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樂人張樺:交響樂離大眾并不遙遠
說到交響樂團、古典音樂,很多人腦海里會不自覺蹦出“太高雅”“聽不懂”“有隔閡”等詞語。但近日在成都上演的一場交響管樂視聽音樂會,卻刷爆了不少“不懂古典音樂的人”的朋友圈:大屏幕上播放著經典電影畫面,管樂團演奏著影片原聲配樂,從經典電影原聲到宮崎駿動漫配樂,從歌劇《卡門》到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引發臺下觀眾掌聲陣陣。這是一場作品年代、觀眾年齡跨度都特別大的音樂會。”
樂曲間隙,指揮張樺會對每個聲部進行介紹,臺下觀眾恍然大悟:原來,新聞聯播中的片頭曲是用長號演奏的,每次在商場中聽到的肯尼基的《回家》,是用高音薩克斯演奏的。“我想傳達給大家的是,古典音樂,其實一直存在于我們生活之中,離大眾并不遠。”張樺接受封面新聞記者采訪時說。
接地氣
用交響樂演奏電影動漫
張樺是四川音樂學院管弦系教師、四川音樂學院交響樂團首席圓號,2014年到美國攻讀演奏家文憑,研修指揮專業,回國后,繼續在川音任教。“我除了在學校教學生,也會有熱愛音樂的小孩跟我學圓號。”在教學過程中,張樺發現,傳統的音階、曲目練習,對于小朋友來說,會有些晦澀難懂。“你讓孩子練貝多芬、莫扎特,他們不一定理解和體會,只是為了技術而練習,慢慢他會失去興趣。”
當有位學生告訴他,想嘗試用圓號吹奏《千與千尋》時,張樺靈感迸發:“我把譜子改好給孩子練習,只一個禮拜,我發現他吹得比平時好多了,而且是主動演奏,整個狀態都不一樣了。”張樺把這次經歷講給同為專業演奏家的好朋友們。“我們平時在各個舞臺上做古典作品音樂會,經常會有觀眾提前離場,原因很簡單,聽不懂。音樂是抽象的,不像文字可以具象反映某個意思。我們能不能用一種方式,讓觀眾覺得這場音樂會聽明白了?”
于是,張樺就邀請了30多位來自四川各大交響樂團的職業演奏家,組建了雅鉑交響管樂團。初衷很簡單:將古典音樂的表現形式與當今流行元素相結合,引領更多的音樂愛好者走進高雅藝術的殿堂。他開始有意識的選擇大眾熟悉的經典影視作品,《泰坦尼克號》、《哈利波特》、《加勒比海盜》、《魔女宅急便》……音樂選好了,還要解決畫面的問題。“現在觀眾看到的所有畫面都是我同專業視頻團隊后期重新剪輯過的,畫面的剪輯必須符合音樂的表達,音樂和故事情節同步,才能讓觀眾看得明白,聽得投入。”
引共鳴
帶領觀眾走進古典音樂
一年多時間,張樺帶著樂團走進社區、中小學、高校、專業音樂廳普及交響樂。“前前后后演了十幾場,在一所高校就連續演出了三場,說明市場接受度高。很多觀眾不是第一次看我們演出了,他們都是一家老小來聽,記得有位雅鉑的忠實觀眾跟我說的一句話:‘以前我家里、我車上都是流行樂,現在,我喜歡聽交響樂了,我覺得自己能聽懂一些了’。更讓張樺欣慰的是,這些觀眾既有“60后”,也有“00后”,還有不少“10后”。”
張樺期待也自豪可以盡自己所能推廣古典音樂。“你看某個歌星到成都演出,黃牛票可以炒到幾千塊錢,可古典音樂一張票80塊錢,觀眾還是不愿意來。”張樺承認,古典音樂與觀眾可能存在一道隔閡,“畢竟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跟西方不一樣,不了解音樂的背景,沒有身心感受就不愿意走近。但經典電影、動畫片會讓他產生共鳴,用最古典的方式聽熟悉的音樂,慢慢等他熟悉了演奏家,他會因為喜歡演奏家而去聽高雅音樂。”
“有一天,當我吹不動圓號了,指揮就是我藝術生命的一個延續。”從圓號演奏家到樂隊指揮再到樂團音樂總監,在張樺看來,角色的轉變意味著更多的責任。“以前出去演出演完就走了,根本不用考慮演奏之外的事情。現在需要事無巨細,這對我來說既是挑戰也是學習的過程。”他坦言,樂團里的每個人都付出很多,一群年輕人,每周能夠風雨無阻堅持排練、經常為了一首曲目排練到深夜,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特別珍惜,也特別感謝樂團的這群好朋友,他們缺一不可。”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