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樂:中國傳統民族音樂知多少
中國民族音樂,又稱中國傳統民族音樂。指用中國傳統樂器以獨奏、合奏形式演奏的中國傳統音樂。中國民族器樂的歷史悠久。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民間流行吹笙、吹竽、鼓瑟、擊筑、彈琴等器樂演奏形式,那時涌現了師涓、師曠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
秦漢時的鼓吹樂,魏晉的清商樂,隋唐時的琵琶音樂,宋代的細樂、清樂,元明時的十番鑼鼓、弦索等,演奏形式豐富多樣。近代的各種體裁和形式,都是傳統形式的繼承和發展。
中國民族音樂按其體裁藝術特點尚可分為六大類:民間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民族器樂、綜合性樂種等。每類音樂又各有多種體裁、形式、樂種和作品。
民間歌曲:分為勞動號子、山歌、小調、長歌及多聲部歌曲等不同的體裁;同是山歌,又因地區、民族的不同而風格迥異,各具特點。
歌舞音樂:伴隨著民間舞蹈的歌唱和器樂演奏。
說唱音樂:說唱藝術是說(白)、唱(腔)、表(作)三位一體的藝術。也稱曲藝
戲曲音樂:戲曲是演員在舞臺上綜合運用唱、念、做、打等藝術手段,裝扮角色(劇中人物)表演故事,以情、理、藝,動人、教人、娛人的戲劇藝術。
民族樂器:早在兩千多年的周代就有七十多種樂器了。到如今經常使用的樂器已達兩百多種。按其演奏方法和性能,可分為吹管樂器、拉弦樂器、彈弦樂器和打擊樂器四類,這些樂器既能獨奏,又能組合成各種形式和樂隊進行重奏和合奏,并具有獨特而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各種樂器的獨奏樂是民族器樂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