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音樂家——冼星海
冼星海,中國近現代偉大的音樂家。原籍廣東番禺,1905年生于澳門一個貧苦船工家庭,出生前父親已去世。7歲時,他與母親僑居馬來亞謀生,在新加坡養正學校上學,期間參加該校管弦樂隊的活動。1918年回國后,入嶺南大學附中學習小提琴。1926年后入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國立藝專音樂系學習。1928年,冼星海進入上海國立音專學習小提琴和鋼琴。
1929年,冼星海赴巴黎勤工儉學,師從著名提琴家帕尼·奧別多菲爾和著名作曲家保羅·杜卡斯。
1935年回國后,冼星海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創作了大量具有戰斗性和感染力的群眾歌曲。1935年至1938年間,冼星海創作了《救國軍歌》《只怕不抵抗》《游擊軍歌》《路是我們開》《茫茫的西伯利亞》《祖國的孩子們》《到敵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種類型的聲樂作品,開拓了中國現代革命音樂的新局面。1938年,冼星海前往延安擔任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課。教學之余,冼星海創作了《黃河大合唱》《生產大合唱》等不朽名作。特別是國人最為耳熟能詳的《黃河大合唱》,在烽火連天的抗戰歲月里,傳唱大江南北,極大地鼓舞了民族士氣,振奮了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抗敵救國的精神武器,是中華民族不朽的英雄樂章。
1940年5月,冼星海去蘇聯為大型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配樂,后因戰爭、交通阻隔而羈留。期間,他創作了交響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戰》,管弦樂組曲《滿江紅》,管弦樂《中國狂想曲》等。由于長期勞累和營養不良,致使他肺病加重,1945年于莫斯科病逝。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