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民樂有什么樣的好處
我其實并不熱愛音樂老師,她們感性、小資、看上去有些修養但缺少高屋建瓴的氣概;對于我的提問總是不能直截了當地回答。如關于學習民樂有啥好處的問題,要么覺得我的問題太直白了點,要么就籠統地說可以傳承民族文化。
可是,傳承民族文化的渠道其實挺多,書法如此,剪紙亦是如此,京劇還更加國粹呢;為什么非得民樂才能擔當大任?沒有音樂老師的具體答案,我就自己加以研究。首先,民樂的歷史最為悠久了。書法,我們通常的理解是毛筆發明以后的藝術。毛筆,是秦代修筑長城的大將蒙恬發明的;當時還是兔毫,應用范圍局限華北。紙張,是東漢才發明的稀罕物;東晉,始有書法大師級人物如王羲之等且局限于江南。京劇及昆曲更是清末才興起的,從民間進入宮廷而為廟堂顯赫。
在城市森林里進行非遺演出的徐匯中學國樂團
01
民樂,“中國聲音”的初心
民樂,在這些藝術閃耀于中華文明之前就早已誕生了。民樂,來源于狩獵、來源于戰爭;服務于生存、服務于秩序;發端于文明源頭,是陪伴中華民族童年的不朽篇章。民樂是粗曠的,它有號角;民樂是博大的,它有飛天;民樂是精深的,它有陣營。民樂,在古代是王朝威儀的象征、國家統一的標志、多元文化的紐帶。一個強盛的王朝如盛唐,必然有自己的國樂團隊;這是中國聲音的由來或初心。民樂,還曾經承擔著救亡的歷史重任,如國之當歌、如《義勇軍進行曲》!
無論田漢、聶耳,還是光未然、冼星海,他們首先都是民樂的巨人;具體的作曲雖然也吸收過西洋的合理營養,但其創作的母體依然是民樂。民樂,是中國人精神的故鄉。民樂,也是普天之下華夏兒女共同的心靈郵票;民樂在,家國在!
因此,于國于眾;民樂,都是不可替代的民族文化精髓,這是她與生俱來的鮮明烙印。我們熱愛、我們傳承,正是因為民樂是面歷史長河中流動的國家風帆。
02
教育部門因勢利導,打破鋼琴壟斷
其次,國家繁榮、社會進步到今天,救亡圖存的課題早已成為往事。但社會和諧和文化自信,開始成為民樂的擔當。毫無疑問,到2020年、中華民族在全國范圍內會消除絕對貧困,這可是前人先賢夢寐以求的曠世境界。但地區之間和居民之間的相對收入差距,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依然會繼續存在的。收入差距決定著家庭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方式,在教育的認知和投入上尤其明顯。在上海,一直有上之角(如徐匯)和下之角(如楊浦)這樣的“身份識別鴻溝”。體現在同樣需要音樂熏陶的孩子樂器擁有及課外培訓等方面,答案選擇就很現實。筆者一位朋友的夫人,是楊浦區少年宮的音樂特級教師、鋼琴高手。但她坦言:如果比拼鋼琴、小提琴等西洋樂曲,楊浦的孩子不是徐匯對手;楊浦只能精耕民樂!
我特地去了解了費用問題,民樂果然更適合一般收入家庭。好在民樂教育的存在和積極發展,避免了音樂鴻溝因家庭收入差別的尷尬出現。如今的上海在孩子們的課外音樂學習領域,鋼琴早已經不是一統天下。而打破西洋樂器壟斷的,正是民樂的興起;多元民族樂器都找到了自己的知音,尤其是在上海世博會之后形成了嶄新格局。教育部門也因勢利導、及時加大扶持力度,如金山的山陽鎮成為中國民樂之鄉、山陽中學成為民樂傳承的模范;在徐匯區,民樂也得到了全面高效的普及,孩子們有著上海市群藝館和徐匯區青少年活動中心經常性組織比賽和交流表演的舞臺機制,展示自己的才華是理所當然的選擇。與此同時,徐匯區青少年活動中心民樂團和徐匯中學國樂團,也成為民樂教育的高地。
03
從他人角度認識問題感受生活
第三,就團隊意識和個人修養而言,民樂的酵母作用是非凡卓越的。在團隊意識方面,徐匯中學初二學子徐宇杭就告訴筆者、告訴老師:
“從小我就開始學習民族樂器,進入初中之后,我進入了校民樂團,和我們的小伙伴一起參加了很多的演出。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和汗水,為學校取得了一定的榮譽,也讓自己有了很多收獲。校民樂團是江南絲竹特色,我學的是‘三竹’(笛、笙、簫)。未加入校民樂團時,雖說演奏曲調仍是優美、秀雅、柔和、清澈,但一個人演總是不如一起演來的痛快。在這里,讓我逐漸學會了團結、學會了協作、學會了堅強。樂團也增進著我對音樂的感悟、對民族藝術的理解、對傳統文化的感情。傳統文化是一種氣質的養成。通過參加樂團的訓練和演出,讓我更加重視禮貌禮儀,舉止得體,守紀律,不僅學習的計劃性和自主性有了提高,獨立的生活能力也有了進一步提升。有時候也會從他人的角度認識問題、待人處事和感受生活;學會了客觀的看待問題和認知自我。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獲是在音樂的幫助下‘團隊協作’這個名詞,得到了更加生動的詮釋,在團隊中協作,良好配合,才能做到一個人做不到的事,實現共贏”。而她所告訴大家的這些民樂情感,也讓我倍感珍貴啊!
徐宇杭同學的民樂感悟,是上海市群藝館館長蕭燁纓同志微信轉告我的。這讓我很感動,因為蕭館長是很忙碌的人、全身心地以館為家,我也已經三年沒有面對面地和她交流了。她這樣關注一個學習民樂的孩子,也讓我明白了啥叫初心。
當然,孩子的民樂長征需要很多鼓勵、尤其是老師的支持。文嫻,就是徐宇杭所在的初二(一)班的班主任,教數學。巧合的是,文老師的父親是民樂的二胡老師,她從小也跟著父親學習二胡,可以說對民樂有很深的情感。因此,文老師積極鼓勵徐宇杭和同學們學習民樂,并通過各種形式的表演,用中華樂器展現民族音樂的魅力。在這方面,徐匯中學正高級音樂特級教師史莉莉也總是給孩子們以親切的關懷;她的循循善誘和悉心指導,是民樂孩子們德藝雙馨的重要保障。
04
調節左右腦平衡
在個人修養方面,我熟悉的上師大一附小的王淇儀同學(昵稱王大隊長)就是一個很突出的案例。她目前四年級,我認識她已經二年了。初見,就覺得她知書達理、文質彬彬的;她告知我練習的是柳琴、俗稱土琵琶,她還練習芭蕾、喜歡繪畫。2019年5月16日,天平德育圈在向陽小學舉行紀念上海解放七十周年文藝匯演慶典活動,王大隊長應邀演奏了柳琴《塔吉克舞曲》。舞臺上的王大隊長心定氣閑、揮灑神來、收放自如,仿佛就是和著西域的風采、敦煌壁畫般地向觀眾中走來。那奔放、鏗鏘的舞曲,讓我看到了這樣的畫面——以鷹為圖騰的塔吉克健兒在馬背上奔騰、在對歌著關山雪蓮和明月、在帕米爾高原上的篝火旁彈奏著自己原野的風……我已經好多年沒有見到塔吉克人了,他們是民族團結的楷模,也是邊疆安寧的守護神;電影《冰山上的來客》就是述說著他們的故事。
最后,學習民樂還可以調節孩子的左右腦平衡。民樂器樂的練習和演奏是一種生動的動態系統,始終要求聽覺的專注、手指各自獨立前提下的靈敏積極活動、雙手不同動作及其與全身肢體的協調配合。這樣,就能使大腦左右半球的機能獲得同等發展并增進互相協調能力;即同時調動左腦的數理邏輯思維和右腦的形象空間思維。總之,學習民樂且堅持下去的孩子,在全面發展上都會有好收獲!
作 者 | 王泠一(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