙樂器博物館——趙家笙樂器博物館
2019年6月18日,我國第一家“笙“樂器博物館——趙家笙樂器博物館在河北涿州落成揭牌。該館作為國內首家以笙為主題的博物館,以保定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趙家笙”為展品,展出各類傳統笙、現代改良笙百余件,博物館將免費對公眾開放,普及民族音樂知識,開展民樂演奏展演。旨在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群眾業余文化生活,提高全民藝術修養,提高國民幸福指數,為涿州的精神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趙家笙作為涿州市文化事業中的一塊金字招牌,享有多項發明專利技術,樂器銷售覆蓋全國及東南亞地區,并被中央民族樂團、中央音樂學院等演出團體和高等音樂學府廣泛使用。
儀式上,保定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侯燚,涿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劉丹,以及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笙專業委員會、涿州市文廣旅局負責人共同為趙家笙樂器博物館揭牌。與會嘉賓一同參觀展廳,并觀看趙家笙現場演出。
據了解,趙家笙是目前國內為數不多依靠傳統手工藝打造的樂器笙,享有多項國家發明和技術專利,銷售覆蓋全國及東南亞地區,并被中央民族樂團、中央音樂學院等演出團體和高等音樂學府廣泛使用。
涿州市趙家笙樂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宏亮是“趙家笙”第三代傳人,涿州市趙家笙樂器科技有限公司始建于20世紀80年代末期(原名:涿州市宏亮樂器廠),創始人趙伯純、趙宏亮祖孫二人。進入21世紀后,趙家笙將有兩千年歷史的傳統笙由死斗笙改成活斗笙,這樣給了各使用者很多方便。將三十八簧鍵笙改革成能站姿演奏的有新風格的現代版鍵笙,迎合了新民樂的表現形式。四十二簧笙的出現,能演奏更寬音域的樂曲。
趙宏亮先生和他研制的21簧白竹笙、現代倍低音笙
歷近十年的時間研究系列中、低音笙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是全國唯一生產此笙的廠家,是文化部指定中國中、低音樂器改革發展成績最先獲得者,中音、次中音、低音、倍低音均為三十六音,十二平均律半音階排列方式,發音管、按鍵為銅質材料,擴音管為馬林巴式鋁質金屬材料,采用單列式發音室,獨立發音功能,改變了傳統的笙簧片共用一個箱體發音的方式,此種笙的氣箱只起分配和控制氣流的作用,按鍵采用多次接力技術,使動能提增,鍵噪降低,靈活美觀。 趙宏亮先生是當今典型的制學一體者,曾多次在高校講解笙制作、維修和保養,熱衷贊助笙的各種比賽和相關文化活動。他培養了大量的笙制作接班人,使笙的制作工藝得以穩健的保護和繼承。 “取之于笙,用之于舌”的趙宏亮先生不斷追求笙的品質,將挖掘笙的文化內涵為己任。 現為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樂器改革制作專業委員會副會長、笙專業委員會榮譽理事、中國民樂十大制作師之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河北趙家笙樂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趙家笙樂器博物館一撇
趙家笙樂器博物館一撇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