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不同國家藝術教育理念有什么特點
通過藝術教育,能讓兒童感知到多彩的世界,中國首都師范大學教授楊景芝就表示藝術教育對兒童的思維發展起決定性影響。藝術教育能夠開發兒童的創造力、想象力;有利于兒童的智力、情感、人格培養等全面發展。
在國外,藝術教育理念非常關注孩子們從小對藝術的認識和體驗。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不同國家的藝術教育有什么特點吧!
美國 藝術教育與其他學科同等重要美國的《藝術教育國家標準》中,藝術首次被確定為基礎教育的核心學科。藝術課程與其他七門核心學科放在同等地位,這引起了全球教育同行的關注。
美國教育學家認為,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藝術是兒童一本最佳的啟蒙書,有助于“人類的自我發現”;他們尤其強調,藝術教育絕非天才教育,它為全體學生所共有。
英國 審美教育由來已久早在19世紀下半葉,英國人莫里斯就發起了著名的“工藝美術運動”,看重工藝品在審美教育中的作用。加強公立學校的繪畫課教學,使國民普遍擁有審美能力,成為一種國策。
如今,有關藝術領域的規劃上,美術與音樂為獨立學科;戲劇置于英語課程,并和其他課程結合。實施與推動方面,以國家課程,整體課程,校外之社會資源與支援來進行。例如,參觀藝術館和博物館就被列入英國學校課程。
德國 不唯培養“藝術家”是瞻德國的藝術教育專家認為,一個民族需要培養自己的畫家、歌唱家,更需要培養大批有藝術修養的觀眾和聽眾。德國的學校藝術教育鼓勵由學生自己創造,很多學校的藝術教育課堂類似手工作坊的工場。
學生的藝術活動成果并不要求有多高的水平。學生都是十分愉快地參與活動,不需要擔心考試成績,而是當成體驗審美、宣泄情感、彰顯個性、發揮才華的平臺。
匈牙利 音樂教育的模范生以該國著名音樂教育家佐爾丹·柯達伊命名的“柯達伊教學法”是當代世界影響深遠的音樂教育體系之一。從幼兒園到高中,音樂訓練就一直是基礎課程的一部分。
在常規學校里,孩子們每周都有兩次音樂課;音樂學校里,每天都有音樂課。匈牙利的教育工作者們堅信,音樂與數學、自然科學有著直接的內在的聯系,學習音樂能夠發展完整的人格。
日本 音樂美術相互借力日本藝術教育的方法十分多樣。例如日本某中學的藝術欣賞課上,老師先讓學生畫一幅畫,描繪的是一條小溪,小溪對面是一座教堂,陽光透過霧靄照在溪水上,波光粼粼。
接著學生分組討論,總結出可以用小提琴在高音區的顫音來表現霧靄和波光,圣詠的合唱來表現教堂。學生根據這些感悟和提示隨機嘗試著進行演奏。教師在互動式的誘導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法國 藝術教育注重感悟與國內推崇數學、語文等學科不同,法國的幼兒教育更偏重音樂和美術。
法國所有的幼兒園都把美術教育看成教育的根本,80%以上的幼兒課程都和美術有關。為培養孩子們的創造力,他們很重視參觀和旅行之類的活動,讓孩子們用畫筆或語言描述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感。
而在地理、音樂等其他科目的學習中,也積極鼓勵孩子們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出具有獨特個性的作品,以此培養孩子對藝術的熱愛。
俄羅斯 從小培養藝術鑒賞力在俄羅斯,家長普遍重視對兒童藝術興趣的培養,不失時機地培養他們的藝術感受力和鑒賞力,讓兒童從小就接受藝術的熏陶。
在周末或節假日,俄羅斯人最喜歡去的地方是劇院。在那里,經常能看到年輕的父母拖兒帶女,興致勃勃地前來觀賞,而且每個人都打扮得漂亮整潔。有的孩子還手捧一束鮮花,那是家長準備讓孩子在演出結束之后送給自己喜歡的演員的。
通過藝術教育,能讓孩子們能夠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讓孩子們學會欣賞與理解,陶冶情趣、釋放天性,形成人格心智的完善。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