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5月5日,卡內基音樂廳迎來了它的125歲“生日宴”。生日慶典當晚可謂名流云集,小提琴家伊扎克·帕爾曼、大提琴家馬友友、歌唱家蕾妮·弗萊明、鋼琴家郎朗以及伊莎貝爾·雷納德、詹姆斯·泰勒、伊曼紐埃·艾克斯等均到場參加。
生日聚會當晚,卡內基主廳舞臺中央懸掛的已故小提琴家伊扎克·斯特恩的畫像格外醒目。為了這個不同凡響的生日夜晚,藝術家們紛紛拿出各自絕活為聚會增色添彩:在一曲亨德爾的合唱與樂隊作品《祭祀彌撒》之后,小提琴家帕爾曼、大提琴家馬友友和鋼琴家伊莎貝爾·艾克斯來了一段門德爾松的《d小調鋼琴三重奏》。隨后,鋼琴家郎朗與伊莎貝爾演奏了鋼琴二重奏——德沃夏克的《g小調斯拉夫舞曲》。大提琴家馬友友用圣-桑的《天鵝》為生日聚會賀壽,歌唱家弗萊明為生日聚會獻上了施特勞斯的歌曲《Morgen》等。
為了讓這個125周年的生日慶典不同凡響,卡內基音樂廳還特別推出了龐大的新作品委約計劃——125首新作品計劃。這個計劃從2015年開始實施直至2020年結束,歷時5年。所有委約的新作都將在卡內基音樂廳舉行首演。新作品的范圍包括獨奏、室內樂、樂隊作品等。這些被委約的作曲家有約翰·威廉姆斯、馬格努斯·林德伯格、艾倫·杰伊·柯尼斯、格倫·寇徹、布拉德·梅爾道、奧爾加·紐沃斯等。
不止是地標
作為世界上最著名的音樂廳之一,卡內基音樂廳不僅僅以其建筑而聞名,更以發生在這里的一系列音樂事件而著稱:1891年5月5日,柴科夫斯基來到了卡內基,在這里他與瓦爾特·達姆羅施一同指揮了音樂廳的開幕式音樂會;1893年12月6日,安東·賽迪執棒紐約愛樂首演了德沃夏克的《第九交響曲》;1904年3月21日,理查·施特勞斯的《家庭交響曲》在這里首演;1906年,法國作曲家、管風琴家圣-桑在這里首演了他的《第三“管風琴”交響曲》;1928年12月,紐約愛樂樂團在這里首演了喬治·格什溫的《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和《F大調鋼琴協奏曲》,勛伯格、斯特拉文斯基、艾夫斯等許多作曲家的作品也都曾在這里首演。
在這125年的歷史中,共有超過上萬首的作品在卡內基音樂廳首演。很多著名的演奏家都是首演登上卡內基音樂廳之后名耀國際樂壇的,這其中就包括小提琴家克萊斯勒(1900年),海菲茨(1917年),指揮家伯恩斯坦(1943年)等。
作為美國古典和流行音樂的標志性建筑,不僅古典音樂家以能在這個標志性音樂廳演出為自豪,它同樣也吸引著眾多流行音樂界的大伽們。首次登上卡內基的搖滾組合是比爾·哈利和他的彗星樂隊,他們在1955年5月6日舉辦了一場音樂會,那時候的流行音樂還很少在卡內基演出。直到1964年之后,包括齊柏林飛船、甲殼蟲、滾石以及其他一些著名流行音樂組合才開始陸續登臺卡內基音樂廳。一些名流和政要如愛因斯坦和丘吉爾也都曾在這里發表過演說。
斯特恩與挽救卡內基計劃
說起卡內基音樂廳的歷史,不得不提起該音樂廳最重要的一位歷史人物——小提琴大師伊扎克·斯特恩。自1943年第一次亮相卡內基音樂廳,斯特恩共在卡內基音樂廳奉獻了超過200場的音樂會演出。上世紀60年代,當他獲悉卡內基音樂廳即將被拆除以籌建一個商業大樓時,開始了他傳奇的“挽救卡內基音樂廳”計劃。
1925年之前,卡內基音樂廳屬于卡內基家族。卡內基去世后,他的遺孀將音樂廳賣給了房地產開發商羅伯特·西蒙。西蒙去世后,他的兒子接管卡內基音樂廳,又將每年大部分的演出檔期歸給了紐約愛樂樂團。當時紐約愛樂正準備搬往林肯中心,業界都認為紐約城無法同時承擔兩個大音樂廳場館的運作,于是西蒙考慮將卡內基音樂廳變賣。
為了避免卡內基音樂廳被拆除的命運,小提琴家伊扎克·斯特恩率領的音樂家團隊開始對紐約市政府聯名上書并施壓。在他們起草的聲援解救卡內基音樂廳的名單中,可以看到安娜·埃莉諾·羅斯福、弗里茨·克萊斯勒、亞莎·海菲茨、亞瑟·魯賓斯坦、范·克萊本、列奧波德·斯托科夫斯基、瑪麗安·安德森、弗里茨·萊納等的名字。最終,斯特恩和音樂家們的動議,迫使紐約政府通過特別法案,以500萬美元將卡內基音樂廳從西蒙家族手中買下,并最終確立了成立非營利性質的卡內基音樂大廳協會來管理音樂廳的運作。斯特恩也當選為卡內基音樂廳項目運作的主席。
不同凡“響”的音樂廳
盡管已經建成125年,但卡內基音樂廳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聲學效果最好的音樂廳之一。卡內基大廳由主廳、獨奏廳和室內樂廳三個結構截然不同的小廳組成,內部結構頗為特殊。
主廳又名伊扎克·斯特恩禮堂。共有5層2804個座位,1997年以伊扎克·斯特恩的名字命名。主廳的特點是聲音效果真實、溫暖,主廳的休息室裝飾有簽名畫像和紀念畫。伊扎克·斯特恩曾說:“有人說這個音樂廳本身就是一件樂器。它能感受到你的一舉一動,并將其升華”。
贊克爾音樂廳設有559個座位,原名獨奏廳。1891年4月首次對公眾開放。1896年修繕后改名為卡內基會堂。1898年出租給美國戲劇藝術學院,1959年左右改為電影院,1997年改造回禮堂。重建后的新廳于2003年9月開放。
威爾獨奏廳設有268個座位。自1891年大廳建成后投入使用,原名“室內樂廳”后改為卡內基室內樂廳。1986年最終定名為威爾獨奏廳。
卡內基音樂廳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他的音樂廳檔案館。1991年,為慶祝卡內基大廳落成100周年,卡內基大廳建立起檔案館。這里收集了大量的音樂資料,保存了較完整的音樂廳歷史。我國旅美作曲家譚盾的作品手稿也被收入其中,并懸掛在了卡內基音樂廳的陳列廊里。
為了紀念125歲的生日,卡內基音樂廳還推出了一套6大盒內裝43張CD的唱片大碟。該系列唱碟包括了1933年至2007年以來的卡內基音樂廳現場音樂會錄音和一部分首次發行的珍貴錄音,如1960年鋼琴大師里赫特的貝多芬獨奏音樂會以及104頁洋洋灑灑記載卡內基音樂廳的檔案館藏資料。(音樂周報 李瑾)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