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大劇院制作貝里尼歌劇《夢游女》
國家大劇院制作貝里尼歌劇《夢游女》 【開票】
演出時間:2018.08.28 - 2018.09.02
演出劇場:戲劇場
演出時長:待定
日期/場次:
2018.08.28 周二 19:00
2018.08.29 周三 19:00
2018.08.31 周五 19:00
2018.09.01 周六 19:00
2018.09.02 周日 19:00
演出介紹 劇情介紹 主創 主演 購票說明 貝里尼一生共創作了十一部歌劇,其中《夢游女》《諾爾瑪》《清教徒》三部歌劇最具代表。
貝里尼的歌劇創作從題材上分為兩類:一類是繼承羅西尼《威廉·退爾》的英雄主義,如《諾爾瑪》和《清教徒》在當時都是具有愛國主義現實意義的作品。另一類則是貝里尼受浪漫主義思潮影響創作的充滿幻想的抒情作品,《夢游女》就是這類作品的代表。這類作品旋律寬廣悠長,常帶有一縷哀思。這種獨特的旋律、拱形的音樂線條、華麗的花腔樂句蘊藏著一種內在的動力,不僅使音樂與戲劇緊密相連,還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劇中著名詠嘆調《啊,滿園鮮花凋零》《我的心充滿歡樂》就是“貝里尼式的聲樂旋律”的典范,這種精美悠長的旋律、靈活自如的花腔刻畫出了女主人翁“阿米娜”內心的憂郁悲哀及少女的青春和純真。
《夢游女》是國家大劇院繼《諾爾瑪》之后制作的第二部貝里尼歌劇。國家大劇院再度邀請曾打造過《玫瑰騎士》的主創團隊,世界知名導演吉爾伯特.德弗洛、歐洲著名舞美設計亞歷桑德羅·卡梅拉和服裝設計卡爾拉·里科蒂共同打造夢幻般的意大利浪漫主義歌劇。尤為擅長指揮意大利歌劇的世界著名指揮家丹尼爾·歐倫也將加盟,攜手中外實力唱將共同演繹貝里尼這部美輪美奐的愛情歌劇。
作曲:文森佐·貝里尼
腳本:費里斯·羅曼尼
世界首演:1831年3月6日 米蘭卡卡諾劇院
指揮:丹尼爾·歐倫
導演:吉爾伯特·德弗洛
舞美設計:亞歷桑德羅·卡梅拉
服裝設計:卡爾拉·里科蒂
燈光設計:韋尼喬·凱利
多媒體設計:胡天驥
編舞:亞歷桑德羅·潘澤沃爾塔
合唱指揮:馬可·貝雷依
主演
阿米娜(女高音):迪里拜爾、羅莎·費奧拉
埃爾維諾(男高音):安東尼奧·希拉古薩、安東·羅西茨基
魯道夫伯爵(男中音):張文巍、米爾克·帕拉茲
莉薩(女高音):李欣桐、劉戀
泰雷薩(女中音):楊燕婷
阿萊西奧(男中音):王猛
公證人(男高音):扣京●
注:● 國家大劇院駐院歌劇演員
劇情介紹
19世紀初的瑞士村莊,美麗的少女阿米娜和年輕的農民埃爾維諾訂婚,這讓當地旅店的女主人莉薩大為傷心,以致對暗戀她的阿萊西奧也不加理會。
婚禮前一天來了一位陌生人魯道夫伯爵,他住進莉薩的旅店。莉薩得知魯道夫伯爵是他們村莊的新領主,便深夜來到魯道夫房間調情。此時,阿米娜突然夢游進來,莉薩趕快躲起來,魯道夫也離開了自己的房間,以免引起非議。不久后莉薩卻帶著埃爾維諾來到了魯道夫的房間,阿米娜醒來后,埃爾維諾氣憤地宣布取消婚禮。雖然魯道夫為阿米娜的清白進行了解釋,但埃爾維諾仍不為所動,并決定要娶莉薩為妻。魯道夫向埃爾維諾和村民說明阿米娜得了夢游癥,但沒有人相信。此時,阿米娜突然又開始了夢游,大家屏息等她走到安全之所才將她喚醒,埃爾維諾也終于重新接納阿米娜。
主創
丹尼爾·歐倫 指揮
曾執棒國家大劇院制作歌劇《圖蘭朵》《游吟詩人》《諾爾瑪》《歌女喬康達》《麥克白》等。丹尼爾·歐倫有著與生俱來的音樂天賦。1968年,年僅13歲的歐倫被指揮家伯恩斯坦選中在以色列電視臺的成立典禮中擔任領唱,開始了自己在歌劇上的發展。事實上,歐倫是在自己母親的啟蒙下走上音樂的道路,自幼便接受鋼琴、大提琴以及聲樂和和聲的培訓。隨后,歐倫赴歐洲深造,全情投入到指揮的學習中并于1975年獲得卡拉揚青年指揮家大賽二等獎,自此開始了國際演出生涯。
在首度登上美國的舞臺后,歐倫在意大利也奠定了自己的聲譽。最近幾年,他一直活躍在意大利最知名劇院的舞臺上,并與歐洲和美國最富影響力的劇院建立起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如美國大都會歌劇院、倫敦科文特花園皇家歌劇院、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布宜諾斯艾利斯科隆劇院、巴黎巴士底歌劇院等,在那里他與包括萊奧·努奇和安吉拉·喬治烏在內的藝術家共同奉獻了很多大獲成功的演出。
歐倫十分熱愛歌劇,廣泛涉獵意大利最為有名的經典劇目。除此之外,歐倫對交響樂也懷有很大的熱忱,成功執棒了許多世界知名交響樂團,如羅馬的圣塞西莉亞音樂學院樂團、意大利佛羅倫薩五月音樂節樂團、以色列愛樂樂團、柏林愛樂樂團等。
1994年12月,以色列歌劇院開幕大戲威爾第歌劇《納布科》是其職業生涯的一個重要標志,因為這次演出使他把對歌劇事業和祖國的熱愛融為一體。作為一名音樂家,他認為音樂是唯一能夠闡述和平和包容的使者,可以把所有人緊密相連。
歐倫目前是意大利薩勒諾劇院的藝術總監。他也經常以客座指揮家身份在巴黎、倫敦、特拉維夫、維羅納、佛羅倫薩、馬德里、科隆和巴塞羅那獻藝。
歐倫曾多次執棒歌劇《拉美莫爾的露琪亞》,包括在的里雅斯特威爾第劇院(1999)、特拉維夫歌劇院(2000)、羅馬歌劇院(2002)、巴勒莫馬西莫劇院(2003)、薩萊諾威爾第歌劇院(2008)、熱那亞卡洛·費利切歌劇院(2010)、英國皇家歌劇院(2016),未來他還將于馬德里皇家劇院執棒該劇。
吉爾伯特·德弗洛 導演
1944年生于比利時。吉爾伯特·德弗洛畢業于比利時國家高等表演藝術學院,后于米蘭小劇場師從著名導演喬爾焦·斯特雷勒。1973年在法蘭克福執導了其第一部作品《三橙愛》。作為比利時皇家鑄幣局劇院任命的常任導演,1981至1989年間德弗洛在此執導了眾多作品。1989年在巴勒莫以《魔鬼兄弟》開始其在意大利的職業經歷,之后陸續于卡塔尼亞執導了《三部曲》,在米蘭斯卡拉執導了《弄臣》,在馬切拉塔執導了《卡門》、《托斯卡》、《浮士德》、《法斯塔夫》。同時德弗洛的眾多作品也活躍于國際舞臺:德國漢堡的《塞維爾的理發師》、《佩雷拉斯與梅麗桑德》、《死神舞》;威爾士國家歌劇院《沒有影子的女人》;蘇格蘭歌劇院《阿依達》;巴塞羅納里賽歐歌劇院的《黑桃皇后》;在瑞士洛桑的《狄托的仁慈》、《女人心》;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藝術家生涯》;蘇黎世的《弄臣》、《喬康達》,巴黎巴士底歌劇院的《唐吉訶德》和《瑪農》。他執導了許多巴洛克歌劇,在蒙彼利埃執導《波佩阿的加冕》、《尤利西斯歸來》,在柏林國家歌劇院執導凱瑟的《克伊蘇斯》,在巴黎香榭麗舍劇院的《賽爾斯》,在巴塞羅納執導蒙特威爾第的《奧菲歐》,在紐倫堡執導策姆林斯基的《Der Traumgorge》(1980),在阿姆斯特執導丹簡·馮格里斯的《蒂及》(1980),在日內瓦執導魯爾夫·里鉑爾曼的《森林》(1982)。
德弗洛的作品還有:巴黎歌劇院的《三橙愛》,香榭麗舍劇院的《賽密拉米德》,維羅納露天劇場的《鄉村騎士》、《丑角》,在卡利亞里的《曼儂·萊斯科》,在愛丁堡音樂節上的《奧菲歐》,《路易莎·美勒》,巴黎歌劇院的《被出賣的新娘》等。
亞歷桑德羅·卡梅拉 舞美設計
亞歷山德羅·卡梅拉就讀于意大利米蘭布雷拉美術學院。
剛出校門,他便跟隨著名舞美設計師盧西亞諾·達米亞尼和威廉姆·奧蘭迪開始與世界知名歌劇院合作,并在不久后便開始獨立為一些頂尖劇院設計歌劇和戲劇布景。其中包括:在米蘭斯卡拉歌劇院和美國舊金山歌劇院演出的威爾第歌劇《阿蒂拉》(加布里埃爾·拉維阿執導),在維羅那圓形劇場2017歌劇季開幕演出的威爾第歌劇《納布科》(丹尼爾·歐倫執棒),在巴勒莫馬西莫劇院演出的另一版本的《納布科》和紀念普契尼誕辰150周年演出的《外套》《修女安杰莉卡》《賈尼·斯基基》,在威尼斯鳳凰歌劇院演出的威爾第歌劇《路易莎•米勒》、馬斯內歌劇《拉合爾國王》、貝里尼歌劇《凱普萊特與蒙泰古》,在那不勒斯圣卡羅劇院演出的威爾第歌劇《法斯塔夫》《弄臣》,在洛桑歌劇院演出的威爾第歌劇《茶花女》和馬斯內歌劇《瑪儂》,在圖盧茲市立歌劇院演出的柴科夫斯基歌劇《黑桃皇后》,以及由芬蘭國家歌劇院與畢爾巴鄂歌劇愛好者協會聯合制作演出的比才歌劇《卡門》(阿諾德·伯納德執導)。
卡梅拉與導演加布里埃爾·拉維阿的合作頗為頻繁,其中包括:在博洛尼亞市立歌劇院演出的理查·施特勞斯歌劇《莎樂美》、由帕爾馬皇家歌劇院與畢爾巴鄂歌劇愛好者協會聯合制作演出的威爾第歌劇《圣女貞德》、在東京三得利音樂廳演出的莫扎特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唐璜》《女人心》、在那不勒斯圣卡羅劇院演出的威爾第歌劇《強盜》、在舊金山歌劇院演出的莫扎特歌劇《唐璜》?防谠O計的歌劇作品包括:在卡塞塔皇宮演出的《納布科》(斯蒂法諾·特雷斯比迪執導),在中國國家大劇院演出的《玫瑰騎士》(吉爾伯特·德弗洛執導),在雅典中央音樂廳演出的貝里尼歌劇《凱普萊特與蒙泰古》(阿諾德·伯納德執導)、威爾第歌劇《西西里晚禱》和古諾歌劇《浮士德》(雷納托·贊內拉執導)、在巴勒莫馬西莫劇院演出的威爾第歌劇《阿依達》《弄臣》(亨寧·布羅克豪斯執導)、在威尼斯鳳凰歌劇院演出的威爾第歌劇《強盜》。
他設計的戲劇作品包括由加布里埃爾·拉維阿執導的:布萊希特的《伽利略傳》、易卜生的《棟梁之才》、皮蘭德婁的《一切都很好》《六個尋找劇作家的劇中人》《叼著花的男人》、莫里哀的《無病呻吟》、歐里庇得斯的《美狄亞》、索?死盏摹稅劾仗乩罚ㄥa拉庫薩的希臘劇院)、斯特林堡的《父親》。
近期設計的舞美作品包括:在布加勒斯特國家歌劇院演出的普羅科菲耶夫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雷納托·贊內拉編舞)、在中國西安陜西大劇院的開幕歌劇《圖蘭朵》(法比奧·斯巴爾沃利執導)、在卡拉卡拉羅馬歌劇院演出的歌劇《茶花女》。
接下來的設計作品包括:在挪威歌劇和芭蕾舞劇院演出的柴科夫斯基的《黑桃皇后》、韓國國家芭蕾舞團演出的瑪塔·哈里作品、在米蘭斯特雷勒劇院演出的皮蘭德婁的戲劇《高山巨人》。
所獲獎項包括:2004年“劇院面具獎”最佳服裝設計提名(獲獎作品《騙子》);2007年“加斯曼獎”最佳舞美設計(獲獎作品《罪與罰》);2008年“劇院面具獎”最佳舞美設計提名(獲獎作品《麥克白》);2012年“劇院面具獎”最佳舞美設計(獲獎作品《一切都很好》)。
卡拉·里科蒂 服裝設計
1995年,卡拉·里科蒂首次在米蘭斯卡拉大劇院為劇目《小王子》設計服裝,隨后她又參與了多部劇目的服裝設計,與諸多導演進行合作。
她在米蘭Carcano、Piccolo等劇院與許多知名的服裝設計師進行合作,包括L.Arrighi、J.McFarlane等人。此外,她還曾在很多知名劇院擔任服裝設計師工作,如米蘭的斯卡拉大劇院、巴薩羅那利賽奧大劇院、里昂大劇院等。2001年起她與一些劇目進行了長期合作,包括布拉格劇院的《茶花女》、費尼切劇院的《路易莎·米勒》、格蘭德劇院的《卡門》等經典劇目。
2012年起,她與希臘國家歌劇院進行合作,同時也為不同的戲劇及音樂劇設計服裝,如音樂劇《快樂的日子》,F在,她正為首爾歌劇院即將上演的《茶花女》設計服裝。同時,卡拉·里科蒂也在米蘭美術學院和諾瓦拉的音樂藝術學院擔任教師,教授服裝設計。
韋尼喬·凱利 燈光設計
韋尼喬·凱利自2011年至2013出任國家大劇院版《托斯卡》、《漂泊的荷蘭人》、《假面舞會》、《羅恩格林》、《奧賽羅》、《意大利女郎在阿爾及爾》的燈光設計。
他與許多知名歌劇院和音樂節有過合作:巴黎夏特萊劇院、斯卡拉歌劇院、巴士底歌劇院、布拉格國家歌劇院、巴黎加尼耶歌劇院、巴塞羅那利賽奧大劇院、雅典阿蒂庫斯劇院、維羅納競技場、阿姆斯特丹歌劇院、博洛尼亞市政劇院、羅馬歌劇院、巴塞羅那加泰羅尼亞國家劇院、圖盧茲歌劇院、馬德里皇家劇院、紐約大都會歌劇院、佛羅倫薩五月音樂節、拉文納音樂節、普羅旺斯艾克斯音樂節、薩爾茲堡復活節音樂節。他與P·L·皮齊、埃齊奧·弗里杰尼奧、胡戈·德安娜、KM·格魯伯、海寧·布洛克豪斯、克勞迪奧·阿巴多、里卡爾多·穆蒂、F·澤菲萊利、瓦列里·杰基耶夫、尼古拉·喬爾、奎里諾·坎迪、馬里奧·加斯等大師均有合作。
胡天驥 多媒體設計
曾在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中國史詩歌劇《長征》中擔任多媒體設計。
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后赴法深造,畢業于法國lissa 動畫學院,主修影視動畫。2007年回國后創立正月影像studio,從事CG影視后期特效舞臺多媒體互動影像工作。
主要作品:李玉剛歌舞詩劇《四美圖》;大型歌劇《大漢蘇武》《運之河》《傷逝》《紅河谷》;大型音樂劇《茉莉花》《錦繡過云樓》《或許明天屬于我》;大型兒童音樂劇《北京傳說》;大型舞劇《水月洛神》《王羲之》《一起跳舞吧》《二十四節氣》及其歐洲復排巡演;話劇《培爾·金特》《秋瑾》《鏡中人》;大型雜技劇《聊齋》;木偶劇《飛吧,丹頂鶴》。
阿蕾桑德拉·潘澤沃爾塔 編舞
曾擔任國家大劇院制作《費加羅的婚禮》《諾爾瑪》《唐豪瑟》《水仙女》《麥克白》《世界輕歌劇經典選段音樂會》《泰伊斯》等的編舞。
她曾在米蘭斯卡拉歌劇院舞蹈學校學習古典和現代舞,并在瑪格·芳登女爵士任下的倫敦皇家舞蹈學院深造。她十五歲作為獨舞演員登臺,擔任鐘斯的《牌桌》在維羅納愛樂劇院演出中的首任首席芭蕾舞演員。1990年,她當選為意大利遺產和活動部組織的意大利舞蹈巡演團的代表成員之一,在慕尼黑、紐約、莫斯科和東京巡演。她的編舞生涯始于羅馬歌劇院,和著名藝術家皮斯托尼、諾斯、科科斯等合作。她曾與薩基合作將《彼得羅先生的木偶戲》和《科爾多巴人》搬上舞臺。她曾受邀在佩薩羅的羅西尼歌劇節和愛爾蘭威克斯福德歌劇節導演《卡門》,并在斯卡拉歌劇院參與由里卡爾多·穆蒂指揮的《麥克白》制作。她與何塞·路易斯·卡斯特羅以及塞維利亞德拉馬埃斯特蘭薩歌劇院的合作始于歌劇《塞維利亞的理發師》與《費加羅的婚禮》。她還擔任過米蘭意大利舞蹈專業學校藝術總監,并在米蘭天主教大學教授啞劇和舞臺動作。2001年起,潘澤沃爾塔在繼續從事導演和編舞工作的同時,擔任德拉馬埃斯特蘭薩歌劇院制作總監,自2010年起擔任舞蹈團經理。
馬可·貝雷依合唱指揮
意大利籍音樂家,以滿分獲得鋼琴博士學位,之后又取得了指揮學位。長期作為藝術指導和指揮活躍在世界各地的歌劇舞臺上。2016年入選中國國家外專局高端外國專家。現任中國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藝術指導博士生導師。
作為國際級藝術指導,蜚聲樂壇的著名指揮、歌唱家及知名劇院都與他有著長期合作,1992年作為最佳鋼琴家獲得世界女高音米萊拉·佛萊尼的特殊獎金,并開始長期作為藝術指導與其合作。之后又長期擔任世界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的藝術指導,并每年與其在意大利開設聲樂大師班。
1993年在意大利政府與斯波萊多“A·Belli”實驗劇院共同舉辦的第一次國家基金選拔培養頂尖歌劇院藝術指導的比賽中獲獎,并擔任劇院藝術指導和指揮助理。斯波萊托劇院在意大利享有很重要的位置,劇院的大獎賽選拔和培養了如今在國際歌劇舞臺享譽盛名的很多歌唱家,例如:安娜·莫弗、里歐·努奇、魯杰羅·萊蒙迪、羅納爾多沛納海、雷納托·布魯松以及羅伯托·德坎迪亞,索尼婭·加納西等。
1994年開始擔任佛羅倫薩五月音樂節及佛羅倫薩市立歌劇院藝術指導和指揮。多年來,在德國舉辦的羅西尼音樂節擔任主要策劃,為拿索斯國際唱片公司錄制唱片。合作的劇院遍布世界各地,合作過的指揮:祖賓·梅塔,阿巴多,理查德·波寧吉,亞歷山德羅·德馬奇,阿爾貝托·澤達,埃沃·博頓,丹尼爾·加蒂,莫里奇奧·貝尼尼。歌唱家米蕾拉·弗萊尼,魯契亞諾·帕瓦羅蒂,里奧·努奇,喬伊斯·迪多納托,胡安·迪亞戈·弗羅倫茲,伊娃·梅,斯蒂法·諾科,路卡·皮沙隆尼,羅伯托·阿羅尼卡,羅伯特·德·伽迪亞,吉奧·洛夫,尼科萊·羅伯特·德·克里特等。在20多年的歌劇院工作和合作中積累了豐富的藝術與教學實踐經驗。
在受邀來華工作的幾年中,致力于中意兩國的音樂藝術交流,在聲樂教育、歌劇排演、藝術指導、合唱訓練等方面做教授和指導,系統引進意大利國家音樂學院的課程和訓練方式。
主演
迪里拜爾飾 阿米娜
迪里拜爾,世界著名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歌劇表演藝術家,芬蘭國家歌劇院終身獨唱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 ,中國音樂學院特聘教授(2008-2018),國內各項重大聲樂賽事評委。她是活躍在當今世界歌劇舞臺上的“中國夜鶯”,是完全由中國聲樂教育家獨立培養出來的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在三十多年的歌劇舞臺生涯中,她創造了無數輝煌業績,她是中國歌唱界的符號,是中國的驕傲和自豪!
她在歌劇舞臺上成功塑造了幾乎囊括了所有花腔女高音的重要角色,如威爾第《弄臣》中的吉爾達,《法斯塔夫》中的娜內塔,《假面舞會》中的書童奧斯卡;多尼采蒂《拉美摩爾的露齊亞》中的露齊亞,《軍隊的女兒》中的瑪麗,《愛之甘醇》中的阿迪娜;莫扎特《魔笛》中的夜后,《女人心》中的戴斯皮娜,《后宮誘逃》中的布隆迪仙;海頓的《奧爾蘭朵帕拉迪諾》中安吉麗卡;普契尼《賈尼·斯基基》中的勞萊塔;貝利尼《夢游女》中的莉薩及阿米娜;瓦格納《帕西法爾》中的花仙;斯特拉文斯基《夜鶯》中的夜鶯;羅西尼《塞維亞理發師》中的羅西娜,《萊姆斯之行》中的克麗娜;施特勞斯《阿里亞德內在納克索斯》中的采爾比內塔;奧芬巴赫《霍夫曼的故事》中的木偶奧林匹亞;馬思涅《少年維特之煩惱》中的索菲;韋伯《自由射手》中的安仙等等;郝維亞《山村女教師》中的楊彩虹;金湘《熱瓦普戀歌》中的阿娜兒古麗;唐建平歌舞劇《情暖天山》中的帕麗達;雷蕾《冰山上的來客》中的真古蘭丹姆等。
除了歌劇,她還與世界著名指揮家及交響樂團合作過不計其數的音樂會。足跡遍布瑞典、丹麥、挪威、荷蘭、意大利、德國、奧地利、瑞士、西班牙、圣馬力諾、英國、美國、加拿大、以色列、土耳其、馬來西亞、日本、新加坡、中東以及臺灣、香港等地區。她每到之處都成為當地電視臺、電臺及各種媒體競相報道的焦點。各地的音樂界人士及音樂愛好者總是以最熱情的語言高度評價她的藝術成就。此外,迪里拜爾還錄制了眾多個人唱片專輯和各種歌劇唱片,被全世界贊譽為唱響世界的“中國夜鶯”。
九十年代,迪里拜爾被世界著名歌劇導演強卡洛·德·莫納科聘任為德國波恩國家歌劇院的獨唱家。1997年和1998年兩次贏得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尼爾松設立的大獎———瑞典最佳歌劇演員獎。2003年獲中國唱片社金唱片獎和最佳表演獎。2016年榮獲第十五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表演獎。
無論走到哪里,迪里拜爾從未忘記自己是中國培養的歌唱家。當她從容面對各種榮譽和贊美的時候,她最大的心愿卻是能經;氐阶鎳璩寚鴥鹊挠^眾和她一起分享她認為是屬于全體中國人的那些榮譽和贊美……
羅莎·費奧拉飾 阿米娜
意大利女高音羅莎·費奧拉自2010年參加普拉西多·多明戈世界歌劇聲樂大賽并獲得二等獎、觀眾獎和薩蘇埃拉獎等一系列獎項后,開始在世界范圍內聲名鵲起。她曾在意大利圣塞西莉亞音樂學院學習,師從瑪拉·納德依,還經常參加雷娜塔·斯科托、安娜·凡迪與切薩雷·斯嘉頓等著名歌唱家舉辦的大師課。
羅莎·費奧拉出演過的歌劇角色包括:《弄臣》的“吉爾達”(芝加哥抒情歌劇院、蘇黎世歌劇院、拉文納藝術節和都靈皇家歌劇院)、《賈尼·斯基基》的“勞蕾塔”(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唐·帕斯夸萊》的“諾莉娜”(斯卡拉歌劇院)、《法斯塔夫》的“南妮塔”(巴里)、《費加羅的婚禮》的“蘇珊娜”(北京國家大劇院)、《唐璜》的“澤林娜”(都靈皇家歌劇院)、《藝術家生涯》的“穆賽塔”、《兩個費加羅》的“伊內斯”(馬德里皇家歌劇院和薩爾茨堡藝術節)、《卡門》的“米凱拉”(柏林德意志歌劇院和中國廣州大劇院,在廣州由丹尼爾·歐倫指揮)、《愛之甘醇》的“阿迪娜”(羅馬歌劇院,由布魯諾·坎帕內拉指揮)、《采珠人》的“蕾拉”和《蘭斯之旅》的“科琳娜”(蘇黎世歌劇院)、《清教徒》的“埃爾維拉”(威爾士國家歌劇院)、《費加羅的婚禮》的“蘇珊娜”(格萊林德伯恩歌劇節,好評如潮)、《賊鵲》的“尼涅塔”(斯卡拉歌劇院角色首秀,里卡多·夏伊指揮)。
作為一位多才多藝的抒情女高音,費奧拉在音樂會的舞臺上也有不俗的表現。她曾經合作過的指揮家有路易斯·朗格雷、米凱萊·坎帕內拉(羅西尼《小莊嚴彌撒曲》)和里卡爾多·穆蒂(《布蘭詩歌》)。其中,她與穆蒂指揮合作最為頻繁,最近他們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演出了馬勒的第四交響曲和《法斯塔夫》(飾 南妮塔)。2016年,她在舊金山舉辦了美國首場個人獨唱音樂會;她的2015/16演出季以她在BBC逍遙音樂節首秀收官,演唱了門德爾松和莫扎特的音樂會詠嘆調。
近期和未來她還將演出的劇目包括:《弄臣》《藝術家生涯》(巴伐利亞國家劇院)、《拉美莫爾的露琪亞》(首次飾演“露琪亞”,巴塞爾歌劇院)、《茶花女》(飾 薇奧萊塔,巴塞羅那利塞奧歌劇院)、《夢游女》(北京國家大劇院)、《土耳其人在意大利》《弄臣》《假扮園丁的姑娘》(蘇黎世歌劇院)、《弄臣》(美國大都會歌劇院首秀)。
2015年,費奧拉與鋼琴家伊恩·伯恩賽德合作,錄制了首張獨唱唱片《音樂和詩》(Opus Arte出版),收錄了雷斯庇基、馬爾圖齊、蓬基耶利、平蘇蒂和李斯特的音樂作品。
安東尼奧·希拉古薩飾 埃爾維諾
安東尼奧·希拉古薩出生于意大利墨西拿,就讀于墨西拿“阿爾坎杰羅·科雷利”音樂學院,師從安東尼奧·貝萬奎。奪得特拉帕尼“朱塞佩·迪·斯苔芳諾國際比賽”一等獎后,希拉古薩于1996年登臺首秀,先后在萊切的波利蒂瑪劇院出演《唐璜》中“唐·奧塔維奧”一角,在皮斯托亞出演《愛之甘醇》中“內莫里諾”一角,受到觀眾和媒體的一致好評。
希拉古薩逐漸在世界各大知名劇場嶄露頭角,其中包括:斯卡拉歌劇院、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巴黎國家歌劇院、柏林國家歌劇院、柏林德意志歌劇院、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馬德里皇家劇院、巴塞羅那利塞奧歌劇院、東京新國立劇場、羅馬圣塞西莉亞音樂學院、佩薩羅羅西尼歌劇節,曾經合作過的指揮有:瓦萊里·捷杰耶夫、里卡多·穆蒂、丹尼爾·歐倫、丹尼爾·加蒂、毛里齊奧·貝尼尼、阿爾貝托·齊達、雷納托·帕倫波、羅貝托·阿巴多、布魯諾·坎帕內拉、多納托 · 蘭采蒂和伊夫·阿貝爾。
希拉古薩十分擅長演繹羅西尼劇中的角色,尤其把《塞維利亞理發師》中的“阿瑪維瓦伯爵”刻畫的惟妙惟肖,他曾經出演過羅西尼角色的劇院包括: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柏林國家歌劇院、柏林德意志歌劇院、巴黎國家歌劇院、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漢堡國家歌劇院、阿姆斯特丹國家歌劇院、東京新國立劇場、北京國家大劇院、費城歌劇院、佛羅倫薩五月音樂節劇院、卡利亞里抒情歌劇院、都靈皇家歌劇院、維羅納愛樂劇院、博洛尼亞市政劇院和巴勒莫馬西莫劇院。
希拉古薩經常受邀參加佩薩羅的羅西尼歌劇節并演出,參演劇目包括:《奧賽羅》《蘭斯之旅》《軟梯》《饒舌者》《奇異的誤解》《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埃爾米翁內》《坦克雷迪》《阿爾米達》等。2015年,他在《奇羅在巴比倫尼亞》中飾演的“巴爾達薩雷”一角獲得了巨大成功。
近期,他成功塑造的威爾第角色包括:曼圖亞公爵(《弄臣》,于巴塞羅那利塞奧歌劇院)、芬頓(《法斯塔夫》,于熱那亞和尼斯)、愛德華多(《一日國王》,于畢爾巴鄂)和阿爾弗萊德(《茶花女》,于法諾)。
他演唱過的其他重要劇目包括: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阿爾米達》、馬德里皇家劇院的《賽密拉米德》《愛之甘醇》、蘇黎世歌劇院的《威廉·退爾》(飾阿諾爾德)和《灰姑娘》、里昂歌劇院的《蔡爾米拉》、維亞納國家歌劇院的《夢游女》《賈尼·斯基基》《灰姑娘》《塞維利亞理發師》《愛之甘醇》、布魯塞爾莫奈皇家劇院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清教徒》、柏林德意志歌劇院的《賽密拉米德》《湖泊女郎》、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的《塞維利亞理發師》《清教徒》、柏林國家歌劇院的《意大利女郎在阿爾及爾》、巴黎香榭麗舍劇院的羅西尼《小莊嚴彌撒曲》(與倫敦愛樂樂團合作)、斯卡拉歌劇院的《唐璜》(里卡多·穆蒂指揮)、羅馬圣塞西莉亞音樂學院的《俄狄浦斯王》。
最新參演劇目包括:的里雅斯特威爾第劇院的《意大利女郎在阿爾及爾》(飾 林多羅)、與博洛尼亞市政劇院管弦樂團合作的羅西尼《圣母悼歌》(米凱萊·馬里奧蒂指揮)、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唐·帕斯夸萊》(飾 埃內斯托)、維羅納愛樂劇院的《安娜·波萊娜》(飾 珀西,角色首演)、巴勒莫馬西莫劇院的《魔鬼兄弟》(飾 賈科莫,角色首演)、皮亞琴察市政劇院的《灰姑娘》(飾 唐·拉米羅)、馬斯喀特皇家歌劇院和洛桑歌劇院的《夢游女》(飾 埃爾維諾)、貝加莫多尼采蒂劇院的《皮格梅隆》(飾 皮格梅。腿_那利塞奧歌劇院的《弄臣》(飾 曼圖亞公爵)和《凱普萊特與蒙泰古》(飾 泰巴爾多)、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樂廳的《埃爾米翁內》(飾 奧萊斯忒)。
未來演出計劃包括:巴黎香榭麗舍劇院的《意大利女郎在阿爾及爾》(與博洛尼亞市政劇院巡演)、北京國家大劇院和都靈皇家歌劇院的《夢游女》、潘普洛納的《愛之甘醇》(飾 內莫里諾)、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灰姑娘》、列日瓦洛尼皇家歌劇院的《奧里伯爵》、漢堡國家歌劇院和日本的《塞維利亞理發師》(與博洛尼亞市政劇院巡演)、羅西尼歌劇節的《賽密拉米德》(飾 伊丹納斯)、那不勒斯圣卡羅歌劇院的《埃爾米翁內》(飾 奧萊斯忒)、北京國家大劇院的《愛之甘醇》。
安東·羅西茨基飾 埃爾維諾
近期和未來委約:在科隆演出《摩西在埃及》(飾 祭司長)、在意大利馬丁納弗蘭卡藝術節與指揮法比奧·路易斯合作《瑪格麗塔·當茹》(飾 杜卡·德拉瓦朗內)、在法蘭克福與指揮塞巴斯蒂安·魏格爾合作《為沙皇獻身》(飾 索比寧)、在智利圣地亞哥演出《塞維利亞理發師》(飾 阿瑪維瓦伯爵)和《意大利女郎在阿爾及爾》(飾 林多羅)、在德國基爾演出《新教徒》(飾 勞爾)和《蘭斯之旅》(飾 俄羅斯將軍)、在德國基爾和瑞士呂特利演出羅西尼歌劇《威廉·退爾》(飾 阿諾爾德)。其他委約:2015/16演出季之初,他在法蘭克福的首秀中演出了《為沙皇獻身》中的“索比寧”一角(哈利·庫普弗執導),接著返回智利圣地亞哥出演《坦克雷迪》中的“阿格里奧”。
他出演的作品還包括:在捷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出演“阿瑪維瓦伯爵”一角、在比利時弗蘭芒歌劇院出演《伊多梅紐斯》(飾 阿爾巴斯)、首次登臺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出演斯特拉文斯基的《夜鶯》(飾 漁夫)并在大阪國際藝術節出演《蘭斯之旅》(飾 俄羅斯將軍)、與華沙愛樂樂團合作出演《阿里阿德涅在納克索斯》(飾 小丑)、在捷克布拉迪斯拉發出演《清教徒》(飾 阿圖羅)、在圣彼得堡扎則卡亞劇場出演《饒舌者》(飾 阿爾貝托)、在智利圣地亞哥市立歌劇院出演《愛之甘醇》(飾 內莫里諾)和《清教徒》(飾 阿圖羅)、在佩薩羅的羅西尼歌劇節出演《蘭斯之旅》(飾 俄羅斯將軍)、在布拉迪斯拉發的斯洛伐克國家歌劇院首次出演《狄托的仁慈》中的狄托一角。
張文巍飾 魯道夫伯爵
曾參演國家大劇院制作歌劇《漂泊的荷蘭人》(達蘭德)。
瑞世蘇黎世國家歌劇院簽約歌唱家。18歲考入遼寧省歌劇舞劇院。從而系統的學習聲樂表演、話劇表演、芭蕾舞。2001年考入廣東省星海音樂學院聲樂系。師從聲樂系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著名聲樂教育家、男高音歌唱家楊巖教授。2005年獲德國“新聲音”國際聲樂比賽優勝獎以及中國音樂“金鐘獎”聲樂比賽銀獎,2009年獲多明戈國際聲樂大賽第三名、并應邀參加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舉辦的《2009國際音樂節開幕式》及《多明戈2009匈牙利歌劇之夜演唱會》。2017年5月榮獲法國國家政府獎學金并前往法國馬賽《CNIPAL》國際青年歌劇中心深造學習。
自2008年起他一直活躍在歐洲的歌劇舞臺上,演出包括《安德烈·謝尼!贰尔溈税住贰赌У选贰短啤た濉贰渡瘶访馈贰队我髟娙恕贰镀吹暮商m人》《諾爾瑪》《藝術家生涯》《鮑里斯·戈杜諾夫》《曼儂》《愛之甘醇》《西部女郎》《凱普萊特與蒙泰古》《塞維利亞的理發師》《拉美莫爾的露琪亞》《阿依達》《采珠人》《圖蘭朵》《清教徒》《自由射手》《唐·璜》《路易莎·米勒》等。2017/18演出季,將參演蘇黎世國家歌劇院《魔笛》《帕西法爾》《路易莎·米勒》《圖蘭朵》,與德國柏林喜歌劇院合作《魔笛》國際巡演韓國首爾/光州站以及法國巴黎國家喜歌劇院。
米爾科·帕拉茲飾 魯道夫伯爵
米爾科·帕拉茲出生于意大利里米尼,幼年開始學習鋼琴,后改學聲樂,畢業于佩薩羅的羅西尼音樂學院,師從男高音羅布萊托·梅羅拉。學生時期,他便贏得了“費魯喬·塔利亞維利國際聲樂比賽”第二名、“里卡爾多·贊多那依國際青年歌唱家大賽”第一名和“羅馬歌劇院獎”及“卡林齊亞交響樂團獎”、以及在意大利雷焦艾米利亞舉行的“吉安弗蘭科·馬西尼國際聲樂比賽”第一名和“威爾第抒情同好圈獎”。
他在意大利加爾達湖濱以出演莫扎特歌劇《唐璜》中的“唐璜”一角完成職業首秀,接著又在韋克斯福德歌劇節演出德沃夏克歌劇《雅格賓黨人》。隨后,他的事業邁向國際,其中包括:博洛尼亞(《塞維利亞理發師》《尤利烏斯·凱撒》)、那不勒斯(《坦克雷迪》《游吟詩人》)、帕爾馬和卡塔尼亞(《夢游女》《藝術家生涯》)、的里雅斯特、蒙特卡洛、熱那亞(格雷厄姆·維克執導的《拉美莫爾的露琪亞》,發行DVD)、愛丁堡(《蔡爾米拉》《勃艮第女郎阿黛萊德》,英國Opera Rara公司錄制發行了現場演出)、布塞托、斯圖加特、塞薩洛尼基、都靈和羅馬(《賽密拉米德》《唐璜》)、佛羅倫薩、斯波萊托、安科納(羅西尼的《小莊嚴彌撒曲》)、巴塞羅那(卡森執導的《拉美莫爾的露琪亞》和奧爾登執導的《波佩阿的加冕》)、佩薩羅(《奧賽羅》《蔡爾米拉》《德梅特里奧與波利比奧》《奇羅在巴比倫尼亞》《坦克雷迪》《圣母悼歌》《小莊嚴彌撒曲》)、倫敦(皇家節日音樂廳的《托洛美的皮婭》和德魯里街劇院的《大洪水》)、莫斯科、雅典和畢爾巴鄂(《凱普萊特與蒙泰古》《瑪麗·斯圖亞特》)。
他演唱的音樂會曲目包括:莫扎特的《安魂曲》(于都靈)、羅西尼的《圣母悼歌》(于卡塔尼亞;于佩薩羅和博爾扎諾,贊達指揮)、莫扎特的《加冕彌撒曲》(于博洛尼亞,霍格伍德指揮)、威爾第的《安魂曲》(于墨西哥和利物浦;于米蘭,阿克斯羅德指揮,威爾第管弦樂團演奏)。他曾多次受邀與文森特·斯卡萊拉一起,在倫敦參加羅森布拉特系列獨唱音樂會的演出;還與夏伊指揮合作,以羅西尼的《圣母悼歌》完成了斯卡拉歌劇院的首秀,并以羅西尼的《小莊嚴彌撒曲》完成了萊比錫布商大廈和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的首秀。
近期委約包括:《大洪水》(于瑞士圣加侖)、《試金石》(于意大利薩薩里)、《塞維利亞理發師》(于威尼斯)、《盧克雷齊婭·波吉亞》(于比利時列日和意大利帕多瓦,飾 阿方索)、《蘭斯之旅》(飾 西德尼勛爵;于圣塞西莉亞,長野健指揮;于佛羅倫薩;于維爾德巴特,錄制CD;于哥本哈根)、《威廉·退爾》和《卡特琳娜·柯納若》(于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唐璜》(于斯卡拉,達拉斯和都靈)、《瑪麗·斯圖亞特》(于巴勒莫,貝加莫,巴塞羅那,莫斯科和希臘神廟)、《游吟詩人》(于科隆和阿姆斯特丹)、《拉美莫爾的露琪亞》(于威尼斯,華盛頓和都靈)、《村女琳達》(于巴塞羅那)、《賊鵲》和《意大利女郎在阿爾及爾》(于維羅納)、《麥克白》(于耶西,飾 班柯)、羅西尼的《圣母悼歌》和威爾第的《安魂曲》(于日本,與諾賽達指揮都靈皇家劇院管弦樂團合作)、《威廉·退爾》(于都靈和愛丁堡,贊達指揮)、《安魂曲》(于皮亞琴察,與威爾第管弦樂團合作)、《小莊嚴彌撒曲》(于佩薩羅和拉科魯尼亞,贊達指揮)、羅西尼的《圣母悼歌》(于都靈和巴黎,贊達指揮;于巴里,丹尼埃爾•魯斯蒂奧尼指揮)、《費加羅的婚禮》(于達拉斯和都靈)、《清教徒》(于都靈,米凱萊·馬里奧蒂指揮)、《浮士德的沉淪》(于圣加侖;于倫敦,瓦萊里·捷杰耶夫指揮;于柏林)、《賽密拉米德》(于馬賽,波爾多和佛羅倫薩)、《奧賽羅》(于巴塞羅那和那不勒斯)、《夢游女》(于畢爾巴鄂)、《灰姑娘》(飾阿利多羅,于佛羅倫薩)、《穆罕默德二世》(于羅馬和維爾德巴特)。
未來委約包括:《耶路撒冷》(于帕爾馬威爾第藝術節)、《塞維利亞理發師》和《費加羅的婚禮》(于馬賽歌劇院和盧森堡)、《唐璜》(于都靈)、《摩西在埃及》(于那不勒斯圣卡羅歌劇院)、羅西尼的《圣母悼歌》(于里斯本)。
帕拉茲錄制的音像作品包括:英國Opera Rara制作的《蔡爾米拉》《格拉納達逃逸記》《索芳妮斯巴》《勃艮第女郎阿黛萊德》和《大洪水》,日本TDK制作的《拉美莫爾的露琪亞》DVD,意大利Fonè制作的德沃夏克歌劇《雅格賓黨人》,意大利Bongiovanni唱片公司制作的獨唱音樂會和英國Euroarts唱片公司制作的《小莊嚴彌撒曲》DVD。
李欣桐飾 莉薩
國家大劇院駐院歌劇演員。在國家大劇院出演過《卡門》(弗萊斯奎塔)、《費加羅的婚禮》(芭芭麗娜)、《駱駝祥子》(小福子)、《意大利女郎在阿爾及爾》(埃爾維拉)、《水仙女》(精靈一)、《塞維利亞理發師》(貝爾塔)、《漁公與金魚》(漁婆)、《游吟詩人》(伊奈斯)、《玫瑰騎士》(女裁縫)、《方志敏》(繆敏)、《長征》(洪大夫)、《這里的黎明靜悄悄》(麗莎)、《風流寡婦》(普拉絲科薇亞)、《蘭花花》(蘭花花)等。
中央音樂學院聲歌系聲樂表演學士、美國新英格蘭音樂學院聲樂教育法碩士。其它參演劇目有《雷雨》(繁漪)、《外套》 (焦爾杰塔)、門德爾松《仲夏夜之夢》(皇后),《圖蘭朵》(柳兒)、《卡門》(米凱拉)、《塞維利亞理發師》(貝爾塔)、《納布科》(安娜) 和《游吟詩人》(伊奈斯)。在美期間獲NATS比賽第二名,并于2016年獲日本長崎第五屆蝴蝶夫人聲樂大賽第二名。
劉戀飾 莉薩
曾參演國家大劇院制作歌劇《假面舞會》(奧斯卡)、原創歌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嘉麗婭)。
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教師。2000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2005年保送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研究生,師從劉若娥教授。2016年赴意大利米蘭威爾第音樂學院學習,師從Canetti Giovanna 。曾獲得第六屆中國金鐘獎銅獎,第十二屆意大利奧爾維托國際聲樂比賽第二名(第一名空缺)。
曾與加拿大魁北克歌劇院、國家大劇院、上海交響樂團、上海歌劇院、上海愛樂樂團等多個著名樂團合作演出。成功塑造了多個經典歌劇角色,包括《假面舞會》中的奧斯卡、《卡門》中的弗萊斯姬達、《弄臣》中的吉爾達、《藝術家的生涯》中的繆塞塔、《魔笛》中的帕米娜、《女人心》中的戴斯皮娜、《雷雨》中的四鳳,《燕子之歌》里的周小燕,《一江春水》中的王麗珍。還曾參與導演了歌劇《拉美莫爾的露琪亞》和《女人心》。
劉戀曾多次應邀赴捷克、加拿大、意大利、法國、日本、南非、南美、俄羅斯、希臘、土耳其等多個國家參加演出。在2007年夏季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式上與世界著名三大男高音之一的何塞·卡雷拉斯共同演繹了“永恒的朋友”。在2014年與廖昌永、魏松、楊光組成中國美聲,唱響亞信峰會開幕式和米蘭世博會。
弗萊明、貝爾岡齊、卡雷拉斯、瑪頓、曹秀美等國際著名歌劇大師都對其演唱和表演做出了高度的肯定及贊賞。
楊燕婷飾 泰雷薩
軍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團演員。曾參演國家大劇院制作歌劇《茶花女》(弗洛拉),《奧賽羅》(艾米莉亞),《水仙女》(精靈三),《方志敏》(方母)等,并參演過國家大劇院駐院演員主題音樂會《回想·回響》。
2014年被授予解放軍藝術學院藝術碩士學位。曾獲香港國際聲樂公開賽天津賽區歌劇公開組一等獎,已成功舉辦兩場個人獨唱音樂會。
多次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團赴俄羅斯、朝鮮、日本等國進行訪問演出。2015年2月隨團赴莫斯科參加“俄羅斯慶祝反法西斯戰爭70周年慶祝晚會”;8月參加上海國際聲樂大師班,師從國際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胡安·龐斯;9月3日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文藝演出《勝利與和平》。
2014年12月與著名指揮家湯沐海合作受邀主演天津歌舞劇院制作歌劇《茶花凋零錄》飾演費樂樂。2015年10月受邀參演陜西省文化廳出品中國原創歌劇《白鹿原》飾演女巫。
王猛飾 阿萊西奧
王猛,青年低男中音歌唱家,畢業于天津師范大學,師從于俄羅斯男低音歌唱家弗拉基米爾·克留契科夫教授,F就職于天津歌舞劇院歌劇團。曾獲得俄羅斯第十六屆“BELLA VOCE”世界大學生國際聲樂比賽金獎。
2011年參加中國首屆歌劇節,參演歌劇《原野》,飾演常五爺。2012年參演歌劇《白毛女》,飾演大鎖。2013年參演歌劇《茶花女》,飾演格蘭維爾醫生。2014年參加“I Sing!Suzhou·國際青年歌唱家藝術節”。2014年11月參加第二屆中國歌劇節,參演歌劇《中華兒女》,飾演青年肖偉明。2015年9月參演國家大劇院與意大利都靈皇家歌劇院聯合制作歌劇《參孫與達麗拉》,飾演阿比梅來奇。2016年1月參演國家大劇院制作歌劇《歌女喬康達》,飾演祖阿奈。2016年6月參演國家大劇院制作歌劇《塞維利亞理發師》,飾演巴西利奧。2016年9月在上海大劇院參演歌劇《佩里亞斯與梅麗桑德》飾演醫生和牧羊人。2017年4月在天津大劇院參演歌劇《永樂》,飾演朱棣。2017年5月在哈爾濱大劇院參演歌劇《永樂》,飾演朱棣。2017年5月在國家大劇院參演威爾第歌劇《假面舞會》,飾演和恩。2017年11月參演歌劇《愛之甘醇》,飾演醫生。
扣京飾 公證人
國家大劇院駐院歌劇演員,男高音歌唱家。曾參演國家大劇院制作歌劇《茶花女》《水仙女》《方志敏》《風流寡婦》《圖蘭朵》《拉美莫爾的露琪亞》《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蘭花花》《法斯塔夫》。
意大利帕爾瑪音樂學院歌劇演唱碩士。曾參加意大利文化部紀念威爾第誕辰200周年項目《威爾第安魂彌撒》,在意大利及美國多個城市巡演,被《帕爾瑪郵報》評論為——“具有無可爭議表現的男高音”。并多次在帕爾瑪皇家歌劇院、帕格尼尼音樂廳、博洛尼亞市政歌劇院、卡薩爾馬焦雷市政歌劇院、瓜斯塔拉市政歌劇院等出演歌劇及音樂會。曾被選入博洛尼亞歌劇學校與博洛尼亞市政歌劇院聯合出品歌劇《奧林匹克》中擔任男主角克里斯坦。并在帕爾馬皇家歌劇院2014 圣誕音樂會中擔任獨唱嘉賓。
主要獲獎經歷:意大利“Voci dal Mediterraneo”國際歌劇比賽三等獎及特別獎,意大利“Carlo Zampighi”國際歌劇比賽三等獎,意大利“Maria Caniglia” 國際歌劇比賽Lions特別獎,意大利“Opera Live”國際歌劇比賽-歌劇唐璜“Don Ottavio”角色獎。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
太平鼓,是滿、蒙古、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因單面蒙皮又稱單皮鼓。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