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音樂學院手風琴室內樂專場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上演
11月19日晚,我院主辦的“遇見·琴風”手風琴室內樂專場音樂會亮相國家大劇院第11屆“春華秋實”藝術院校舞臺藝術精品展演周。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雷喜寧,國家大劇院藝術普及教育部部長王大羽,我院副院長靳學東,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曹曉青,著名手風琴演奏家張天宇、楊屹等出席音樂會。
本場音樂會充分凝聚了我院“國家藝術基金手風琴藝術民族化推廣人才培養項目”的人才優勢,中外優秀演奏家強強聯合、齊聚一堂,上演了多部原創、改編作品,展現了鍵鈕手風琴、鍵盤手風琴、班多鈕手風琴等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手風琴音樂。演奏家們根據不同的作品風格精心設計了合作舞臺,從多角度、多層次展現了手風琴這一樂器的豐富性,對手風琴音樂做出了進一步的探索與挖掘,實現了手風琴與其他樂器之間的深度交流與友好融合,為觀眾帶來了時代引領下兼具創新性與專業性的高水平藝術體驗。音樂會受到了眾多手風琴藝術家、愛好者的好評,現場氣氛熱烈、掌聲雷動。
波蘭“意·境”二重奏演繹的柴可夫斯基《胡桃夾子》組曲拉開了音樂會的帷幕。來自波蘭的手風琴演奏家阿雷娜·布日娜考娃-帕盧斯(Budzinakova-Palus)和杰科施·帕盧斯(Grzegorz Palus)用靈動的音樂、默契的配合,將充滿異域風情的曲調洋溢在兩臺風箱的對話之間。我院手風琴鍵盤系本科三年級學生韓依霖的巴揚獨奏《霍爾堡組曲》與四川音樂學院柳珊珊老師的班多紐獨奏《芃帕》,展現了手風琴藝術門類的多樣化。格里格的古典組曲盡顯北歐風格,與梅德魯斯的柔情探戈進行了跨越時空的互動,交響樂的龐大與阿根廷歌曲的凄美深情相擁,展示了手風琴家族中不同成員的魅力。
我院宋娜、張云昕兩位老師共同演繹了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姚恒璐教授為手風琴與大提琴而作的隨想曲《半個月亮爬上來》。中國古典民歌搭配現代作曲技法,用經典的旋律奏出時代的聲音,再現傳統音樂在新時期的新詮釋。而后,我院豐雷老師與旅美小提琴家張艾華老師合作改編了一曲伯恩斯坦《西區故事組曲》,讓觀眾感受到了古典音樂與百老匯音樂相融合的風潮,經典的旋律和充滿現代感的爵士元素在兩位演奏家手下變得如此生動,妙趣橫生。
中央音樂學院青年作曲家李博禪為二胡、揚琴與自由低音手風琴而作的一曲《碎葉城倒影》,是絲綢之路上那神秘古城的傾訴吟詠。中央音樂學院教師王穎、首都師范大學教師姜伯龍和中央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翟夢飛共同用音樂打開時空的大門,將手風琴與民樂交織融合,用別出心裁的演繹,道出了西域文化的纏綿情長。文化的碰撞擦生出了絲路上風蕭瑟瑟、傾城留戀的蕩氣回腸之感,這片擁有著多樣民族文化的土壤,為手風琴民族化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滋養。在手風琴五重奏《堆諧印象》中,曲作者仲凱大膽地將藏族音樂和爵士樂元素融合。該作品由項目學員仲凱、金玲、劉怡汝、程峰、陳功耀五位老師共同演奏,爵士樂獨特的和聲與優美的藏族旋律相映襯,以即興樂句與堆諧藝術多變的節奏相結合,展現了更具世界性的音樂語言。
我院手風琴鍵盤系本科三年級學生張之遠與中央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曹愷中向觀眾展示了手風琴與手鼓合作演奏的作品《帕米爾的春天》,給觀眾帶來了別樣的新疆情愫!杜撩谞柕拇禾臁酚商旖蛞魳穼W院王樹生教授創作,汲取了新疆豐富多彩的民族元素,手風琴與手鼓的組合更增添了一份濃郁的塔吉克族風情。
燕山大學董梁飛(天津音樂學院校友)與中央音樂學院許笑男兩位老師為觀眾帶來了兩首手風琴二重奏作品《長街宴》《暴風雨》!堕L街宴》是許笑男老師根據萬里的同名歌曲作品改編成了主題與變奏兩個部分,云南的民俗風情與暴風雨的猛烈展示了近現代手風琴室內樂的多樣化形式。不論中國原創作品還是外國改編作品,都能從手風琴身上找到屬于它的閃光點,新穎而不失底蘊。
由維也納市立音樂藝術大學教授杰科施·斯托潘(Grzegorz Stopa)、演奏家杰科施·帕盧斯(Grzegorz Palus )與阿雷娜·布日娜考娃-帕盧斯(Budzinakova-Palus)、我院教師宋娜組成的手風琴四重奏“FONA”傾情演繹中國著名作曲家陳其鋼創作的《京劇瞬間—交響前奏曲》。該作品由宋娜改編為手風琴四重奏版本,充分融合了中外手風琴藝術風格。四架手風琴宛如一個交響樂團,豐富的音色、富于變化的主題與和聲、強烈的京劇色彩被四位演奏家詮釋地淋漓盡致。
音樂會的最后,我院“國家藝術基金手風琴藝術民族化推廣人才培養項目”的演奏家們共同奏響了由王域平、張增亮創作的手風琴經典名作《牧民之歌》,向老一輩手風琴藝術家致敬。音樂會在耳熟能詳、熱情又令人感動的旋律中圓滿落幕。
琴隨我動,悠悠風起。這一夜,從世界各地而來的手風琴人歡聚一堂,在音樂的共鳴與憧憬中,遇見最美的琴風。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