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起著獨到的作用
現代科研結果證明,音樂的神奇力量確實有助于孩子的成長與發育,并對其一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
一項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博士研究生發起的研究表明,音樂與學生的SAT(美國高考)成績直接有關。貝多芬愛好者中大多數都是智力超高者,而喜歡流行音樂的人群智商測試則相對一般。國內外各項研究中發現,音樂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起著獨到的作用。
法國文豪雨果指出,開啟人類智慧寶庫的鑰匙有三把:一是數學,一是語言,一是音符。數學使人學會思維,語言使人獲得知識,音符使人富于想象;而當代一系列的科學實驗表明,從小對兒童進行音樂教育,不僅可以使他們收到藝術美的熏陶,還對其身心健康和成長發育有著不可忽視的重大影響。
音樂除了最基本的陶冶情操,在以下幾點的促進作用也得到了研究證實。
能促進孩子的數學能力
著名的莫扎特效應研究結果顯示,經常聽鋼琴曲的小孩的空間想象力比其他小孩高出34%。音樂會改變腦神經細胞的活動方式。使大腦形成更為有序、高效和更協調的模式。所以,聽音樂就能有助于孩子更迅速、更容易、更完整地實現數字性的學習。
能促進孩子認識邏輯關系
波士頓兒童醫院醫學中心研究發現,即便是所有其他的條件都相同(包括智商、社會經濟地位以及教他們閱讀的老師),經過音樂訓練的孩子比那些沒有經過訓練的孩子在閱讀上成績要好得多。比如,讓他們敲擊琴鍵發出聲響,讓他們跟著節奏打拍子,讓他們隨著簡單的打擊樂器而舞動,或者讓他們辨別音符之間的聯系。這些行為都會促進孩子從實際體驗開始思考什么是邏輯關系。
懂得音樂培養情商
音樂活動具有群體性、協作性等特點,比如合奏、合唱、協奏、重奏等,這一過程既是良好共感能力的培養,也有助于人們的集體主義、團隊精神的養成。另外,音樂對控制情感的神經系統能發生直接作用。此外,音樂是時間、聽覺的藝術,可以培養孩子具備敏銳的視覺、聽覺和觸覺,這對于大腦潛能的發掘,以及認知和心理個性的發展都有好處。
對兒童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的影響
生理學家和醫學家們認為,節奏有序、柔和優美的音樂可以引起循環系統和呼吸的諧和律動,調節人體內的生物節律,從而影響孩童的成長發育和身體健康。
在悅寶園,節奏和韻律是悅寶韻律關注的音樂特性。樂器和歌曲不僅能夠帶給孩子對音樂的感知和認識,還能培養孩子的身體意識、運動意識以及建立在運動功能之上的感知能力。"悅寶韻律"課程的哲學是:音樂不僅是聽覺的感官活動,它還包括視覺,觸覺等感官活動。寶寶對音樂的感受是以運動的形式體現。
研究表明,經常參與音樂活動的孩子:在閱讀和數學上更容易取得成功,有更好的專注力和身體控制能力并且有更好的交往能力。搖擺韻律可能的豐富活動有助于大運動和精細動作,增強孩子的身體意識和語言發展。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