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高貴與憂傷”中國國家芭蕾舞團交響樂團音樂會
“高貴與憂傷”中國國家芭蕾舞團交響樂團音樂會 【開票】
演出時間:2018.11.10
演出劇場:音樂廳
演出時長:約120分鐘
日期/場次:2018.11.10 周六 19:30
指揮 譚利華
譚利華,當今活躍在國際和中國樂壇上最重要的指揮家之一。譚利華的指揮風格優雅流暢,具有高超的技巧和感人的藝術魅力。作為一位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指揮家,譚利華曾應邀指揮了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倫敦愛樂樂團、英國皇家愛樂樂團、以色列愛樂樂團等世界一流樂團,并與美國、德國、英國、捷克、法國、比利時、意大利、加拿大、瑞士、以色列、西班牙、澳大利亞、阿根廷、墨西哥、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巴拿馬等三十多個國外著名的交響樂團有過成功的合作。與譚利華合作的大師包括:拉扎爾·貝爾曼、弗拉第米爾·奧弗奇尼科夫、讓·伊夫·蒂博戴、弗蘭茨·尤斯圖斯、郎朗、勞埃德·韋伯以及宓多里等。
譚利華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北京音樂家協會主席、國家大劇院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交響樂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北京交響樂團藝術總監、首席指揮。
譚利華16歲起開始指揮生涯。1977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指揮系,師從中國著名指揮家、教育家黃曉同教授。隨后,他跟隨指揮大師李德倫繼續研習指揮技藝并擔任其助理。1982年至1991年任教于天津音樂學院,1991年至1995年任中國中央交響樂團主要指揮。2000年—2001年音樂季,譚利華擔任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的常任指揮。作為中國最活躍指揮家之一,譚利華還經常指揮中國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上海交響樂團等中國主要樂團,參加國內最重要的音樂節、比賽和演出音樂會。
譚利華所涉獵的曲目包括古典、浪漫以及近現代不同時期的大量經典中外交響樂作品。其中,尤為擅長指揮西方浪漫派后期和中國當代新創作品。譚利華在中國指揮和首演了許多中外著名作曲家的經典交響樂作品和當代作品。這些作品包括:雷斯庇基《羅馬的松樹》交響詩、普羅科菲耶夫《第五號交響曲》、德沃夏克的大部分交響樂作品以及其他當代外國重要作品在北京的首演。作為中國當代音樂創作的熱心倡導者和支持者,譚利華執棒過百余部中國作曲家的新作品的首演。2012年,譚利華指揮了中國作曲家王西麟的《第一鋼琴協奏曲》在中國北京的首演,委約和指揮演出了中國作曲家郭文景為2012倫敦奧運會而作的交響序曲《蓮花》在中國和倫敦的首演,2013年至今,中國當代四位作曲家葉小綱、周龍、王西麟、張千一再次獲得譚利華新創作品委約。
2001年、2003年、2006年、2009年譚利華四度率領北京交響樂團在歐洲巡演,均獲得了巨大成功。2009年北京交響樂團成功完成了26天在8個國家演出18場音樂會,并獲得歐洲公眾和媒體的強烈反響。2009年5月奧地利報道稱:“在著名的林茨布魯克納音樂廳,譚利華在演出中突出表現了技巧的成熟和對西方音樂到位的理解。他準確、簡明扼要的指揮和音樂作品的詮釋,讓林茨的觀眾刮目相看”。
2012年,譚利華率領北京交響樂團代表中國文化的使者參加2012倫敦奧運會的“中國文化周”活動,于7月29日在倫敦節日大廳指揮了北京交響樂團與倫敦愛樂樂團的200多位藝術家聯袂演出《圣火·歡樂頌——北京交響樂團與倫敦愛樂樂團2012倫敦奧運會慶典音樂會》,受到當地觀眾的熱烈歡迎并贏得九成以上的上座率。7月29日,英國《衛報》專欄評論家蓋伊·達曼評論:“譚利華指揮的北京交響樂團帶給倫敦奧運會的禮物——委約中國作曲家郭文景的新作《蓮花》——具有雅致曼妙的美感。”
2012年9月,譚利華率樂團赴土耳其錫德羅馬古劇場、科隆愛樂音樂廳、柏林愛樂大廳和沃爾夫斯堡城市劇院演出,獲得當地觀眾和媒體的高度評價。9月12日,《科隆評論報》以題為“令人難忘的完美”盛贊北京交響樂團的演出:“他們演奏古典音樂大師的作品就像演奏中國作品一樣熟練。他們的完美表現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3年9月,譚利華再次率領樂團成功完成了第七次歐洲巡演的出訪任務,參加了世界著名的布魯克納音樂節和德沃夏克音樂節。同年10月,率團首次踏上美洲大陸,在為期兩周的巡演中,參加了墨西哥的塞萬提諾音樂節。之后,樂團在美國卡內基音樂廳的演出獲得巨大成功。
作為中國樂壇最活躍和有影響的指揮家之一,譚利華曾指揮在全國許多重要城市演出近千場音樂會。譚利華自1997年開始參與創辦、策劃北京新年音樂會,目前這一音樂會已經成為北京人歡度新年不可缺少的文化盛事。為了致力于交響樂的普及,他每年都要率樂團去許多大、中學校為學生演出通俗易懂的交響樂和管弦樂名曲,并定期舉辦學生免費音樂會。2012年—2015年,譚利華率領樂團一年的普及演出會就達50場之多。此外,譚利華還指揮許多國家級重要的大型演出活動,錄制了近五十張唱片和數百部影視音樂作品。2007年,譚利華與有百年歷史的世界著名唱片品牌EMI唱片公司合作,在全球發行了由他指揮北京交響樂團錄制的八張唱片,曲目包括:巴托克的《樂隊協奏曲》、鮑元愷的《京劇》交響曲、唐建平的打擊樂協奏曲《圣火-2008》、郭文景的打擊樂協奏曲《山之祭》、周龍的《京華風韻》、穆索爾斯基-拉威爾的《圖畫展覽會》、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鳥》組曲和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號交響曲》、德沃夏克的《第九號交響曲“自新大陸”》等。由此,譚利華和北京交響樂團成為首個EMI合作錄制唱片的中國指揮家和樂團。
2012—2018年,譚利華策劃并實施的百場音樂演出季,以其“大師系列”“交響經典系列”“華人音樂家系列”“普及系列”和“巡演系列”五大板塊,讓北京交響樂團成為中國最受矚目的和最有影響力的交響樂團之一。
藝術家 趙梅笛
趙梅笛1994年出生在瑞士華人音樂家庭。 2歲半開始學習鋼琴,13歲被日內瓦音樂大學破格錄取, 14歲獲學士學位,16歲獲獨奏大師碩士學位。
13歲錄制出版《肖邦24部練習曲全集》;19歲錄制出版《貝多芬32部鋼琴奏鳴曲全集》(被選為《福布斯》雜志周期唱片),成為史上最年輕錄制這兩部唱片的鋼琴家。
16歲錄制出版《李斯特12部超級練習曲全集》唱片。
19歲與瑞士羅曼德交響樂團合作,錄制了出版了《柴可夫斯基第一和 第二鋼琴協奏曲》唱片,被倫敦被英國Classic FM評為最佳唱片,獲得歐洲古典音樂權威雜志《Diapason》頒發的最高獎—《五音叉獎》。
在取得鋼琴獨奏榮耀的同時,趙梅笛還開啟了她的作曲和指揮事業。15歲創作鋼琴奏鳴曲《泉》,大獲成功,被評為瑞士電臺直播音樂會最佳曲目。
作為瑞士家喻戶曉的鋼琴家,她被媒體譽為:“瑞士多元文化的最杰出代表。
演出團體 中國國家芭蕾舞團交響樂團
中國國家芭蕾舞團交響樂團成立于1959年,隸屬中國國家芭蕾舞團。樂團現任音樂總監、首席指揮張藝,常任指揮劉炬。樂團成員平均年齡35歲,受過嚴格的專業訓練,具有良好的音樂素質,是中國樂壇最具朝氣和發展潛力的國家級交響樂團。
樂團成立之初曾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并聘請過李德倫、韓中杰、黃飛立、黃貽鈞、林克昌等著名指揮家進行訓練、舉辦音樂會。
改革開放以來,樂團在原中國國家芭蕾舞團團長趙汝蘅女士的領導下,在藝術生產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世界著名指揮家讓·皮爾松(法)訪華演出期間,曾親臨樂團指導。秘魯國家交響樂團首席指揮艾什利·勞倫斯、丹麥皇家芭蕾舞團首席指揮彼得·拉森都曾分別與樂團合作舉行音樂會。此外,由我國著名指揮家黎國荃、卞祖善、胡炳旭、陳佐湟、譚利華、胡詠言、李心草、楊洋等指揮演奏的芭蕾舞劇和交響音樂會,都受到了國內外音樂界的廣泛贊譽和眾多聽眾的一致好評。
進入21世紀初以后,樂團在現任團長馮英和音樂總監張藝的帶領下,積極舉辦音樂會演出,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上演了眾多不同時代、風格迥異的優秀作品:巴赫、莫扎特、貝多芬、門德爾松、舒曼等古典浪漫主義作品自然必不可少;德彪西、拉威爾、斯特拉文斯基、理查·施特勞斯、馬勒,以及伯恩斯坦等近代經典同樣不勝枚舉;柴科夫斯基、普羅科菲耶夫、拉赫瑪尼諾夫、穆索爾斯基、肖斯塔科維奇、卡巴列夫斯基等組成的俄國軍團當然也不會缺席;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還與國家大劇院合作首演了一系列本土杰出作曲家的新作。德國著名指揮家、萊比錫廣播樂團音樂總監、日本札幌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馬克思·博默、德國指揮家舒馬爾夫斯、德國著名大提琴家古斯塔夫·瑞維尼烏斯、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雷拉斯、著名鋼琴演奏家郎朗、陳薩、譚小棠,小提琴家呂思清、寧峰、黃蒙拉、朱丹、文薇、秦立巍,日本著名動漫音樂大師久石讓等一系列國際名家的合作,對樂團的進步可謂意義非凡。
2014年,為慶祝中國國家芭蕾舞團成立55周年紀念,“芭交”灌制了一套8CD的音樂會現場唱片集,業內人士對唱片集的藝術水準給予了很高評價。隨著我國文藝事業改革步伐的進一步邁進,相信“芭交”在未來的首都藝術舞臺上必然會成為獨樹一幟、具有自身無可替代特點的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
曲目
D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 拉赫瑪尼諾夫 曲
鋼琴:趙梅笛
——中場休息——
A小調第三交響曲 拉赫瑪尼諾夫 曲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