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作曲技法,不少國內作曲家都有豐富經驗和高深理念,但深入基層、貼近生活才是音樂家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11日在京舉行的全國音樂創作座談會上,中國文聯副主席徐沛東說。
圍繞中共中央政治局11日審議通過的《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徐沛東、張千一、雷蕾、孟衛東等著名音樂家共同探討《南泥灣》《我們走在大路上》《歌唱祖國》《克拉瑪依之歌》《唱支山歌給黨聽》等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上世紀我國音樂經典,并就新時期以人民為導向打造精品力作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
兼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副主席的徐沛東建議,藝術工作者需要實地采風,真正深入到社會研究層面,去捕捉時代的脈搏與聲音。
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葉小鋼說:“音樂創作需要很深的人文理解和人文情懷,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反映大眾的共同心聲。”
他指出,中國作曲家創作的西方形式的作品,很少能被我國觀眾接受,加強民族器樂精品創作、發展民族器樂音樂,是中國作曲家義不容辭的責任。“音樂精品具有劃時代的文化屬性,經典音樂的創作者要有生活的感性。只有融入中華民族文化元素、體現人民心聲的作品才能取得成功。”
針對近年來一些音樂人制作宣揚淫穢、暴力、教唆犯罪或危害社會公德的音樂產品,受訪的音樂家指出,少數迎合低級趣味的音樂人打著“貼近群眾搞創作”的幌子,傳播粗鄙惡俗的音樂,必然影響一個時代的整體精神面貌。“去粗糙、去粗俗、去粗鄙,應當成為當前音樂創作的重要任務。”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