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期約12周的“2016年學校樂團指揮培訓班”在廣州開課了。本期課程共吸引了144位老師報名,最終遴選出103位學員參與到本次課程中。
該課程開辦于2015年,由廣州交響樂團和廣州市教育局主辦。今年的課程,依舊由廣州交響樂團駐團指揮、廣州交響樂團附屬青少年樂團音樂總監景煥主講,由廣州交響樂團職業樂手擔任演奏。
營造學生樂團“大氣候”
今年的課程根據學員在校的音樂教學情況進行分班教學,首次參加的教師分在初級班,去年參加過或有樂團指揮經驗的教師分在進階班,分別解決教師們在訓練和指揮樂團演奏中碰到的具體問題。課程安排為每周一次課,每次課三個小時,依舊由景煥指揮擔任主講。
景煥說,相對于北京、上海學校樂團的成熟氛圍,廣州還稍顯“年輕”,除了市區幾個重點學校擁有較好的樂團,稍偏遠地區的學校普及度還不夠,沒有形成“大氣候”,也沒有形成系統,老師們希望得到更多的專業指導。因此,去年舉辦的第一屆培訓班更偏重于操作性、實用性方面的內容,讓老師們先知道排練時如何操作,盡快上手。今年的課程內容不僅包括指揮、樂隊的基本知識、樂器演奏法、總譜讀法,還增設了有普及意義的內容,如包括如何更好排練、如何選擇學生,甚至是樂器的選擇。
實戰指樂團 名師解疑難
從國外留學回來的景煥為老師們帶來了指揮課程中先進的上課方式:從教授指揮雙鋼琴到弦樂四重奏再到小型室內樂,期末考核老師們面對的是編制完善的青少年交響樂團。景煥在課程中擔任“主持人”,老師們上去指揮,她在一旁講解出現問題時如何解決。“不僅是指揮技術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練腦子。”指揮過程中,每出現一個實際問題,景煥會和老師們一起討論,指揮時是否會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存在,如何進行有效解決。參與演奏的職業樂手經驗豐富,他們也會給老師們很多有用的提示,比如這個地方為什么會節奏不穩,樂手方面會有怎樣的反饋等等。
景煥介紹說,即使在國內的專業音樂院校指揮系,與樂隊直接對碰的“實戰型”指揮課程也非常難得,之所以采用這種方式,源于她在美國學習的經驗,這種方式實用性最強、上手最快,可以立即運用到工作中,非常適用于中小學教師。5月16日下午,來自美國辛辛那提大學音樂藝術學院交響樂研究室主任馬克·吉普森教授還為學員們舉行專場大師課,近距離與學員面對面交流。
分享更有效 普及更提高
除了“教”,景煥還喜歡大家分享教與學的感受,鼓勵老師們相互討論分享。她說,第一年,老師們比較害羞,討論不多,也不太敢上臺指揮,今年開始活躍許多,大家都爭著上臺,提出問題、相互請教解決問題的方法,課堂氣氛非常活躍,老師們在實際工作中無法解決的問題,放到課堂上大家一起討論,集思廣益,頭腦風暴。在討論中,學校有樂隊的老師還可以和沒有建立樂隊的老師一起分享如何挑選學生、如何建立團隊的經驗。景煥表示,指揮課程非常特殊,是在研習中學習的,只有實踐才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此外,課程也為老師們提供認識同專業朋友的機會,對廣州學校樂團的發展有直接推動作用。
課程交流中,有些老師反映學生樂團演出機會太少;還沒有建立樂隊的學校,面臨著學生樂器普及的問題。景煥深受啟發,她建議有樂團的學校多走進還沒有建立樂團的學校,既有了演出的機會,對其他學校也是很好的普及,可以為下一步建立樂團打下基礎。音樂周報 陳茴茴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