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經典俄羅斯”圣彼得堡愛樂樂團音樂會
“經典俄羅斯”圣彼得堡愛樂樂團音樂會 【開票】
演出時間:2018.09.16
演出劇場:音樂廳
演出時長:約120分鐘 (包含中場)
日期/場次:2018.09.16 周日 19:30
指揮 尤里·特米爾卡諾夫
尤里·特米爾卡諾夫自1988年起擔任圣彼得堡愛樂樂團的藝術總監和首席指揮,曾率領樂團到世界各地獻藝,并錄制大量專輯。
他曾在列寧格勒天才兒童學校和列寧格勒音樂學院學習和深造,1966年在贏得全蘇聯指揮比賽第一名后,與莫斯科愛樂樂團及小提琴家大衛·奧伊斯特拉赫前往歐洲及美國巡演。
1967年,他首次登臺與圣彼得堡愛樂樂團合作,并隨后受邀擔任葉夫根尼·穆拉文斯基的助理指揮。1968年他被任命為列寧格勒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1976年出任基洛夫劇院(現馬林斯基劇院)的音樂總監。
與此同時,特米爾卡諾夫大師還曾與歐洲各大頂尖交響樂團合作,包括:柏林愛樂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倫敦愛樂樂團、倫敦交響樂團、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和米蘭斯卡拉歌劇院。
1979年他被任命為皇家愛樂樂團的首席客座指揮,并于1992年接任該團首席指揮直至1998年。其他客座指揮職位包括:1992年-1997年擔任德累斯頓愛樂樂團首席客座指揮、1998年-2008年擔任丹麥國家廣播交響樂團首席客座指揮、2000年-2006年出任巴爾的摩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同時擔任莫斯科大劇院的首席客座指揮直至2009年、2010年-2012年出任意大利帕爾瑪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
他曾與圣彼得堡愛樂樂團、紐約愛樂樂團。丹麥國家廣播交響樂團和皇家愛樂樂團合作發行眾多唱片。
每年圣誕期間,特米爾卡諾夫大師都會在圣彼得堡舉辦為期12天的“藝術廣場”國際冬季藝術節。
特米爾卡諾夫大師曾被俄羅斯授予“國家功勛”四級獎章、2003年和2007年榮獲阿比亞提獎最佳指揮稱號、2003年被評為意大利年度指揮家、榮獲羅馬音樂學院榮譽院士稱號、2012年被授予“意大利之星指揮官”、2014年米凱蘭杰利獎、2015年被授予日本“朝日勛章”及意大利“音樂生命獎”。2015年,特米爾卡諾夫被羅馬音樂學院合唱團和管弦樂團授予榮譽指揮稱號。
藝術家 鮑里斯·別列佐夫斯基
鮑里斯·別列佐夫斯基常在眾多著名國際獨奏系列音樂會亮相,包括:倫敦、巴黎、羅馬、蘇黎世、慕尼黑、薩爾茨堡、阿姆斯特丹、蒙特利爾、維也納、伯爾尼、布達佩斯和東京,在柏林愛樂音樂廳、倫敦皇家節慶音樂廳、布魯塞爾藝術宮、維也納音樂廳、雅典中央大廳等。2006年,他被BBC音樂雜志評為年度最佳演奏家。鮑里斯·別列佐夫斯基定期受邀在眾多知名音樂節上亮相,如:格斯塔德、拉羅克當泰龍、韋爾比耶、貝加莫、布雷西亞和薩爾茨堡音樂節;曾受邀與眾多知名交響樂團合作,包括:法國國家交響樂團、達拉斯交響樂團、莫斯科交響樂團、伯明翰交響樂團、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柏林愛樂樂團、洛杉磯愛樂樂團、紐約愛樂樂團、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馬林斯基劇院管弦樂團、圣切西利亞愛樂樂團、日本NHK交響樂團等。同時,他曾與眾多指揮大師合作演出,包括:安東尼奧·帕帕諾、尤里·特米爾卡諾夫、亞歷山大·維德尼可夫、萊夫·塞杰斯坦、迪米特里·契達申科、沃爾夫岡·薩瓦利希、萊昂納德·斯拉特金、迪米特里·李斯和庫爾特·馬舒爾等。
鮑里斯·別列佐夫斯基曾與瓦吉姆·列賓、朱利安·拉什林、亞歷山大·金丁、邁克爾·科林斯、亨利‧迪馬奎特、亞歷山大·梅爾尼科夫、迪米特里·馬克汀、亞歷山大·克尼亞瑟夫合作演奏室內樂作品,并曾與鮑羅丁、布里頓、恩德爾利恩、塔卡克斯四重奏合作。多年來,在舞臺上他一直是碧姬·恩格爾的忠實搭檔。
鮑里斯·別列佐夫斯基曾為菲利普、格拉帕、索尼等國際知名古典唱片公司錄制,包括:肖邦、舒曼、拉赫瑪尼諾夫、拉威爾、穆索爾斯基、巴拉基列夫、里亞多夫、柴科夫斯基、肖斯塔科維奇、梅特納、李斯特、貝多芬等作曲家的作品,并曾與迪米特里·馬克汀和亞歷山大·克尼亞瑟夫錄制門德爾松三重奏。
2014年他受聘為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地球音樂節的藝術總監。
1969年出生于莫斯科,鮑里斯·別列佐夫斯基于莫斯科音樂學院師從于艾莉索·維薩拉茲,并受教于亞歷山大·薩茲。1988年他在倫敦威格摩爾音樂廳完成了他的首次亮相,并取得了巨大成功。1990年,他取得了莫斯科國際柴可夫斯基比賽的金獎,與尤里·捷米爾卡諾夫執棒的列寧格勒愛樂樂團合作,并與伊薩克·帕爾曼、馬友友、杰西·諾曼同臺競演。
1991年,鮑里斯·別列佐夫斯基分別完成了他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的沃斯堡和法國的巴黎盧浮宮的首次亮相。
2016-17樂季的演出亮點,將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倫敦皇家節慶音樂廳、波恩貝多芬音樂廳、巴黎路易斯·威登基金會、莫斯科音樂學院、布拉迪斯拉夫音樂節等,還將與尤里·特米爾卡諾夫執棒的圣彼得堡愛樂合作展開巡回演出。
演出團體 圣彼得堡愛樂樂團
俄羅斯最古老的交響樂團圣彼得堡愛樂樂團的歷史可追溯到1882年7月16日。當時樂團受亞歷山大三世旨意而成立,最初只是一支宮廷音樂合唱團,成立目的是為皇室成員出席招待會、官方慶典、舞會、演出和音樂會時進行演奏。20世紀早期,樂團開始為普通大眾進行商業演出,并在俄羅斯首演了理查·施特勞斯的交響詩《英雄生涯》和《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馬勒《第一交響曲》、布魯克納《第九交響曲》、斯克里亞賓《狂喜之詩》以及斯特拉文斯基《第一交響曲》。國外評論家曾這樣說到:“毫無疑問圣彼得堡愛樂樂團是俄羅斯歷史上最重要的樂團”。
音樂泰斗如阿圖爾·尼基什和理查·施特勞斯都曾指揮過該樂團。1917年樂團晉升為國立樂團,并由大名鼎鼎的塞奇·庫塞維茨基執棒。1921年,樂團獲準在前貴族議院大廳演出,并成為了全國第一支愛樂樂團。樂團史無前例的大量演出吸引了大批新的甚至從未接觸過古典音樂的觀眾。樂團也迎來了大批西方指揮家,他們毫無疑問都是音樂史上的權威人物,其中包括布魯諾·沃爾特、菲利克斯·魏因加特納、赫爾曼·阿本德羅特、奧斯卡·弗里德、埃里希·克萊伯、彼埃爾·蒙特、奧托·克倫佩勒等、通過與他們的合作,俄羅斯本土音樂家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此外,獨奏家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和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等人也都和該團合作演出。該團演奏了大量當代曲目。1918年首演了普羅科菲耶夫《古典交響曲》;1926年首演了肖斯塔科維奇第一交響曲。
1938年,穆拉文斯基加入樂團,開啟了讓無數樂迷膜拜敬仰的“穆拉文斯基時代”。在其執棒的半個世紀中,樂團在他的帶領下水平日漸提高,躋身世界頂尖樂團行列。1946年樂團首次來到海外巡演,開創了蘇聯歷史上的先河。此后,樂團開始頻繁到世界各地演出,并亮相歐洲各大音樂節。穆拉文斯基指揮與樂團首次合作了五首肖斯塔科維奇的交響曲。樂團曾攜手眾多知名指揮包括:楊頌斯、馬澤爾、梅塔、馬祖爾和羅日杰斯特文斯基;作曲家包括:布里頓、科普蘭、柯達伊、盧托斯瓦夫斯基、貝里奧和潘德烈斯基;獨奏家包括:范·克萊本、古爾德、米凱蘭杰利、施特恩、李希特和奧伊斯特拉赫。
自1988年起,尤里·特米爾卡諾夫接任樂團首席指揮的席位。2016-2017樂季,樂團將與指揮家文扎格、卡薩德修斯、馬林、辛奈斯基和桑德林和獨奏家馬祖耶夫、布赫賓德、盧甘斯基、阿赫里奇、費舍爾、哈恰圖良和庫徹等攜手演出。
曲目
第三鋼琴協奏曲 拉赫瑪尼諾夫 曲
鋼琴:鮑里斯·別列佐夫斯基
——中場休息——
第二交響曲 拉赫瑪尼諾夫 曲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