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年輕的律動2019——亞洲青年管弦樂團音樂會
暑期藝術之旅:年輕的律動2019——亞洲青年管弦樂團音樂會
演出時間:2019.08.14
演出劇場:音樂廳
演出時長:待定
日期/場次:2019.08.14 周三 19:30
指揮 理查德·龐信
理查德·龐信是杰出的亞洲青年管弦樂團的藝術總監,一生從事音樂事業。龐信先生生于紐約的烏蒂卡,畢業于紐約大學音樂學院,緊接著,他前往臺灣,然后在東京發展了圣瑪莉大學的器樂系。1987年,他和偉大的小提琴家、指揮家耶胡迪·梅紐因共同創立了亞洲青年管弦樂團。
龐信先生具有多年在中國、日本、韓國等地的教學經驗,他還在中國香港生活了將近30年。他希望創建一個樂團把各地區聯合起來,并推出亞洲最耀眼的年輕音樂家。
八十年代,他擔任了著名的上海音樂學院交響樂團的指揮,龐信先生帶領樂團巡回演出,進行了普羅科菲耶夫《g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的中國首演,指揮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第一次全部布拉姆斯曲目的音樂會。作為南京、杭州、福州樂團的客席指揮,他舉行貝多芬《第八交響曲》的當地首演,1984和1985年,他到中國北方指揮了一系列貝多芬作品音樂會,為哈爾濱之夏藝術節的復興建立了基石,被稱為在中國布道的音樂傳教士。
1984年,龐信先生應邀為訪華的美國總統雷納德·里根,指揮上海音樂學院樂團演出了全部美國作品的音樂會。同年,他回到韓國指揮首爾愛樂樂團舉行了音樂會。
為了祝賀這些成就,從1990年亞洲青年交響樂團的首演開始,梅紐因勛爵和科密申納大師在樂團的每個音樂季最后一場音樂會上,邀請龐信先生指揮最后一部作品。因此,龐信先生曾在柏林、東京、大阪、洛杉磯、夏威夷、悉尼、馬尼拉、香港和意大利的梅拉諾演出。
作為美國作曲家路·哈里森,指揮家塞爾吉·科密申納、費爾迪南德·萊特納和約瑟夫·克里普斯的學生,龐信最近啟動了一個名為“美麗的美國”的一系列活動,以重新喚起人們對最優秀的美國音樂的興趣。
2000年10月,中國香港政府授予他包西納之星銅質獎章,以肯定他“對音樂和藝術的貢獻”。
藝術家 服部百音 小提琴
小提琴家服部百音的演奏被樂評家稱贊為“致殝完美,充滿感情、熱情、光彩、極富音樂感和技術接近完美”。作為查克哈.布隆的學生,服部百音在五個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獎,正迅速成為她這一代最優秀的小提琴手之一。十歲時,她成為維尼奧夫斯基大賽(2009年)中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冠軍,并在歐洲和亞洲的重大比賽中贏得了多個大獎。
服部百音經常在日本最重要的音樂風格廳演出,并與新日本愛樂樂團、NHK交響樂團、東京愛樂樂團和讀賣日本交響樂團等一起巡回演出。在日本以外,她的職業生涯發展迅速 - 她曽與不同的管弦樂團合作,參與國際音樂節,并與著名音樂家大提琴手古特曼,小提琴家列賓和鋼琴家辻井伸行合作室內音樂。
最近的表演亮點包括與由阿殊堅納西指揮的歐洲青年管弦樂團擔任獨奏在歐洲作巡回演出,與新西伯利亞愛樂樂團和列賓以及亞美尼亞國家青年管弦樂團和謝爾蓋·桑巴坦的表演,以及與讀賣日本交響樂團和日本世紀交響樂團的日本巡回演出。在2017/2018樂季,服部與由佐渡裕帶領的兵庫縣藝術中心樂團在東京進行了一場重要的音樂會,觀眾達到14,000人,音樂會更在日本全國播出。服部亦在奧斯陸歌劇院舉行了首場在北歐的獨奏會。而即將的演出包括NHK交響樂團的日本巡演,亦會與以色列及德國樂團合作。服部還將與由首席指揮尤洛夫斯基帶領的柏林廣播交響樂團在柏林作首演。
服部于1999年出生于東京,在一個音樂世家中長大,三代均為成功的作曲家。2004年,五歲的她和開始跟母親學習小提琴。在日本服部師從鈴木亜久里、大谷康子和辰巳明子,她在六歲時入讀于桐朋學園附屬的兒童音樂學校,并在八歲時與管弦樂團首次合作。服部自八歲起在瑞士因特拉肯由布隆負責的著名學院就讀,同時現正就讀東京音樂學院。
2009年當服部十歲時,贏得第11屆維尼奧夫斯基國際青年小提琴比賽冠軍,成為該比賽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得主,并在同年的全日本藝術協會比賽中獲得一等獎。她繼續在第九屆保加利亞年輕大學生比賽(2013年)和新西蘭第七屆國際青年小提琴比賽(高級賽區)、新西伯利亞(2013年)中贏得大獎和各種特別獎 ,再次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小提琴家擁有這樣的稱號,并以13歲之齡在“17歲或以上”類別贏出。2015年,服部在瑞士伯爾尼舉行的首屆國際鮑里斯金斯坦小提琴比賽中贏得了大獎。而服部的首張唱片包括卡門幻想曲和蕭斯塔高維奇的小提琴第一號協奏曲獲得了極高的評價。
服部現在使用的小提琴是由上野制薬株式會社借出的意大利制琴大師爪奈里在1743年制作的樂器。
演出團體 亞洲青年管弦樂團
被樂評家稱贊為“世界優秀青年交響樂團之一”, 獲日本“高松宮殿下記念世界文化賞”青年藝術家獎,亞洲青年管弦樂團(簡稱“亞青”), 剛于去年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0周年完成世界巡回演出。
亞洲青年管弦樂團的100位成員,均是經過嚴格的挑選出來的精英樂手。他們分別來自中國內地、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日本、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及越南。每年夏天,他們相聚六個星期,首三星期為排練,之后則是三星期與享譽國際的獨奏家和指揮家的巡回演出。
過去,曾與亞青演出過的包括大提琴家馬友友、麥斯基、王健及維勒斯坦、小提琴家甘祈頓、沙涵、列賓、莎拉張、金永旭、林昭亮、女高音家安美玲、鋼琴家拉洛嘉、莉卡、費爾沙、美藝三重奏、以及小號獨奏家哈頓貝格。樂團的指揮亦包括哥美士安拿、施奈德、譚盾、 卡穆、朱特、以及樂團的創辦人曼紐因及龐信。
自1990年首場演出后,亞青曾于亞洲、歐洲、北美和澳洲,演出超過400場音樂會,觀眾人數超過一百萬人。電臺及電視臺轉播計有香港電視臺、日本NHK電視臺、衛星電視臺、CNN 以及CNBC。
超過二萬多位年齡由十七至二十七歲的樂手曾經參加過亞青的試聽甄選。成功入選的樂手會接受來自香港、巴爾的摩、波士頓、明尼蘇達、漢堡北德廣播交響樂團、貝爾加莫節日樂團、米蘭斯卡拉歌劇院、布魯塞爾蒙內皇家劇院、威尼斯鳳凰劇院、國家交響樂團、瑞士義語區廣播交響樂團、波士頓及皮博迪音樂學院等的專業導師們指導。
各地樂評人十分欣賞亞青的演出,華盛頓郵報贊賞道:“一場精湛細膩的演出”。回顧亞青演出歷史,焦點包括有:亞青成為五十年來首個在越南河內演出的國際樂團;于七月一日回歸慶典上,與大提琴家馬友友首演作曲家譚盾所譜的“交響曲一九九七”;多次于北京人民大會堂內表演,以及于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美國白宮、紐約聯合國總部、林肯中心艾維利·費沙演奏廳、好萊塢露天音樂廳、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柏林及維也納的音樂廳、及悉尼歌劇院等等內獻演。
亞青,是一個免費的音樂活動,主旨在于燃點亞洲音樂家在亞洲從事音樂工作的一份自豪感,藉此減輕亞洲人材外流的問題。亞青為亞洲一些最出色的年青音樂家提供了豐富及多元化的藝術經驗,其中包括了難能可貴的國際文化交流、學習以及與本世紀最享譽盛名的國際音樂家巡回演出的好機會。
亞青的組織架構,由一個香港商界人仕組成的委員會,于一九八七年成立,并以非牟利慈善信托基金的形式注冊,符合香港稅務條例第八十八項,為一個免稅機構。
曲目
西班牙隨想曲 里姆斯基·科薩科夫 曲
G小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 布魯赫 曲
天方夜譚 里姆斯基·科薩科夫 曲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