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音樂學院“津沽秧歌”走進津門故里
11月15日下午,由我院和南開人民文化宮、南開區鼓樓街道辦事處聯合舉辦的“老城講堂‘津沽秧歌’公益廣場舞體驗推廣活動”在南開區鼓樓廣場成功舉辦。此次活動以受眾最廣的形式“廣場舞”進行開展普及,向大家教授“津沽秧歌”。在舞蹈系青年教師栗燁組織策劃,舞蹈系主任王鴻昀教授、研究生及2018級編導班共同參與下,吸引了多個廣場舞隊伍、舞蹈愛好者及圍觀群眾參加。
活動現場,在三弦、鼓、快板的音樂伴奏下,栗燁老師帶領學生們分別教授了天津地區代表性民間舞蹈“杠箱”“飛镲”“回族武高蹺”中的典型動律,并予以文化背景的講解。市民們積極學習,高效高質地完成了動作形態的模仿,掌握了動作的要領,同時也表示切身感受到天津民間舞蹈的獨特魅力。
據了解,“津沽秧歌”是對天津地區民間舞蹈的統稱,指在漕運文化、媽祖文化和民俗文化共同作用之下產生并流傳至今,具有鮮明天津地方特色的民間舞蹈。為推動民間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我院舞蹈系自2009年開始,便扎根民間,以原生態民間舞蹈為創作基礎,以本土舞蹈語匯為創作元素,以天津多元文化為文化支撐,整合編創出了“津沽秧歌”特色課程。
此次活動不僅是天津音樂學院特色課程“津沽秧歌”成果的展示,更是面向社會群體,將天津民間舞蹈予以推廣,加速天津地區文化品牌的建立,讓天津地區的民間舞蹈扎根于人民生活,融入到人民大眾的群娛活動之中,進一步弘揚天津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民族文化自信。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