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湖南省為例淺析我國音樂文化產業現狀特征
【內容摘要】國內音樂文化產業正處于迅猛發展的狀態,呈現出一片蓬勃的生機。而我國以文化著名的大省———湖南省,在音樂文化產業發展的領域中,憑著過人的先天之勢與數不勝數的后天奮斗,其音樂文化產業的現有態勢處于國內領導地位,并在同類產業領域中具備一定程度的代表性。本文將針對湖南音樂產業現狀特征機械簡要地分析與探究,希望有助于相關研究者進一步了解湖南音樂文化產業。
【關鍵詞】音樂文化產業;人才培養;民俗文化
文化是指一個民族的歷史、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精神圖騰、司法制度、價值觀等社會現象與內在精神的既有、傳承、創造與發展的綜合。文化產業指的是文化意義本身的創作和銷售,如文學藝術、音樂、攝影、舞蹈、建筑設計以及工業設計等方面的創作。而文化產業中的音樂文化產業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是由不同音樂元素、不同地域文化、不同思維方式在社會這個大染缸中不斷撞擊與交融的最終結果。為此,了解湖南音樂文化產業的現有態勢,厘清其可持續發展的最優化途徑,有助于我國文化市場的發展,更有利于加快我國經濟建設的整體速度,也是目前音樂文化產業有待研究與解決現存問題的迫切需要。
一、湖南省音樂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科學的高素質音樂人才培養理念及體系。受制于傳統的音樂教育模式與培訓體系,湖南的音樂文化產業人才無論是數量、或是結構、又或者是素質遠遠未能滿足音樂文化產業發展的速度與大量需求。在音樂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若想發掘到音樂與技術皆懂,且還懂經濟的綜合型高素質音樂人才,那就更難了,人才本就極其缺乏的情況下,更缺少高素質專業人才,這必然給湖南音樂文化產業發展拖后腿,盡管大量引進所需類型的人才可以暫時緩解燃眉之急,但是若想實現可持續發展,還需著手發掘與培養適應于湖南本地經濟的區域性本土人才。從相關的調研數據信息可知,湖南許多高級院校的音樂教育模式都局限于傳統的人才培養理念與體系。即便極少部分高級院校著手開始展開與音樂文化產業有關的一些新穎專業去培養音樂人才,但是他們的培養理念與機制仍然與湖南省實際的音樂文化產業需求差之甚遠,無法做到與時俱進,因地制宜地培養與當地相符相適應的區域性綜合型高端音樂人才。面臨如此困境,湖南省高等音樂教育界明顯覺察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紛紛以人才培養理念與機制為切入點進行一系列的革新行動。
(二)音樂文化產業發展缺乏創新性。盡管湖南音樂文化產業獲得了空前的發展與成功,其音樂市場的發展范圍也不斷擴大,競爭力也有了驚人的提高,可是因其發展環境自由性不足與缺乏創新性,競爭力已呈現下滑頹勢。當前很多音樂產品受制于傳統音樂思維的束縛,忽略了音樂的自由性與創新性,創作出的作品很多都呈現出明顯的濫俗意味,雖然也不乏音樂新品的涌現,可是有價值的新品并未獲得有效的推行。其問題的癥結主要在于,部分音樂企業只注重音樂產品的產量,盲目生產,忽略了市場上民眾對音樂的真正需求,盡管投資生產量頗大,但是產品卻過于單一、庸俗、乏味、毫無新意,更無法貼近民眾的文化,只是隨波逐流,無法產出精品,結果當然是不盡人意的。針對如此境況,湖南音樂文化產業也作出了一些應急之措,不僅借力于本土頗具號召力的廣播電視企業,聯合推出了風靡全國的《歌手》等電視音樂節目,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眾對目前音樂文化的認知度與參與性,同時還引進不少不同形式、內容迥異的高檔風雅音樂匯演、國內國際明星聯合演唱會等增添了湖南音樂文化產業市場的生機。毋庸置疑,這些舉措是有一定成效的,也獲得了頗為可觀的經濟效益,對于湖南省的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也有不小的推動作用?墒呛贤瞥龅倪@一系列音樂節目中,多半以國外引入為主,盡管對其進行了改編、翻新,也加入不少本土文化音樂,卻仍然無法完全把創新意識進行徹底內化,獲得高質量的原創音樂作品,模仿引進仍然是其發展的絆腳石。
(三)缺乏健全的法律機制。音樂文化產業是構成文化產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版權保護問題一直都是文化產業中難以根除與解決的頑固性問題。近幾年,湖南很多音樂企業投資了大量資金,通過不斷努力,盡管也有很多音樂精品被創作出來,可是往往未等發行,就已經被無良盜版商搶先拿下,致使音樂企業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抹殺了不少音樂創作人的心血,打擊音樂人才創作熱度。由于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經濟的崛起,許多音樂產品會被免費下載、傳唱與濫用,這對于音樂文化產業的市場發展形成了極大的沖擊,導致音樂企業或投資者的合法經濟權益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害。究其出現此類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音樂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缺乏健全的法律機制,法律機制的調控力度較弱、法治水平不高,監管力不足,以至于出現上述種種情況。盡管國內各級政府部門也根據目前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緊急態勢作出了一些調整,出臺了系列相關具有指導性的意見與法律法規,可是所收成效并不大,仍舊是一個“缺、散、亂”局面。換言之,細化到與音樂文化產業有關的法律條文是比較稀缺的,如音樂作品產權問題、音樂項目推行問題、音樂市場投資機制問題、音樂企業的合理競爭機制問題與獎罰機制問題都尚未有明文規定。
二、解決湖南音樂文化產業現狀癥結的應對策略
(一)建立高素質音樂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理念與機制。其一,部分音樂高校需要專門設立與音樂經濟、音樂營銷、音樂管理相關的音樂專業,并與可關聯的學科適當結合,此外,還需加強校內老師的專業素養,更新升級原有的音樂設備,以及注意教學模式與手段的改革,以便為高素質專業音樂人才的培養鋪下奠基石。其二,音樂企業需要提高對員工專業培訓的重視度,增強培訓方面的投資,為企業職工提供盡可能多的實踐機會,提高員工工作效率與能力的同時也拓寬了他們的視野。其三,注意借力各種有效方式營造音樂文化氛圍,刺激音樂創作人的音樂靈感,提高原創作者的音樂創作積極性。如開辦一些音樂文化產業論壇,鋪設創作者們用于互相溝通交流的公開平臺,為相關音樂文化產業高素質人才的發展給予充足的環境支持,觸發音樂人創作音樂作品的原動力。
(二)建立健全的音樂文化產業律法機制。健全音樂文化產業的法律機制,保護音樂文化產業的相關專屬版權,拓寬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空間,加強市場監管力度與業內協調力度。增大音樂產品產權保護力度與打擊盜版侵權行為的力度,那些對于音樂文化產業發展造成重大侵害的惡劣侵權案件,必須予以嚴懲。此外,需要對于音樂文化產業發展中的各個環節予以細化嚴格的監管,明確產品供給、接收服務等相關各方的版權之責,構建反壟斷、反盜版、反侵權以及反惡劣競爭的健全法律機制,科學客觀地協調各方經濟利益,構建一個合作、互利、共贏的有序格局。同時對于音樂產品產權的維護也需建立健全的法律機制,讓音樂投資人享受合理的合法權益,增強網絡盜用濫用的打擊力度,依據法律法規對擾亂音樂市場發展秩序的網絡行為予以嚴懲,為湖南省本土音樂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掃清路障。
(三)強化自主創新意識與能力。湖南的音樂文化產業需要一改引進為主的發展路徑,強化自身的創新意識與能力,結合本土文化、習俗、地域性特點以及新時代的音樂元素滲透到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當中,創建真正屬于湖南本土特色的音樂產業品牌。為此,要把專屬音樂原創品牌與當代最新科技予以融合,創作出獨具特色的專屬音樂精品,確立屬于自己的品牌。另外,還需加大市場的宣傳力度,讓自有品牌可在市場上得到廣泛推廣與發行,滿足音樂文化產業市場的各種需求,提升自身在業內市場的競爭力。
三、湖南音樂文化產業發展現狀歸納
(一)湖南本土的湘式文化、風俗民風、生活方式為其快速發展鋪好了平坦的發展基石。湖南本土上,不管是風雅的傳統音樂、還是通俗的市井之歌亦或是當下潮流的流行樂;不管是雅馨滿堂的音樂匯演,還是群星閃耀的演唱會亦或是不是本色的本土歌舞秀,都是在湖南片土地上一起孕育、一起歷經風雨、一起發酵、一起共同發展,一步步形成如今全國矚目的湖湘音樂文化產業,產品流入全國各地。
(二)借力于有關文化產業的助推力,湖南省音樂文化產業以驚人之勢在茁壯成長。如舉國聞名的電視真人歌唱秀《快樂男聲》塑造了知名度較高的張楚生、張翰等歌唱影視一體發展的優秀人才,《超級女聲》更讓李宇春活躍歌壇至今,《歌手》讓沉寂多年的著名歌手李健等歌手重新火遍大江南北。湖南省的音樂文化產業為自己塑造了一個頗具影響力與代表性的品牌效應,這樣的成功是卓越的。
(三)湖南音樂文化產業借助各級政府機關單位的激勵之力,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與成功。追溯至1989年,湖南省委就明文出臺決策,一步步規劃與開展湖南文化產業的建設與發展工作,歷經20余年的革新與實踐,至今已成為省內經濟建設與發展的代表性產業。
四、結語
總而言之,湖南省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中,得益于本土種種優勢得以快速發展,若在此基礎上改善現存的問題,必將得到更大更全面的發展與成功。
【參考文獻】
[1]佟雪娜,謝引風.O2O模式在我國音樂文化產業中的應用前景[J].東岳論叢,2014,11:92~96
。2]肖玉然,朱啟才.中國音樂文化產業發展的制度分析[J].現代物業•現代經濟,2014,5:139~142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