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文化:現代傳統民族器樂藝術概述
前者主要包括潮州弦詩樂和江南絲竹等絲竹樂,流行于長江下游的十番鑼鼓與山西八大套等鼓吹樂。后者包括戲曲伴奏、曲藝伴奏、歌舞伴奏等。如星光般璀璨的中華民族器樂,千百年來備受中外聽眾的青睞,主要是因為它富有獨特的美感。其美感特點,一言以蔽之,就是意境美。
中華民族器樂,是在寫意美學精神統攝下,通過情景交融,寫照傳神,虛實相生,構成意境美。民族器樂曲詩情畫意,沁人心脾。意境,是中華傳統藝術根本性的審美特征。王國維先生說得好:“文學之事,其內足以攄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與境二者而已。”“文學之工不工,亦視其意境之有無與其深淺而已。”中華傳統藝術,本著天人合一,物我交感,立象盡意,寫照傳神的哲學美學思想,崇尚寫意傳神,追求意象美和意境美。 在這種美學精神的浸染下,民族民間音樂,一向推崇詩情畫意,追求優美的意境。它們是無言的唐詩宋詞,是無色的寫意山水。近百余年來優秀的民族器樂作品,無不以詩情畫意使人陶醉。如《二泉映月》,《夕陽簫鼓》,《空山鳥語》,《平沙落雁》,《江南風光》,《燭影搖紅》,《漁父舷歌》,《彩云追月》,《梅花三弄》,《百鳥朝鳳》等等。民族器樂獨特的意境美,與其獨特的思維方式是一致的。思維方式,情感方式,是民族性的靈魂,也是藝術風格的根源。中華民族音樂與西方音樂,有著迥然不同的思維方式。
西方音樂是“立體思維”,中華傳統音樂是“線性思維”。中華傳統音樂的顯著特點是“線性美”。所謂“線性美”,就是強調旋律的線性發展,注重旋律的曲折婉轉,并且在藝術表現上具有一定自由度;而西方音樂是縱橫交錯的立體結構,各種音樂要素都具有嚴格的定位。 中華民族音樂的線性思維及其旋律,歸根結底是寫意性美學精神的審美體現。線性音樂思維的本質,是自由自在自然而然的寫意抒情。它注重旋律與結構行云流水,注重在單純的旋律中,表現細膩的人生況味與情懷,追求空靈感與超越性。線性思維,標志音樂家主體精神的自由翱翔,優美情感的盡情揮灑。中國傳統器樂藝術,通過寫意性的線性思維,創造旋律美,意境美,具有令人陶醉的優美神韻。 保持并豐富民族器樂獨特的神韻,是民族器樂創新發展的關鍵。為此,民族器樂藝術家,既要與時俱進大膽創新,又要大力加強國學修養。國學修養,首先是古典哲學和美學修養。這是中華傳統器樂的思想文化根源,掌握了總根源,對民族器樂才能知其所以然。其次是經典性古典藝術修養。 如唐詩,宋詞,元曲,戲曲,國畫,書法,園林藝術,建筑藝術。這些經典性古典藝術的神韻,與民族器樂極為神似,必須借鑒。再次是典型性民間音樂藝術修養,這是發展民族器樂創作的寶貴財富。最后是近現代民族器樂精品修養。 要廣泛地傾心欣賞這些精品,從中獲得民族器樂的審美陶冶,以增強對傳統器樂的鑒賞力與表現力。中華傳統器樂藝術美不勝收,它既是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又是繁榮當代文化藝術的藝術奇葩。我們要珍惜這筆遺產,并在創新中將它發揚光大。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