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中國中意友好交流的“屋頂音樂會”架起中意兩國文化交流橋梁
一場中意友好交流的“屋頂音樂會”在羅馬納蘭特藝術中心舉行。
紅網時刻3月23日訊(記者 汪衡)當地時間3月21日晚,集意大利古典與現代建筑藝術于一體的羅馬納蘭特藝術中心,綻放著絢爛的中國紅,一場中意友好交流的“屋頂音樂會”在這里舉行,架起了中意兩國之間文化交流的橋梁。
音樂會現場高朋滿座,匯聚了眾多意大利社會各界代表參加。給習近平主席寫信的8位意大利羅馬住讀學校的同學,在現場分享了對習主席的尊敬之情和對中國的熱愛。
中國歌唱家雷佳與意大利國寶級少兒合唱團安東尼亞諾合作演唱的《茉莉花》。
《Cina E’》牽手《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中國歌唱家雷佳與意大利國寶級少兒合唱團安東尼亞諾合作演唱的《茉莉花》,一開始就將現場的氣氛點燃。《茉莉花》是一首中國民歌,由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重新改編后,成為歌劇《圖蘭朵》的主旋律,成就了一部東西方文明交融的佳作。現場,安東尼亞諾少兒合唱團還特別挑選了一首描繪他們眼中中國的意大利歌曲《Cina E’》,中文譯名“中國花兒”,表達他們對中國大好河山的贊美。
《天鵝湖》加上中國青年雜技的肩上芭蕾,藝術魅力精彩四溢。
“肩上芭蕾”跨界混搭《天鵝湖》
在意大利知名青年小提琴藝術家克拉麗莎·貝維拉夸演奏的《天鵝湖》音樂中,中國青年雜技演員孫藝娜在搭檔周杰的背上、雙肩、手掌和頭頂上輕靈地跳著芭蕾舞。這場跨界混搭秀,將中國的傳統藝術形式雜技與意大利優雅藝術芭蕾舞完美結合,藝術魅力精彩四溢。
意大利象征愛情的傳統彈撥樂器曼陀鈴。
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龢”。
當“曼陀鈴”遇見“龢”
中國與意大利都是擁有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音樂會上,導演組特別將意大利象征愛情的傳統彈撥樂器曼陀鈴,與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龢”一起搬上舞臺,演奏了《梁祝》《宴》《今夜無人入睡》《查爾達什舞曲》等中意兩國的經典曲目。特別是兩種古老樂器共奏湖南經典民歌《瀏陽河》時,讓觀眾深切感受到文化交融的無窮魅力。
《聲入人心》的選手王凱、余笛、馬佳與意大利家喻戶曉的“美聲少年”組II VOLO共同演繹了《我的太陽》、《曠世之愛》等多首中文和意大利語歌曲。
美聲少年們的激情碰撞
意大利是歌劇之鄉,曾涌現了無數的傳世歌劇和頂級歌唱家。音樂會上,由來自《聲入人心》的選手王凱、余笛、馬佳與意大利家喻戶曉的“美聲少年”組II VOLO共同演繹了《我的太陽》《曠世之愛》等多首中文和意大利語歌曲。他們超越年齡的演唱功力,為跨界美聲注入了前所未有的青春風采,俘獲了在場所有觀眾的心。
在音樂會現場,除了有音樂的無限交融外,還上演了中意兩國美食大師的表演和中西合璧的東方服裝秀,為觀眾呈現了一場視覺與聽覺的盛宴。
1個多小時的音樂會,在意大利語歌曲《飲酒歌》中落下帷幕,現場觀眾依然沉浸在音樂會的美好之中,久久不愿離去,紛紛留下交流并合影留念。安東尼亞諾少兒合唱團領隊薩布莉娜激動地說:“與中國歌唱家的合作,孩子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魅力。他們都很想進一步學習中文歌曲,希望未來有機會去中國演出。”意大利總理府信息和出版事務副部長維托·克里米在觀看后非常興奮,他說:“今天是一個非常精彩的活動,這場音樂會是中意雙方的文化絕美的結晶,我們要開始進一步地發掘中國文化的魅力,讓雙方的文化交流有更好的發展。”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