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鋼琴家田佳鑫的職業道路似乎顯得與眾不同,與其他鋼琴家相比,她沒有上過附小、附中,而是從重點中學直接考上音樂學院,也許正因為如此,豐富的文化積累使她在以后的職業生涯中更加風順。
從重點中學走進音樂學院
田佳鑫出生于音樂世家,母親是一位歌劇演員,父親是一位作曲家,從小在軍隊大院長大的她看到院里的哥哥姐姐們在學各種樂器,就一發不可收拾地迷戀上了鋼琴,當她看到父親為母親彈伴奏時也想上去玩弄兩下鋼琴,被母親制止,母親鄭重地告訴她:“要學的話就要好好學,如果哪次回課老師不滿意下次就不讓你再去了。”母親的“欲擒故縱”使佳鑫堅定地走上了學習鋼琴的道路,那時她剛剛三歲。媽媽為了讓她多彈幾遍就會說:“佳鑫,你剛剛那遍彈得真棒,媽媽想再聽一遍。”就這樣,當別的小孩每天連半個小時都坐不住時佳鑫每天能練一個小時,每次回課都超額完成任務,她的啟蒙老師中央音樂學院黃佩瑩教授也對她贊不絕口。
在音樂學院附中與重點中學之間,她選擇了北師大附屬中學,但這并不意味著她從此放棄了鋼琴,她仍舊每天堅持練琴六個小時,并且文化課成績一直保持優異,她也因此比別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與汗水,喜歡一件事就算付出再多也不覺得累,她每天最開心的還是那六個小時的練琴時間。最辛苦的是高考前的那段時間,當佳鑫決定考專業時,一直特別看重她的班主任表示極大反對,并不理解文化課這么好的佳鑫為什么要選擇走專業,也許只有真正熱愛音樂的孩子才會明白這樣選擇的意義。
那半年也許是佳鑫人生中最辛苦的日子,她每天上午照常去學校上課,下午三點半到家練琴練到晚上九點半,九點半到十點練視唱練耳,五分鐘吃完晚飯后學習理論知識學到十二點,然后學文化課學到三點多,每天只睡三個多小時,支撐她走過那段日子的就是她對鋼琴的熱愛?墒蔷驮诳荚嚽暗膸讉月,她的手被門夾了,當時鮮血直流。醫生給了她兩種選擇:一是把那塊肉剪掉讓它慢慢長出新的,二是處理傷口讓它慢慢愈合。只是這兩種選擇都意味著讓佳鑫放棄了專業考試、告別了鋼琴夢,她還是選擇第二種較為保守的治療,每天強忍著疼痛將手泡在藥水里,但傷口還是感染了。直到有一天她看到郎朗在人民大會堂的音樂會,舞臺上光芒四射的郎朗感染了她,她不甘心:“為什么我的鋼琴夢還沒開始就破滅了?”然后她開始慢慢恢復,十分鐘、二十分鐘地增加練琴的時間,承受著受傷手指帶來的劇痛,每天依舊泡著藥水、綁上紗布加緊練琴。專業課考完那天,她的手已經血肉模糊,紗布也浸紅了,琴鍵也染紅了,成績是付出汗水的回報,她考了沈陽音樂學院北京地區的第一名。
雖然專業已經順利通過,但佳鑫畢竟沒有經過附中六年的訓練,所以理論知識還是沒有把握,她用三個月的時間學了別人六年學的東西。雖然她有父親給他總結的題庫,由于心里沒有把握,她還是去找了沈陽音樂學院的老師上課,上課前需要測試,測試結束后老師說她沒有必要上課了,這讓佳鑫很忐忑,原來200分的卷子她考了198分。
在專業院校的那幾年
順利進入沈陽音樂學院跟隨韋丹文老師學習后,佳鑫并沒有自我放松,反而更加瘋狂地練琴,以補上六年沒在音樂學院附中學習的空白。每天早上她第一個去琴房,這樣才能搶到比較好用一點的鋼琴,帶一個面包兩瓶水在那里待一天,琴房阿姨都說佳鑫成了沈陽音樂學院的一道風景線。半年之后她參加亞洲鋼琴公開賽獲獎,一年之后她以大一學生的身份參加全校的鋼琴比賽獲得第一名,令所有人刮目相看。
2010年去美國讀研究生也是佳鑫人生的一次重大轉折。到美國的第一站是克利夫蘭,一般中國的考生都會提前一個月來找老師上課,而佳鑫考試前一天才來。去美國考試媽媽給她買了往返機票,帶了一些生活費,可是沒有將輾轉各地考試的車票費用計劃在內,就這樣她每天數著錢花,有時一天只吃一頓,直到最后一站紐約,考試過后她花一天時間從九十六街一直走到紐約大學,路過林肯中心、卡內基音樂廳、大都會,這讓她對紐約這座城市更加向往。在回國的飛機上她遇見了一位老太太,她們聊得很投機,后來得知她是曼哈頓音樂學院的小提琴教授,正當佳鑫遺憾自己不是學小提琴的時候,那位老太太告訴佳鑫她的丈夫是曼哈頓音樂學院的鋼琴教授,巧合的是他正是佳鑫所報考的導師杰弗里·科恩,這份幸運使科恩教授認真關注了眼前的這位中國女孩,并向她發出了曼哈頓音樂學院的邀請。
雖然拿到了offer,但曼哈頓音樂學院卻沒有給佳鑫提供獎學金,那一年她爺爺去世,母親身體又不好,為了讓她安心去美國學習,一向要強的媽媽向別人借了錢,佳鑫背負著很大壓力。剛到美國她暫住在一對美國夫婦家里,那對夫婦后來也成了她美國的爸爸媽媽,知道佳鑫的困境后他們不收她住宿費,佳鑫過意不去每天晚上回家都把家里打掃一遍予以報答。
為了在第二年拿到獎學金,她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對自己的魔鬼訓練,考試前一個月為了節省時間練琴她每天睡在休息間的沙發上,終于她如愿拿到了第二年的獎學金和生活費。2013年她獲得了鋼琴表演研究生碩士學位及職業演奏家文憑,并獲得了曼哈頓音樂學院鋼琴最高榮譽獎“哈羅德·鮑爾獎”。
兩次登上卡內基音樂廳
2011年在一次國際鋼琴比賽演奏莫扎特《d小調鋼琴協奏曲》(K466)獲得冠軍后,佳鑫得到了和法國鋼琴家、指揮大師飛利浦·昂特勒蒙特合作的機會,獲得大師賞識之后幸運地成為了他的學生,這是佳鑫職業生涯重要的一筆。2013年佳鑫首次在卡內基音樂廳亮相,2015年她第二次登上卡內基音樂廳的舞臺,這次她在艾薩克·斯特恩主廳為兩千多人演奏,當時她并不知道紐約的媒體已經坐在觀眾席上。誰都知道登上卡內基音樂廳對于一位鋼琴家的意義,佳鑫兩次登上卡內基舞臺,這是她走向世界的起點。作為中國鋼琴家,她還有意在每一場音樂會上表演中國作品,她說這是一位中國女孩理應向世界發出的聲音。
現在的佳鑫是施坦威藝術家,被越來越多的媒體關注,是第一位登上《紐約郵報》名人榜的華人女鋼琴家。《紐約時報》評論說:“田佳鑫的演奏充滿著她對音樂足夠的激情和活力”。美國主流電臺媒體FOX5說:“田佳鑫是世界上最好的鋼琴家之一”。9月5日在國家大劇院小劇場,她舉辦了個人獨奏音樂會,當晚小劇場內觀眾爆滿,她的演奏激情四射,感染了在場的每一位聽眾,讓大家看到了一位成熟的職業鋼琴家。
在中國,從普通中學走出一位職業鋼琴陪可以說是一個奇跡,她說她特別感謝普通中學讀書時帶給她文化的積累,才使得她出國后有這么大的飛躍,她也特別重視自己每一場音樂會,因為不知道觀眾席上坐著誰;仡櫦仰我宦纷邅淼臍v程,偶遇導師、被大師提攜、登上卡內基音樂廳的舞臺、被紐約媒體關注……也許幸運之神多次降臨到她頭上,但前提是她那樣的努力,因為只有努力才會幸運。音樂周報 劉青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740)this.width=740"> 納格拉,清代史籍中稱哪噶喇、奴古拉,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棰擊膜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