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這個大獎我很意外,感謝組委會,感謝大家,我會繼續把我全部的熱愛投入到舞蹈當中,拿出更多好作品。”12月16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的《北京青年》周刊2017“工匠精神·青年榜樣”頒獎典禮上,獲得年度舞蹈藝術青年榜樣的彭措索南發表了這樣一段簡短而動人的獲獎感言。
出生于青海省玉樹市的彭措索南是藏族人,目前是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的舞蹈演員,曾獲國內多項舞蹈獎項。接受記者采訪時,穿著一身練功服的彭措索南正在排練廳排練大型舞劇《唐卡》。“《唐卡》將于2018年1月17日到18日在北京保利劇院演出。”彭措索南說。舞劇《唐卡》以“前一世,又一世,這一世”為主線,通過一對戀人的情感經歷,講述唐卡藝人以生命作畫,虔誠并執著弘揚唐卡繪畫藝術的精神,該劇將青海本土的民俗、音樂、舞蹈、建筑、繪畫等元素融入其中,是近年來民族舞劇中一個獨特而精彩的劇目。
“我就是藏族人,跳的又是藏族的舞蹈,講述的是藏族的故事,我感覺自己是在用靈魂跳舞,我一點也不覺得辛苦。”從小就喜歡舞蹈的彭措索南這樣說。
藏族舞是舞蹈藝術里的一個重要門類,其歡快的鼓點和簡單的舞步,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與其說是藝術,倒不如說是生活方式更貼切。
彭措索南從小就和藏族舞蹈分不開。父母都非常喜歡歌舞,父親自學了手風琴和笛子,還擅長編舞,經常被一些單位請去排練舞蹈。“我是父親的小跟班,小時候父親表演樂器,我在一旁伴舞,只要音樂一響起,我就會跳起來,覺得很興奮。”彭措索南回憶說,“成為舞蹈家是他從小的夢想,讓他走上舞蹈這條路的原因,一部分是祖先留下的能歌善舞的基因,以及骨子里對舞蹈的熱愛,而更多的是父親的希冀。”
“在舞蹈里,我有一種歸屬感,像是回到了父親身邊,更像是靈魂有了安放之處。”每當舞臺上音樂響起的時候,彭措索南覺得自己體內的另外一個自己“活”了起來,那個“自己”從身體中跑出,在舞臺上肆意地展示自己最美的部分,“我享受自己作為一名舞者的感受,我覺得那是我終身的使命。我希望觀眾能通過我的舞蹈,多了解我們的民族,多了解我們民族的藝術。”
“臺上的每一個動作都是用汗水澆灌的。”從正式學習舞蹈到現在,彭措索南已經在舞蹈這條路上磨礪了16年。舞蹈已經不再是他每天提醒自己要堅持的一件事,而是像吃飯、睡覺一樣,是必須要做的事。
11歲那年,他和青海幾十名熱愛舞蹈的孩子一起考上了山西藝術職業學院,小小年紀的他開始了一個人的求學經歷,學會了獨立生活。
“當時和我一起學習的學生中,很多人都轉行或做了幕后,就我一個人還在跳舞。”彭措索南笑著說,“我一定要完成爸爸的心愿。父親是一個公務員,沒有成為專業的舞蹈演員,我要為他圓夢。”
藝校畢業后兩年,17歲時,彭措索南在父親的鼓勵下決定再次到大學深造。經過刻苦學習,他考入北京舞蹈學院,開始了在北京的學習。讓彭措索南感受最深的是老師對他們嚴厲而真切的愛,在學校學習的幾年時間里,彭措索南保持著“宿舍--食堂--排練廳”三點一線的生活,雖然這樣的日子枯燥平淡,但他的專業技能在學習中突飛猛進。
彭措索南最難忘記的是2009年在京求學的他參加全國第九屆“桃李杯”舞蹈比賽的經歷。“桃李杯”舞蹈比賽是國內規格最高的青少年舞蹈大賽,年輕又缺乏經驗的他,在參加比賽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當時,我找了好幾個學校的老師請教,他們都有學生要指導,就沒有答應我,這讓我心灰意冷,最后靳苗苗老師痛快地答應下來,她幫助我編舞,指導我的表演細節。有一次她看我排練強度大,為了給我增加營養,從家里帶來了一兜煮雞蛋。”彭措索南說。
緊張的淘汰選拔中,彭措索南從學校的班審、系審、院審、初賽、半決賽到最后的決賽,一步一步脫穎而出。他用“掉了一層皮”形容那次比賽。
那次比賽,他的舞蹈作品《雪域精羚》榮獲民族民間舞舞蹈教學劇目創作二等獎,他還獲得中國民族民間舞青年組(男子)優秀表演獎。
這次經歷,讓彭措索南更加堅定地選擇舞蹈這條路。“我感激父親帶給我的藏族舞蹈細胞,更感恩老師給了我繼續前行的勇氣”。
從留京工作到頻繁演出,彭措索南跳過不少舞,有幾部作品讓他投入感情并且“舞到靈魂深處”,正在排練的舞劇《唐卡》就是其中之一。
彭措索南說,跳舞最重要的就是走心,在決定參加舞劇《唐卡》排演之后,他拜訪了多位唐卡大師,靜下心來感受每一幅作品背后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和情感,然后投入到創作和表演之中。舞劇《唐卡》是青海省演藝集團策劃的,該劇是2016年國家藝術基金的扶持項目,也是青海省2017年重點創作劇目。他說自己之所以選擇加入,就是希望能為家鄉文化傳承作一份貢獻,帶著家鄉的印記走向更大的舞臺。
彭措索南記得,今年9月27日,舞劇《唐卡》在西寧首演,他的父母就坐在臺下看著兒子的演出,“大幕拉開,我雖然看不到父親的眼睛,但我知道,那雙眼睛一定一眨不眨地看著我,一定充滿了欣喜和感動。”彭措索南說,“為了父親,我會一直跳下去。”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桂杰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17年12月25日 06 版)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太平鼓,是滿、蒙古、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因單面蒙皮又稱單皮鼓。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