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財富》全球論壇開幕音樂會廣州青年交響樂團獻演
廣州青年交響樂團彩排現場。
在12月6日晚舉行的廣州《財富》全球論壇開幕音樂會上,一群來自廣州的青年樂手們吸引了眾人的目光,他們富有朝氣,演奏精準又很具中國特色,美妙的音樂讓世界人民認識到了一個“更年輕”的廣州。
這106名青年樂手來自廣州青年交響樂團(以下簡稱“廣青交”),前身為廣州交響樂團附屬青少年樂團。這個樂團也是廣州市教育局和廣州交響樂團(以下簡稱“廣交”)為提高廣州市青少年藝術素養,推進學校藝術教育普及工作和促進學校樂隊建設的合作創新之成果。
作為中國首個由職業交響樂團建立及管理的非專業青少年樂團,廣青交的成員都來自廣州市在校學生,由廣交參照職業樂團的建制和管理體系對其進行半職業化管理,雖然這支非專業青少年樂團每周日常排練時間只有每周六下午的3個小時,在當晚登臺前排練也不過4次,但其演出水準令不少觀眾驚訝不已。實際上,成立5年來,廣青交已經多次走出國門,在柏林、悉尼等國際古典音樂重鎮都留下了廣州青年的“音樂之聲”。
106名樂手均為廣州在校中小學生
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開幕音樂會以《絲路之光》為主題,舉辦地設在了廣州傳統中軸線的核心地標中山紀念堂,傳統與現代相結合講述廣州故事,力圖向世界展現一個開放、創新和充滿希望的廣州。
在由6位獲得中國戲劇表演梅花獎的廣東粵劇演員帶來的節目《相遇嶺南》之后,廣青交帶來了一場小型音樂會。不論是根據聶耳《倒八板》重新編配的《金蛇狂舞》,還是譚盾為李安電影所作的原聲音樂《臥虎藏龍》,抑或是改編后的《茉莉花》《賽龍奪錦》,都無不展示出廣州城市文化的多元風貌。
參加演出的106人全部為廣州在校中小學生,年齡最小的只有11歲。近年來該團活躍在國際、國內舞臺,享有較高的聲譽,著名大提琴家秦立巍的加入將為此次廣青交的演出增添光彩。這已經是他第二次在大型場合和廣青交合作了。
早在2015年,廣青交應第16屆歐洲青年古典音樂節邀請前往柏林演出,當時它也是中國內地首個受邀參加的非專業樂團。在那場音樂會上,秦立巍和廣青交的樂手們以穩定精湛的發揮演繹了玄奘題材音樂作品《度》,制造了具有中國韻味的美麗音色和樂句,令世界矚目。當時,中國駐德國大使史明德表示:“廣州學生交響樂團是本屆音樂節最年輕的樂隊,且是業余演奏者演出,不僅演奏西方音樂作品得到了當地觀眾的肯定,還在西方音樂傳統中融入中國元素,年輕有活力。”
《臥虎藏龍》是譚盾的“武俠三部曲”之一,該作品秦立巍剛剛和倫敦交響樂團合作演奏過,此次和廣青交在廣州《財富》論壇開幕音樂上合作另有一番意義。“在中國,電影《臥虎藏龍》可能比音樂更加家喻戶曉,但對于外國人而言,很多年輕人卻是通過音樂和多媒體才開始接觸到中國武俠的。”在秦立巍看來,武俠音樂時而婉轉悠揚、輕盈柔美,時而雄渾激昂、盛大磅礴,中西融合、影音薈萃的藝術形式別出心裁,經過這群年輕人的演繹,更容易創造出洋洋灑灑、美輪美奐的奇妙意境。“音樂是全球通用的語言,當中國武俠精神、電影、音樂融為一體時,世界會更容易了解當下的中國和中國青年。”秦立巍說。
“廣青交的孩子都不是來自專業音樂院校,他們都是廣州普通中小學校的學生,有這么驚人的才藝和團隊精神,很了不起。”在秦立巍印象中,即便是在專業學校里面培養的獨奏家,也少有如同這幫孩子一樣的執著。“在我看來,廣青交是廣州年輕化、國際化的最好體現之一,在這群孩子的身上,我看到廣州這座城市音樂土壤的文化底氣。這個樂團不是為了某個活動全國召集而來,他們每個星期都在排練,這個音樂載體已經成長了5年,足見廣州文化建設上敢為人先的勇氣。”
多次走出國門彰顯年輕一代自信風貌
交響樂是世界通用語言,對于中國的青年音樂人而言,用音樂講述中國故事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今年,為適應國際化、專業化的發展需要,廣交和廣州市教育局正式將合作共建的“廣州學生交響樂團”更名為“廣州青年交響樂團”,并共同簽署了新一輪合作協議。未來,廣青交在展示廣州文化,樹立廣州城市形象上需要承擔的更大的責任,在當晚的演出中,他們也向世界展現了屬于中國年輕人的自信和活力。
“要和外國人交朋友,除了做生意,還要讓人家了解你的文化,文化交流才能打開國界,拉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距離,外國人才會更尊重你。”廣青交在國外演出時,一位祖籍廣州的老華僑曾經這樣告訴樂團的小樂手們。據悉,經過三代團員的努力,廣青交已然成為代表廣州的一張“青春名片”,近300名學生加入樂團并從訓練中受益。曾經看過他們演出的許多觀眾都驚訝于樂手們的表現。“他們的完成度很高,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精神狀態表明他們喜歡舞臺、享受演奏,這是他們傳達出的音樂之外的信息。”有觀眾評價說。
在談及過去5年來樂團在青年藝術教育普及工作的經驗和心得時,廣青交名譽團長余其鏗說,廣青交雖然是非專業音樂樂團,但參照職業樂團的運作模式進行管理,這讓整個團隊的凝聚力和紀律性特別強。更重要的是,通過排練、演出,團員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音樂找到了對生活的熱愛。“未來,這些孩子長大了,會像‘種子’一樣扎根在他們工作、生活的各個領域,藝術是相通的,我希望從這里能誕生更多喜愛音樂的各個行業專家。”作為廣青交指揮、音樂總監,景煥印象最深的便是這個團隊所呈現出的強烈的“自信”,“這場音樂會的曲目都是法國導演親自選定的,難度相當大,即便是職業樂團也未必能夠發揮得很出色。但在看過兩次廣青交的排練后,導演就敲定了由他們來演出。”
2016年,廣青交應邀參加第19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參與“紀念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音樂會”,這場音樂會通過網絡向全球直播,吸引了近20萬網友觀看。今年8月,廣青交也走進了百年悉尼市政廳,給當地觀眾帶去了一臺東西交匯、名曲薈萃和滿懷東方青春暢想的交響音樂會。
可以說,廣青交為交響樂的普及和推廣提供了條件,也有利于廣州藝術教育的發展和對外文化交流。這群廣州的年輕人成為傳播中國音樂的“種子”,進行演出交流的同時,也展示了廣州學生的精神風貌和音樂水平。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