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音樂學會會長喬建中教授為沈陽音樂學院師生作講座
4月26日,中國傳統音樂學會會長喬建中教授在學院室內樂演奏廳為我院師生作了題為《西安鼓樂研究的六十年》的專題講座。本場講座是我院“沈陽之春”第七屆中外音樂文化交流展系列學術講座之一,也是音樂學系藝術實踐系列活動“安波講堂”第十五期中的第一場講座。講座由音樂學系副主任董蓉教授主持。
喬建中為著名音樂學家,中國傳統音樂學會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前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特聘教授,兼任《音樂研究》副主編、《人民音樂》《音樂藝術》編委,香港中樂團、新加坡華樂團顧問等。著有《土地與歌——傳統音樂文化及其歷史地理研究》《詠嘆百年》《國樂今說》等著作文論。
講座中,喬建中首先對西安鼓樂進行了簡要介紹:西安鼓樂分為僧、道、俗三派,包含18種體裁,2009年獲批為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多重歷史、人文價值。隨后,他以楊蔭瀏的《陜西的鼓樂社與銅器社》等西安鼓樂研究的8部代表性著作及其成書過程為例,從學術史的角度,梳理了60年來西安鼓樂研究的歷程,同時詳細講解了西安鼓樂研究三個歷史階段的特點和成果。他說,西安鼓樂資料收集整理和學術研究成果卓著,相關研究者應持續關注其方法體系和取得的成績。
在講座提問環節,師生就如何有效傳承與保護傳統音樂進行提問,喬建中和嘉賓蕭梅教授細致分析了當前傳統音樂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并就田野調查對傳統音樂文化研究的影響和作用進行了深入剖析。
本場講座充分展現了前輩學者寬廣的學術視野、深邃的學術思想和嚴謹的治學精神,在使我院師生較為全面地了解西安鼓樂研究歷程的同時,也進一步認識到地方音樂院校對本地區傳統音樂文化研究和保護的責任和使命。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