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國家大劇院制作奧芬巴赫歌劇《霍夫曼的故事》
國家大劇院歌劇節·2019:國家大劇院制作奧芬巴赫歌劇《霍夫曼的故事》 【開票】
演出時間:2019.07.10 - 2019.07.14
演出劇場:歌劇院
演出時長:約180分鐘 (包含中場)
日期/場次:
2019.07.10 周三 19:00
2019.07.11 周四 19:00
2019.07.12 周五 19:00
2019.07.13 周六 19:00
2019.07.14 周日 19:00
演出介紹
往期劇照
《霍夫曼的故事》是輕歌劇大師雅克·奧芬巴赫晚年創作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最為著名的歌劇作品之一。劇中男主角的原型是德國作家、詩人E.T.A霍夫曼,歌劇講述了霍夫曼和三個女人奇異怪誕的愛情故事,全劇中霍夫曼不斷經歷愛情的美妙,但每段愛情卻都以悲劇收場,一次又一次的打擊讓詩人對于愛情的渴望越來越少,并最終全情投入到藝術和詩歌當中。本劇在音樂方面可謂是華彩滿章,有花腔女高音唱段“玩偶之歌”,和浪漫唯美的威尼斯“船歌”等。此劇堪稱是奧芬巴赫最優美的傳世篇章,在藝術性上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舞臺呈現集浪漫唯美和奇幻詭譎為一體,讓觀眾大呼過癮。
國家大劇院版《霍夫曼的故事》是國際著名歌劇導演弗朗切斯卡·贊貝羅攜手知名舞美設計彼得·戴維森,繼大劇院版《卡門》之后的強勢回歸,再度獻上法語歌劇巨制,美輪美奐的舞臺設計,帶領著觀眾游走多個浪漫國度;古典與現代藝術碰撞的奇異服式,講述著一個個浪漫曲折愛情故事。
往期劇照
作 曲:雅克·奧芬巴赫
腳 本:于勒·巴比耶
指 揮:平夏斯·斯坦伯格
導 演:弗蘭切斯卡·贊貝羅
舞美設計:彼得·戴維森、查爾斯·奎金
服裝設計:庫爾特·沃森
編 舞:丹妮·塞耶斯
燈光設計:馬克·麥科庫洛夫
復排導演:斯蒂芬·格勞格雷
復排編舞:阿蕾桑德拉·潘澤沃爾塔
合唱指揮:塞繆爾·科卡爾
主演:
霍夫曼(男高音):彼得·松/陳勇
尼克勞斯/繆斯(次女高音):寶拉·加爾迪娜/張亞潔
安東尼婭(女高音):葉卡捷琳娜·巴卡諾娃/宋元明
朱麗葉塔(女中音):南茜·法比奧拉·埃雷拉/王宏堯
奧林匹亞(女高音):達麗婭·捷列霍娃/張文沁●
林多爾夫/髙佩琉斯/米拉克勒/達佩圖托(男低音):德米特里·烏利揚諾夫/吳蔚
安德烈/科申尼勒/弗朗茲/皮蒂基納喬(男高音):迪特馬爾·克什鮑姆
納塔內爾/斯帕朗扎尼(男高音):梁羽豐▲
安東尼婭的母親(女中音):金久湝
施萊密爾/赫爾曼(男中音):王鶴翔●
呂特/克里斯佩爾(男低音):馬爾科·什佩哈爾
(注:●為國家大劇院駐院歌劇演員,▲為國家大劇院合唱團團員)
劇情介紹
詩人霍夫曼坐在紐倫堡歌劇院旁的呂特酒館里,劇院正在上演他愛慕的女明星斯特拉主演的《唐·璜》,他喝過酒,向一群學生講述他的三段愛情經歷。第一段是和機器娃娃奧林匹亞,第二段是熱愛唱歌的病弱少女安東尼婭,第三段是和威尼斯的交際花朱麗葉塔,由于壞人林多爾夫及他的化身從中作梗,三段愛情都以悲劇收場。詩人的朋友尼克勞斯是繆斯女神的化身,她幫助霍夫曼,勸說他專心創作,不要沉溺于愛情。三個故事講完,隔壁的歌劇演出也已結束,但霍夫曼此時已經酒醉不省人事,在此等候多時的情敵林多爾夫趁虛而入,贏得了斯特拉的芳心。尾聲中,霍夫曼又一次失去了自己心愛的女人,留給他的只有在詩中抒發自己的情懷。
主創 平夏斯·斯坦伯格指揮
主創 弗蘭切斯卡·贊貝羅導演
美國著名戲劇導演,意大利后裔,出生在美國。她早年居住在歐洲,通曉英、法、意、德、俄五國語言,青年時曾游學莫斯科大學,后為著名歌劇導演大師波聶勒擔任助理導演。1984年至1991年,贊貝羅擔任美國“天際線歌劇院”藝術總監。90年代中期以來,她成為世界各大歌劇院爭相邀請的當紅導演。她的作品遍布美國大都會歌劇院、肯尼迪藝術中心、華盛頓國家歌劇院、莫斯科大劇院、英國皇家歌劇院和斯卡拉歌劇院等。特別是2006年由她為英皇執導的《卡門》,一經推出就以其深具“真實主義”風格的舞臺表現獲得了極大成功,掀起了頂級歌劇院《卡門》的改版風潮。
她的主要作品包括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上演的《拉美莫爾的露契亞》、《美國悲劇》、《特洛伊人》;英國皇家歌劇院上演的《唐·璜》、《黑桃皇后》、《卡門》;巴黎歌劇院上演的《圖蘭朵》、《莎樂美》、《戰爭與和平》、《游吟詩人》;莫斯科大劇院上演的《火天使》;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上演的《奧賽羅》、《比利·巴德》等。
主創 彼得·戴維森舞美設計
英國著名舞美設計師。他的作品包括歌劇《旋舞》《戰士之心》《費加羅的婚禮》《標號人》《福斯塔夫》《沉默的女人》《狂想曲》《玫瑰騎士》《卡門》《安娜·波萊娜》《卡塔·卡班諾娃》《本都國王米特里達特》《曼儂·萊斯科》(澳大利亞)《雷克的歷程》《費加羅的婚禮》《大鼻子情圣》《黑桃皇后》(英國皇家歌劇院)《威廉·退爾》《費德里奧》《女武神》《波吉與貝絲》《莎樂美》(華盛頓)《波西米亞人》《燕子》《卡門》;戲劇《白魔》《唐·卡洛斯》《哥本哈根》《民主》《下一站天國》《美狄亞》《哈姆雷特》《杜斯》《Is he Dead?》《歡樂的精靈》;音樂劇《綠野仙蹤男孩》《萬世巨星》《演藝船》《蝴蝶夢》《絕代艷后》。彼得·戴維森在國家大劇院擔任過2010歌劇《卡門》、2013年歌劇《霍夫曼的故事》舞美設計。
主創 查爾斯·奎金舞美設計
查爾斯畢業于英國中央圣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戲劇設計專業。他先后參加過60多部專業作品的演出,涵蓋歌劇、音樂劇、芭蕾舞和戲劇等多個藝術領域。他曾參與了《綠野仙蹤男孩》《微風輕哨》《萬世巨星》。他參與了皇家國家劇院多部作品的設計,包括《哥本哈根》《歷史系男孩》《亞里士多德》《下一站天國》。此外,他還與迪斯尼合作,有《阿拉丁》《歡樂滿人間》《人猿泰山》《阿依達》等作品。此外,他在歌劇方面的主要作品有:《麥克白》《威廉·退爾》《黑桃皇后》《波吉與貝絲》《卡塔·卡班諾娃》《燕子》《演藝船》;音樂劇《蝴蝶夢》。他還在《旋舞秀》中擔任聯合設計。
查爾斯主要擔任各大院團、卡巴萊和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合唱隊演出時的舞美和服裝設計。他還在倫敦布萊德維爾劇院《悲慘世界》《Is There Life After High School?》《貝納達之家》《野宴》和《RENT》等巨作的演出中承擔設計工作。此外,他還擔任《俄狄浦斯王》和《埃及艷后》的場景設計,以及《四季》的服裝設計。 庫爾特·沃森服裝設計 庫爾特·沃森是紐約本土的舞美兼服裝設計師。他參與設計的劇目包括馬布爾黑德內克島光玻夏季音樂節的《飛燕金槍》和《暴風雪》(由弗蘭切斯卡·贊貝羅擔任導演)《終成眷屬》《變身怪醫》和《西區故事》。
庫爾特在多部百老匯音樂劇中擔任助理設計師,其中包括《紅男綠女》《Grease!》《萊斯特》《小婦人》《烏托邦彼岸》《哭泣寶貝》《南太平洋》《毛里求斯》和《高保真》,并曾與保羅·塔則沃、德里克·麥克萊恩、凱瑟琳·祖博和安娜·露易絲等設計師合作。2007年,他在德國漢堡小歌劇劇院的舞臺劇《我從未去過紐約》中擔任副舞美設計師。
此外,庫爾特還在ABC電視臺的電視劇《我的孩子們》和《只此一生》中擔任客席服裝設計師。他連續四年為在北卡羅來納州曼蒂奧縣的《失卻的殖民地》演出擔任設計師。庫爾特曾兩度獲得東南劇院大會一等獎,并獲得肯尼迪中心美國大學生戲劇節巴比松獎。他在水彩畫方面頗有造詣,作品為美國、英國、德國、奧地利和瑞士的民間愛好者們爭相收藏,他還曾在紐Leslie-Lohman畫廊舉辦個人畫展,并被收錄在E·吉本斯的《百名杰出男性藝術家》中。庫爾特獲得了紐約大學美術碩士學位,同時還有弗吉尼亞聯邦大學美術學士學位。庫爾特還是美國舞臺美術設計師協會829分部會員。
主創 丹妮·塞耶斯編舞
丹妮是世界最優秀的編舞家之一,近期的工作主要有與喬納森·肯特合作的五部作品:《唐喬瓦尼》《皇帝與加利利人》《理發師陶德》《漂泊的荷蘭人》《私生活》;與弗蘭切斯卡·贊貝羅合作的《霍夫曼的故事》;與約翰·凱爾德合作的《唐·卡洛斯》;與尼古拉斯·萊恩霍夫合作四部作品,包括《艾麗卡》(薩爾茨堡)《帕西法爾》《漂泊的荷蘭人》和《莎樂美》。
她還曾與喬納森·肯特合作為《俄狄浦斯》和《沒有影子的女人》編舞;與弗蘭切斯卡·贊貝羅合作為《大鼻子情圣》《卡門》《保羅班揚》《被出賣的新娘》《鮑里斯·戈都諾夫》《蝴蝶夢》《阿沙克二世》《彼得·格萊姆斯》《鮑里斯·戈都諾夫》《戰爭與和平》《波吉與貝絲》《三個橘子的愛情》《卡門》《小王子》《人鼠之間》《卡門》《波吉與貝絲》等劇目編舞;與尼古拉斯·萊恩霍夫合作為《西部女郎》《帕西法爾》《漂泊的荷蘭人》《羅恩格林》《葉甫蓋尼·奧涅金》《紐倫堡的名歌手》《寂寞大道》《標號人》《費德里奧》《圖蘭朵》《弄臣》和《被出賣的新娘》(格林德伯恩)等劇目編舞;與尼爾·阿姆菲爾德合作為《鳥販子》《理發師陶德》《阿里阿德涅在納克索斯》《唐·卡洛斯》《仲夏夜之夢》《彼得·格萊姆斯》等劇目編舞。除此之外,她的作品還有《潘贊思的海盜》《阿依達》《巴薩里茨》。
主創 馬克·麥科庫洛夫燈光設計
他曾與眾多知名歌劇院合作擔任燈光設計,包括大都會歌劇院《費加羅的婚禮》、斯卡拉大劇院《大鼻子情圣》、馬德里皇家劇院《路易莎·米勒》、斯特拉斯堡萊茵河國家歌劇院《乞丐的歌劇》、柯文特花園皇家歌劇院《黑桃皇后》、英國北方歌劇公司《葉甫蓋尼·奧涅金》、達拉斯歌劇院《紅杏出墻》;他還在波士頓歌劇院、華盛頓國家歌劇院、玻光歌劇院、紐約市歌劇院、西雅圖歌劇院和舊金山歌劇院多部劇目的演出中擔任燈光設計,其中包括弗蘭切斯卡·贊貝羅執導的全版《指環》。另外,他在劇場演出作品包括百老匯音樂劇《萬世巨星》、旋轉木馬劇團的《After Ms. Julie》、曼哈頓劇院俱樂部的《美國計劃》及即將亮相的新編音樂劇《蝴蝶夢》。馬克·麥科庫洛夫還在美國非百老匯戲劇圈和地方性劇院的演出中擔任燈光設計,包括莎士比亞劇院、宮廷劇院、拉·喬拉劇場、馬可泰帕劇場、長碼頭劇院、哈特福德劇院、老環球劇場、俄勒岡莎士比亞劇院、格思里劇院、斯泰彭沃弗劇院和中心劇院。他還為國外的劇院演出擔任燈光設計,其中包括倫敦西區《微風輕哨》、《萬世巨星》、皇家莎士比亞劇院和城門劇院的多部劇目。
近期,他作品有俄羅斯莫斯科大劇院的《茶花女》和北京國家大劇院的《霍夫曼的故事》。這位美國籍燈光設計師畢業于北卡羅來納州藝術學院,并在耶魯大學戲劇學院獲得美術碩士學位。
主創 斯蒂芬·格勞格雷復排導演
曾參與國家大劇院制作多尼采蒂歌劇《拉美露爾的露琪亞》。
出生于瑞士伯爾尼,并于早年間專注于音樂學習(主修小提琴),隨后于維也納音樂學院學習導演。1995-1998年期間,曾擔任里昂歌劇院的駐院導演。格勞格雷在導演歌劇作品的同時,也兼任舞美設計,作品包括:《夢游女》《波西米亞人》《塞爾維亞理發師》《茶花女》《灰姑娘》《唐·帕斯夸萊》《參孫與達利拉》《羅蘭》《乞丐的歌劇》《盧克來修受辱記》《旋螺絲》《侏儒》等。懷著對現代音樂的深刻領悟,格勞格雷也創作了如:《白玫瑰》《蘇格拉底之死》《會話練習》《狡猾的小狐貍》《彼得•格里姆斯》等諸多現代劇目。
與此同時,他曾與許多知名劇院有過合作,例如:美國圣達菲音樂節、博洛尼亞市立劇院、雅典國家歌劇院、盧森堡大劇院、日內瓦大劇院、馬賽南希國家歌劇院、巴黎喜劇院、里昂歌劇院、凡爾賽國家歌劇院、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等。
2010年,格勞格雷創立OperAct并制作出一系列優秀的劇目。該機構致力于與當代領軍藝術家共同合作,透過對全新技術手段的運用,將“縱向新生”的理念融入舞臺創作中。
主創 阿蕾桑德拉·潘澤沃爾塔復排編舞
阿蕾桑德拉·潘澤沃爾塔曾在米蘭斯卡拉歌劇院舞蹈學校學習古典舞和現代舞,并在瑪格·芳婷女爵士任下的倫敦皇家舞蹈學院深造。她十五歲作為獨舞演員登臺,擔任鐘斯的《牌桌》在維羅納愛樂劇院演出中的首任首席芭蕾舞演員。1990年,她當選為意大利遺產和活動部組織的意大利舞蹈巡演團的代表成員之一,在慕尼黑、紐約、莫斯科和東京巡演。她的編舞生涯始于羅馬歌劇院,和著名藝術家皮斯托尼、諾斯、科科斯等合作。她曾與薩基合作將《彼得羅先生的木偶戲》和《科爾多巴人》搬上舞臺。她曾受邀在佩薩羅的羅西尼歌劇節和愛爾蘭威克斯福德歌劇節導演《卡門》,并在斯卡拉劇院參與由里卡多·穆蒂指揮的《麥克白》制作。她與何塞·路易斯·卡斯特羅以及塞維利亞德拉馬埃斯特蘭薩歌劇院的合作始于歌劇《塞維利亞的理發師》與《費加羅的婚禮》。她還曾擔任過米蘭意大利舞蹈專業學校藝術總監,并在米蘭天主教大學教授啞劇和舞臺動作。2001年起,潘澤沃爾塔在繼續從事導演和編舞工作的同時,擔任德拉馬埃斯特蘭薩歌劇院制作總監,自2010年起擔任舞蹈團經理。
主演 彼得·松飾 霍夫曼 陳勇飾 霍夫曼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F任西安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
他曾榮獲第十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專業組美聲唱法金獎、2010年全國聽眾最喜愛歌手獎“金號獎”。曾先后參加過“費拉羅”國際聲樂大師班、上海國際歌劇大師班、意大利國際歌劇大師班。并曾兩度獲法國國家政府獎學金,先后在巴黎及圣·艾第安歌劇院學習。2005年獲意大利政府獎學金,在意大利威爾第音樂學院及意大利國家歌劇研究院學習。并曾擔任第十二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歐洲賽區評委。
他還曾在日本、香港、意大利、奧地利、馬來西亞等世界各地參加演出或舉辦個人獨唱音樂會。于2008年在《世界華人歌唱家系列》中發行個人獨唱專輯。他曾應邀參加由張藝謀導演的歌劇《圖蘭朵》在鳥巢的演出,他還曾成功飾演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山村女教師》李文光一角,并在國家大劇院歌劇《趙氏孤兒》中飾演趙武一角。他還曾主演中法合作演出的歌劇《霍夫曼的故事》、法國圣-艾第安歌劇院及漢斯歌劇院的歌劇《采珠人》等。
主演 寶拉·加爾迪娜飾 尼克勞斯/繆斯 張亞潔飾 尼克勞斯/繆斯
女中音,2010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美聲演唱專業本科,師從抒情女高音歌唱家陳小群教授,藝術指導邵魯。周小燕大師工作室學員。
2011至2013年間參加第八至第十屆上海周小燕國際歌劇大師班,受到意大利著名鋼琴演奏家Marco Boemi指導,意大利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指導Michela Sburlati及指揮、鋼琴音樂指導Louise Andree-Baril、 Burkhard Kehring等教授的悉心指導。在大師班音樂會中擔任獨唱和重唱等多個重要角色。2013年3月在上海交響樂團舉辦了獨唱會《絕對巴洛克》,9月在上海愛樂樂團演出季開幕音樂會,威爾第歌劇《弄臣》中飾演瑪達萊娜。 2012年7月至8月應邀參加德國石荷州音樂節,音樂節期間排練并參演了《德意志安魂曲》、《圖蘭朵》等劇目。在校期間參加了馬勒誕辰150周年紀念音樂會、上海國際之春音樂節、陸在易作品音樂會,并多次應邀參加長寧文化藝術中心及徐匯區星期音樂會等演出,并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國家獎學金。
主演 葉卡捷琳娜·巴卡諾娃飾 安東尼婭 宋元明飾 安東尼婭
旅奧女高音歌唱家。曾參演國家大劇院制作《蝙蝠》《圖蘭朵》《藝術家生涯》《意大利女郎在阿爾及爾》《駱駝祥子》《威廉·退爾》《日出》《這里的黎明靜悄悄》《茶花女》《費加羅的婚禮》《世界輕歌劇經典選段音樂會》《唐·帕斯夸萊》。
以特優雙碩士畢業于維也納國立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歌劇與輕歌劇”及“藝術歌曲與清唱劇”,師從弗蘭茨·盧卡索夫斯基教授,取得聲歌系“優秀藝術家”表演專業最高學位。同時畢業于維也納普萊納音樂學院長笛專業。任山東藝術學院音樂學院聲樂教授。曾獲第48 屆法國圖盧茲國際聲樂大賽第一名,第13 屆奧地利“塔利亞維尼”國際聲樂比賽“最佳女高音”獎,第44 屆捷克“德沃夏克”國際聲樂比賽第一名及“最佳歌唱家” 雙獎等六個國際比賽的獎項。在薩爾斯堡國際藝術節、維也納美泉宮皇家歌劇院、金色大廳玻璃廳、奧地利格拉茨歌劇院、首爾及釜山藝術中心、捷克卡洛維瓦利歌劇院、華盛頓肯尼迪藝術中心、布宜諾斯艾利斯劇院、智利圣地亞哥劇院、香港大會堂等劇院演出, 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及穆蒂、巴倫博伊姆和捷杰耶夫等著名指揮家合作過。出演過《唐·璜》、《游吟詩人》等劇目。
宋元明被維也納文化媒體稱之為“是純正的大抒情女高音, 聲音統一有磁性,很具潛力的年輕歌唱家,她的演唱相當細致入微, 在高聲區有非常漂亮的弱音處理。她的聲音可塑性極強,柔美而具有力量,能勝任抒情到花腔的歌劇角色!
主演 南茜·法比奧拉·埃雷拉飾 朱麗葉塔 王宏堯飾 朱麗葉塔
她曾飾演國家大劇院制作歌劇《卡門》中的梅賽德斯、《灰姑娘》中的安杰利娜、《塞維利亞理發師》中的羅西娜和《蝙蝠》中的奧洛夫斯基親王,F任星海音樂學院聲樂系青年教師。師從郭淑珍教授,曾獲全國青年電視歌手大賽遼寧賽區(職業組)優秀歌手獎、“全國青年電視歌手大賽”上海賽區(職業組)第一名。曾獲第五屆臺北“世界華人聲樂大賽”第一獎及新秀獎兩項大獎。在“第四屆中國(寧波)國際聲樂比賽”中獲第三名。
她曾參與《卡門》、《蒂托的仁慈》、《茶花女》、《魔笛》等多部歌劇的公演及巡演。與香港圣樂團合作,在香港大會堂演唱威爾弟教會音樂作品《安魂彌撒》;與香港浸會大學音樂交流,演唱亨德爾清唱劇《彌撒亞》;由葉詠詩執棒的“澳門圣誕音樂會”演唱宗教音樂作品天主經、榮耀經等一系列演出均獲得一致認可。在“莫扎特誕辰250周年國際音樂周”聲樂專場演出和“北京現代音樂節“相關演出活動中也有她出色的表現。
主演 達麗婭·捷列霍娃飾 奧林匹亞 張文沁飾 奧林匹亞
抒情花腔女高音,曾參演國家大劇院制作歌劇《泰伊斯》(巫女)。
碩士畢業于星海音樂學院,師從聲樂歌劇系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著名聲樂教育家、男高音歌唱家楊巖教授。曾入選2018“Ising”國際青年歌唱家培養計劃;榮獲第十一屆中國音樂金鐘獎聲樂(美聲)比賽金鐘獎總決賽第二名;榮獲雷納托·布魯松國際聲樂大賽第一名,并獲得布魯松特別獎;榮獲意大利“V. Moscella”國際聲樂比賽第二名(第一名空缺);榮獲第二屆國際大學生歌劇聲樂比賽第一名;榮獲第三屆保羅·科尼歌劇聲樂大賽第一名;榮獲第五屆孔雀獎全國高等藝術院校聲樂大賽音樂藝術院校研究生美聲組一等獎;榮獲中央音樂學院第三屆全國高等藝術院校藝術歌曲比賽(法語)研究生組一等獎;榮獲“意大利貝洛克國際聲樂比賽”中國賽區女生組銅獎。
曾于莫扎特歌劇《女人心》中飾演“Despina”;孟衛東歌劇《紅河谷》中飾演“丹珠”;莫扎特歌劇《魔笛》中飾演“夜后”;威爾第歌劇《弄臣》中飾演“Gilda”;約翰·施特勞斯輕歌劇《蝙蝠》中飾演“Adele”;唐尼采蒂歌劇《愛的甘醇》中飾演“Adina”等主要角色,并多次參于各類重大演出。
主演 德米特里·烏利揚諾夫飾 林多爾夫/髙佩琉斯/米拉克勒/達佩圖托 吳蔚飾 林多爾夫/髙佩琉斯/米拉克勒/達佩圖托
曾參演國家大劇院制作歌劇《霍夫曼的故事》《參孫與達麗拉》《唐豪瑟》《塞維利亞理發師》和《阿依達》。
旅美青年男低音歌唱家吳蔚生于北京。美國《華盛頓時報》評價其為“音色優美,唱功表演俱佳的青年華裔男低音,歌劇界備受關注的男低音新寵”。曾于美國圣達菲歌劇院世界首演歌劇《喬布斯的革命》中成功塑造喬布斯人生導師乙川弘文一角,其現場錄音所灌制唱片獲得2019年格萊美“年度最佳歌劇唱片”大獎。簽約演出過的知名歌劇院包括:美國大都會歌劇院、舊金山歌劇院、華盛頓國家歌劇院、圣匹茲堡歌劇院、西雅圖歌劇院、明尼蘇達歌劇院、費城歌劇院以及英國格萊博恩歌劇院等,并多次受邀于紐約林肯中心、卡內基音樂廳、華盛頓肯尼迪中心參演音樂會。曾為華盛頓國家歌劇院多明戈-卡福里茲青年歌劇中心簽約歌劇演員,與歌劇院藝術總監世界知名歌劇導演弗朗切斯卡贊貝羅合作出演多部歌劇。吳蔚曾獲得美國大都會歌劇院聲樂比賽獎項及觀眾特別獎及蓋達·里斯內國際聲樂比賽第二名。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取得藝術學士學位,師從中央音樂學院黑海濤教授;后獲全額獎學金赴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音樂學院進修,獲得藝術家演唱文憑以及聲樂碩士雙學位。
主演 迪特馬爾·克什鮑姆飾 安德烈/科申尼勒/弗朗茲/皮蒂基納喬 梁羽豐飾 納塔內爾/斯帕朗扎尼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演員隊長兼男高音聲部長。曾參演國家大劇院、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聯合制作歌劇《法斯塔夫》(卡尤斯醫生)、國家大劇院制作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巴西里奧/ 法官)、《卡門》(雷曼達多)、《玫瑰騎士》(元帥夫人的管家/ 客棧老板)、《水仙女》(獵人)、《茶花女》(薇奧列塔的仆人)、《金沙江畔》(小苗)、《西施》(伯嚭)、《洪湖赤衛隊》(老幺)、《駱駝祥子》(孫排長/ 孫偵探)、《冰山上的來客》(三班長)、《方志敏》(獄卒甲)。
師從于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劉維維先生,2009年畢業于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專業,同年12月考入國家大劇院合唱團,共參演了40余部中外歌劇,并多次在音樂會中獨唱、領唱。
主演 金久湝安東尼婭的母親
中央歌劇院女中音獨唱演員,西班牙/意大利等國演出公司簽約演員,波蘭肖邦音樂大學博士生,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至今唯一一名附中-本科-研究生一直以優異成績保送并獲提前畢業資格的學生,師從郭淑珍教授,并先后師從彭康亮教授、李國玲副教授、謝天副教授、孫媛媛副教授、Christa Ludwig和Robert Ciesla。
金久湝活躍在世界歌劇舞臺上,曾與國內外多位指揮與樂隊合作歌劇:《阿依達》中飾演Amneris,《卡門》中飾演Carmen,《游吟詩人》中飾演Azucena,《奧涅金》中飾演Larina/Olga,《蝴蝶夫人》中飾演Suzuki等;多年在中央音樂學院等地舉辦如“舒伯特《天鵝之歌》”、克拉拉·舒曼藝術歌曲、勃拉姆斯藝術歌曲、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肖邦藝術歌曲等系列獨唱音樂會;在西班牙、法國多個城市巡回演出數十場《游吟詩人》《蝴蝶夫人》等歌;受邀于意大利國家電視臺/國家廣播電臺Rai在多檔節目中直播音樂會;多次受邀德國SCHLESWIG-HOLSTEIN音樂節赴德國各城市演出;德國漢堡市政府邀請參加“CHINA TIME”在德國舉辦三場專場音樂會等。常年參加由文化與旅游部、教育部、財政部舉辦系列音樂會;曾在國內外多項比賽中獲得名次。
主演 王鶴翔飾 施萊密爾/赫爾曼
國家大劇院駐院男中音。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師從著名低男中音歌唱家、中央音樂學院聲歌系教授趙登營。
曾在國家大劇院制作的多部歌劇中出演主要角色,如:《卡門》(丹卡羅)、《灰姑娘》(丹迪尼)、《賈尼斯基基》(貝托)、《假面舞會》(克里斯蒂亞諾)、《西施》(范蠡)、《丑角》(西爾維奧)、《弄臣》(切普拉諾伯爵)、《唐帕斯夸萊》(諾塔羅)、《意大利女郎在阿爾及爾》(哈利)、《冰山上的來客》(楊排長)、《運河謠》(張水鷂)、《塞維利亞理發師》(菲奧萊羅)、《駱駝祥子》(二強子)、《愛之甘醇》(貝爾克雷軍官)。話劇《榆樹下的欲望》(彼得)。
應中央電視臺大型電視紀錄片《國企備忘錄》的邀請,演唱紀錄片主題曲《征途》。被CCTV2的經濟生活大調查節目組授予“經濟大調查特別調查員”的稱號,在大調查十周年大型電視節目中擔任主題曲《一年又一年》獨唱嘉賓。2015年應邀參加北京電視臺音樂大師課節目的錄制,演唱《雁南飛》,并被韓磊和單秀榮老師稱贊為頗具才氣的“跨界男中音”歌手。
曾和多位世界及國內著名指揮家、歌唱家合作:呂嘉,余隆,陳佐湟,Andrea Licata,美國大都會著名女中音歌唱家Victoria Venzin,意大利著名男中音歌唱家Leo Nucci,LadoAtaneli,和慧,戴玉強,廖昌永,莫華倫等等,曾被意大利著名指揮家Andrea Licata稱贊為最具才華的羅西尼男中音。
主演 馬爾科·什佩哈爾飾 呂特/克里斯佩爾
演出團體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是中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常駐樂團。
新世紀的北京,歷史氣度和當代活力彼此交織,也滋育了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遠大的音樂精神和視界。自2010年3月建立以來,他們憑著對音樂與生俱來的熱情、專注和創新精神,已位列中國樂壇最優秀的交響勁旅,并迅速得到了國際樂界的熱切關注。
伴隨他們一起經歷這個過程的,有諸多優秀的音樂大師,包括:指揮家洛林·馬澤爾、祖賓·梅塔、瓦萊里·捷杰耶夫、鄭明勛、克里斯托弗·艾森巴赫、法比奧·路易斯、弗拉基米爾·阿什肯那齊、列夫·賽格斯坦、根特·赫比希、哈努·林圖、克勞斯·彼得·弗洛、呂紹嘉、湯沐海、張弦、張國勇、張藝等,鋼琴家魯道夫·布赫賓德、史蒂芬·科瓦塞維奇、卡蒂雅·布尼亞季什維莉、貝佐德·阿卜杜瑞莫夫、郎朗、王羽佳、陳薩、張昊辰等,大提琴家戈蒂耶·卡普松、王健、秦立巍等,小提琴家鄭京和、瓦汀·列賓、呂思清、寧峰等,小號演奏家艾莉森·巴爾松,單簧管演奏家薩賓·梅耶,打擊樂演奏家李飚,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里奧·努奇、芮妮·弗萊明、李曉良、和慧、沈洋等。馬澤爾曾評價他們“富有激情,全心投入,實力非同一般”,艾森巴赫則認為他們是“亞洲最優秀樂團之一”。
憑藉在歌劇和交響樂領域同樣的優秀表現和豐富經驗,他們已作為中國最優秀的兩棲樂團而聞名海內外。在歌劇領域,他們以精彩的演繹創造了中國歌劇音樂的全新藝術境界,也令國家大劇院眾多世界級的歌劇制作更加熠熠生輝。多年來,他們呈現了三十余部國家大劇院歌劇制作,既包括《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漂泊的荷蘭人》《阿依達》《奧涅金》《奧賽羅》《納布科》《托斯卡》《圖蘭朵》《費加羅的婚禮》等世界經典歌劇,也包括《駱駝祥子》《長征》《方志敏》《金沙江畔》《冰山上的來客》等中國原創歌劇。在交響樂領域,他們不僅以跨越整年的樂季策劃呈現了精彩的節目編排,而且以特有的活力與創意為所有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在馬澤爾指揮下演繹的瓦格納名作《無詞指環》被馬澤爾認為“作品誕生以來最完美的演繹”,該音樂會現場錄音由索尼古典全球發行,并成為馬澤爾與中國樂團唯一公開發行的唱片。心懷對當代音樂的巨大熱情,他們相繼上演約翰·亞當斯、武滿徹等當代作曲家的作品,并陸續委約和全球首演了十余位頂尖作曲家(奧古斯塔·里德·托馬斯、卡列維·阿霍、魯多維科·艾奧迪、瑞切爾·波特曼、趙季平等)的新作,更通過國家大劇院“青年作曲家計劃”積極推動中國新一代作曲家的成長。
作為極具時代精神的音樂使者,他們通過周末音樂會、藝術沙龍和在學校、社區、醫院、博物館等開設的室內樂活動,將無數觀眾帶入美妙的音樂世界,更作為國家的文化使者將當代中國的藝術活力傳播到海外。2012至2015年,他們先后與艾森巴赫參加了德國石荷州、基辛根等音樂節,與陳佐湟在柏林、紐倫堡和悉尼上演音樂會,與呂嘉赴新加坡、首爾、大邱、臺北和澳門舉行亞洲巡演。2014年呂嘉率領的芝加哥、紐約、華盛頓、蒙特利爾等七大城市的北美巡演,堪稱中國樂團在國際樂界的新突破,以其“歡欣愉悅的自信和朝氣蓬勃的力量”被評論家們贊譽為“一支光彩四射和一流水準的樂團”。
在以“樂詠春華”為主題的2018/19樂季中,樂團將上演《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紐倫堡的名歌手》《羅密歐與朱麗葉》《夢游女》《唐璜》等十三部歌劇制作,并將在呂嘉及萊納·霍內克、陳琳、張弦、大衛·羅伯遜、袁丁、阿什肯納齊、托馬斯·森諾高、李飚、丹尼爾·加蒂、呂紹嘉等指揮家帶領下,與呂思清、秦立巍、沈洋、Z(黃紫楠)、孟萌、康珠美、楚爾斯·莫克、黃心蕓、奧莉·沙漢姆、袁芳、萊蒂西亞·莫雷諾、阿列克謝·沃洛丁、韓祖平、寧峰、孫穎迪、楊天媧獨奏家和獨唱家合作,帶來三十多場精彩的音樂會。同時,呂思清與李飚作為國家大劇院2018/19駐院藝術家,與樂團展開從音樂會到教育項目的廣泛合作。
國家大劇院首任音樂藝術總監陳佐湟,是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創建者之一,也是樂團首任首席指揮。2012年,陳佐湟榮膺桂冠指揮,呂嘉出任首席指揮。2017年,呂嘉出任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總監與首席指揮。呂嘉在交響作品和歌劇領域均造詣深厚,曾任意大利維羅納歌劇院音樂藝術總監、西班牙特內里費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同時也是中國澳門樂團現任藝術總監。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是中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駐院合唱團,成立于2009年12月8日,由著名指揮家吳靈芬擔任指揮。作為中國最高表演藝術殿堂所屬的專業文藝演出團體,合唱團秉承大劇院人民性、藝術性、國際性的宗旨,被公認為是一支充滿無限潛能的專業合唱團。
伴隨國家大劇院合唱團八年來的成長過程的,有諸多當今全世界最優秀的藝術大師:包括著名導演弗朗切斯卡·贊貝羅、烏戈·德·安納、陳薪伊、廖向紅、田沁鑫等;著名指揮家洛林·馬澤爾、祖賓·梅塔、鄭明勛、梵志登、安東尼奧·帕帕諾、嚴良堃、楊鴻年、呂嘉、李心草、鄭健等;著名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里奧·努奇、閻維文、戴玉強、莫華倫、廖昌永等。大師們對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有著很高的贊譽。
作為中國最優秀的兩棲合唱團,他們積極參與國家大劇院制作的原創中外歌劇《西施》《運河謠》《洪湖赤衛隊》《駱駝祥子》《冰山上的來客》《方志敏》《長征》《金沙江畔》《蘭花花》《圖蘭朵》《卡門》《茶花女》《漂泊的荷蘭人》《費加羅的婚禮》《阿依達》《弄臣》等五十多部作品的演出。世界著名男高音多明戈曾說“能和這些才華橫溢的青年藝術家們合作,是我的榮幸”。除歌劇演出外,國家大劇院合唱團還參演了許多大型聲樂作品及主題音樂會、歌劇音樂會。同時在《G20峰會文藝晚會“最憶是杭州”》《“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專場文藝演出》等重要政治演出中出色完成任務,受到各國政要的一致贊譽,為國家贏得了榮譽。
作為極具時代精神的歌唱使者,國家大劇院合唱團積極策劃參與周末音樂會、經典藝術講堂。每年40余場公益演出為高雅藝術的普及與傳播貢獻自己的力量。除為廣大國內聽眾奉獻精彩演出,國家大劇院合唱團已經成功出訪了歐洲、亞洲等多個國家和香港、澳門地區,深受中外觀眾的喜愛。
新世紀的北京,充滿著高雅藝術的繁榮氣息,國家大劇院合唱團的年輕藝術家們把人生中最有活力、最有張力的青春時光奉獻給中國的歌劇和合唱事業,不忘初心,踏歌前行!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
太平鼓,是滿、蒙古、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因單面蒙皮又稱單皮鼓。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