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著,盼望著,浙江人的音樂夢想即將成真!
富春江畔,音院山居。坐落在杭州西湖區象山區塊的浙江音樂學院(籌)即將竣工,9月,它就將迎接全國高校設置評委會評議,成為浙江第一所音樂藝術本科院校。
這是在中央領導和歷屆省委、省政府關心下,浙江文化強省、教育強省建設的一件大事,這是浙江人實踐“干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的又一盛舉。
百年前,浙江是中國近現代音樂的發源地之一。長久以來,浙江人的心里就埋有一個音樂夢想——能否在這塊土地上誕生我們的高等音樂學府。世紀懸望,追求有韌,音樂夢圓!
十八年間,風雨兼程。而今,作為我省文化事業的“新地標”,“浙江之音”將從這里啟程:一場場音樂演奏加速落地滿足全省百姓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批批音樂精品陸續誕生廣為傳唱,一群群音樂學子從這里走向社會不斷豐盈人類的精神世界——加快我省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推動“兩富”、“兩美”浙江建設將掀開歷史性的新篇章!
夢起:建立浙江音樂學院,是浙江人民期盼已久的夢想
歲月如歌,大音希聲。
1914年,西子湖畔,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來了一位老師李叔同,他在課堂上開音樂課,教鋼琴,授西方樂理。年輕的人們在歌聲里找到了精神寄托,學生豐子愷驚奇地發現,“音樂能永遠保住人的童心。而和平之神與幸福之神,只降臨于天真爛漫的童心所存在的世間。”
作為吳越文化發祥地,百年來,音樂基因汩汩流淌在浙江人的血脈里,從未中斷過。著名音樂家顧西林、周大風、施光南等在這里留下足跡,一批批深愛音樂、身懷理想的年輕人從這里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一批批浙江音樂人,扎根生活,汲取養分,為浙江、為中國彈奏出篇篇向美向善的新樂章。
時代變遷,初心不改。倉廩實,則禮樂興。當全省基本實現全面小康,物質富裕起來的浙江人不斷地提升著自己的精神需求:
——浙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長期保持全國前列,而包括音樂等在內的浙江高等教育特別是本科高等教育發展相對滯后,尤其是“視覺藝術強,聽覺藝術弱”的不平衡發展現狀等迫切需要破題。
——我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斷攀升,逐漸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興支柱產業。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文化需求,提高文藝院團生產力,創新表達全省56種地方戲曲,需要產學研協作培育大量后繼人才。
——鄉村種文化、城市廣場舞、綜藝好聲音等娛樂流行,喚醒了現代人的耳朵。人們走出家門,去學鋼琴學唱歌學音樂教育,陶冶情操凈化心靈。但當他們進而對民樂、小提琴、作曲有了興趣,卻發現缺乏完整的教育體系。
所有這些,都指向一個共同的期待:浙江需要一所高水平的音樂院校!只有這樣,才能與浙江人民日益提高、日益豐富的文化、藝術發展需求相適應。
百年音樂夢,在浙江人的每一個音符下筆時、每一次手指落琴時、每一首歌聲響起時,一次次,一遍遍,一陣陣,在心底翻騰奔涌,在喉中呼之欲出!
1998年,一個重要的浙江文化名人座談會在杭州召開。會上,“建一所浙江音樂學院”破啼發出第一聲。10多年后的今天,對于5400萬浙江人民而言,期盼已久的音樂夢想快要實現了!
追夢:全省總動員,最強“夢之隊”為音樂奮勇爭先
一張藍圖,繪就到底。
千禧之年,浙江音樂學院的籌建列入《浙江省建設文化大省綱要》,由此埋下夢想的種子。
夢想的發芽,離不開陽光雨露的滋潤,歷屆省委、省政府領導均將浙江音樂學院列入省重點文化建設項目計劃。
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擘畫浙江發展的“八八戰略”,就包括“進一步發揮浙江的人文優勢,積極推進科教興省、人才強省,加快建設文化大省”的部署,強調持續加大文化投入,加快推進標志性文化設施建設。
2005年7月,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通過《中共浙江省委關于加快建設文化大省的決定》。習近平同志明確提出,從增強先進文化凝聚力、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提高社會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入手,增強文化軟實力,重點實施文明素質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保護工程、文化產業促進工程、文化陣地工程、文化傳播工程、文化人才工程等“八項工程”,爭取使浙江成為全民素質優良、社會文明進步、文化事業繁榮、文化產業發達、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事業主要發展指標全國領先的文化大省。
……
這些,都為浙江音樂學院的誕生培植了良好的土壤。
一任接著一任干。經過多年調研籌劃,在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和“兩富”、“兩美”現代化浙江建設中,這粒音樂種子“破土”了——2012年,省委、省政府正式決定建設浙江音樂學院,列入“浙江省重大文化設施規劃與建設項目”。
2014年,教育部正式批復同意籌建浙江音樂學院。
幾年間,寒來暑往。省委書記夏寶龍前后12次來到籌建現場檢查指導:
2012年12月26日,學院正式動工興建,他在現場致辭,“建立浙江音樂學院,是浙江人民期盼已久的一個夢想。”
2013年10月22日,在正在施工的舞蹈學院現場,他一再叮囑,“努力把浙江音樂學院打造成充滿藝術和人文氣息、充滿流動音符和美妙旋律的國內一流音樂藝術人才搖籃。”
2014年6月27日,當建筑雛形初現,他強調,“全校上下做好‘蓋大樓,引大師,出大家’3篇文章,為推動我省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和教育強省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寄予厚望且尊重藝術。幾年里,他多地勘察,最終和大家一起選址象山;當建筑造型的樂感不夠,他現場畫出豎琴草圖,與設計人員交流探討;當他得知國內一流音樂院校在校生多在3000人以內,他建議控制招生規模,原因是“音樂是一種藝術,不能批量生產,質量永遠是第一位的”,浙江音樂學院要將“成名成家”作為人才培養目標。
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強上任不久就前往建設工地調研指導。2013年初,他在省人代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提出要“加快推動浙江音樂學院、浙江圖書館新館等項目建設”。隨著學院建設的推進,他在2015年初的省人代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又再次指出:要“建成浙江音樂學院”。他還審定工程概算,多次聽取學院建設的匯報,并作出專門批示。
李嵐清同志一直關心學院建設,還提筆為學院寫校歌、寫校訓,讓參與籌建的同志倍受鼓舞。
省委、省政府分管領導經常到現場指導協調,還三赴上海邀請上海音樂學院常務副院長徐孟東擔任浙江音樂學院(籌)院長一職。
幾年間,面對困難,各級各部門群策群力,協同共進。
省文化廳加強統籌、協調、服務、管理,保障了學院建設工作的順利推進; 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住建廳、省審計廳等從立項審批到經費保障、人才引進等方面主動服務,提供了有力保障;省教育廳優化整合學科專業資源,撤銷9所本科院校的14個音樂表演類專業點,為浙江音樂學院(籌)騰出辦學空間;杭州市無償行政劃撥602畝土地,將有著30年音樂教育歷史的杭師大音樂學院成建制劃轉浙江音樂學院(籌),籌建辦學兩不誤;西湖區主動領命拆遷動員,協助駕校搬遷,村委會改址……
值得稱道的是,在我省建筑史上,這個籌建團隊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一支“夢之隊”:
杭州市成立“推進浙江音樂學院工程建設指揮部”,集結市區兩級20多個部門骨干力量,全程負責項目代建。“綠城設計”組建公司成立以來最龐大的130余人設計團隊,他們放棄春節休假,以“音院山居”的設計理念在與30多家國內一流設計公司公開競賽中拔得頭籌。在項目主創朱培棟的想象里,以鄰旁世界級建筑獎作品中國美院南山校區為參照系,爭取使浙江音樂學院能與之媲美。省建工集團派出最強項目班組,他們曾獲全國勞模稱號,最能啃“硬骨頭”,白天搶著干,晚上挑燈干,雨天巧著干,雙休加班干,科學調度合理干……
浙江音樂學院(籌)黨委書記褚子育在忙碌中憧憬著未來,“建成音樂學院,必將促進浙江人民音樂素養的提升,推動浙江音樂事業的發展,為文化強省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為著全省人民的百年音樂夢,這群腳踏實地的浙江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百舸爭流奮勇爭先!
圓夢:事必盡善,匠心打造一流音樂藝術殿堂
好一座音樂博物館!好一個默言良師!
如此驚嘆用來形容即將竣工的浙江音樂學院(籌),一點兒都不為過。走在校園,我們感受最深的是,校園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駐留著文化,鐫刻著精神,令學院賞心悅目、適宜學習。
從地圖上看,整個校園依山傍江,狀似一只蝴蝶,寓意“化蛹為蝶”。一條樂章大道,宛若五線譜,自西向東,貫穿整個校園。16幢教學樓、校舍及辦公樓好似音符,靈動躍然于樂譜間。
校園里,每一幢建筑都代表著一種樂器。體育館如同手風琴的風箱;圖書館像一架三角鋼琴;戲劇樓的玻璃立面就像編鐘,或琴弦;鐘樓則像一把豎琴,高12.26丈,數字是開工紀念日,亦是夢想的高度。輕輕推開一扇門,門把手自動發出動聽的交響樂,200多首樂曲隨機播放,據說這個校園有1000多個門把手都能這般“唱歌” ……
在校園的正中間,400米的體育場下沉1.5米,可以健身,也可以舉辦演出;氣勢恢宏的大劇院舞臺,能升降能旋轉,可容納1150人同時觀演;電影廳里,有著杭州市第3塊IMAX放映屏。指揮部工程部部長鄔平福告訴我們,今后,這些文化設施將全部向社會公眾開放。
602畝的校園,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就像一位位默言良師,時時處處訴說著“事必盡善”的校訓,講述著一所新院校向往“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力”的至高理想。
一群為音樂理想奉獻終身的人類靈魂工程師正在等待開學。浙江音樂學院(籌)院長徐孟東告訴我們,通過招聘一批、引進一批、整合一批、共享一批,全校283名專職教師已組建到位,副高以上職稱占33.9%,研究生學歷者近八成,“雙師型”教師達42.4%。接下來,他們將分門別類地接受嚴格的教育培訓。
一大批耳熟能詳的大師級音樂家將走進浙江人的生活。如大提琴界“華人三杰”之一的秦立巍,被英國媒體盛贊“彈奏風格簡直像一塊水晶玻璃”的鋼琴家沈文裕,中國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趙季平等……
浙江音樂學院(籌)新學期首批將重點建設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藝術學理論等3個一級學科。新學期首批設立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音樂學、音樂表演、舞蹈學、舞蹈表演、戲劇表演等6個專業,以及作曲、音樂學、音樂教育、指揮、鋼琴、聲樂歌劇、管弦、國樂、流行音樂、舞蹈、戲劇、音樂工程等12個學系和基礎部。
同時,作為國內首本《專業音樂教育本科課程標準》的制定者,徐孟東表示,將加強課程建設,在小提琴、管弦樂課程里,參照國際教學水平,僅每次一對一的單獨授課學時就規定了至少兩小時。“慢工,細活,才能磨出名家”,他這樣認為。
在學院“十三五”規劃中,一個新愿景這樣被表述,“到2020年,全日制在校生規模達到3000人左右,專業數達14個左右,并力爭在音樂學理論、作曲、演奏、合唱、越劇等專業有所突破,率先在全國形成一定影響力;以本科教育為主,多渠道、多形式發展研究生教育及其他辦學形式。”
18年,6000個日日夜夜,激情點燃夢想。一切準備有條不紊,一切待命靜候佳音。
在浙江音樂學院(籌)主要領導的設想里,如果通過全國高校設置評委會評議,11月份,學校將會舉辦一場音樂會,是揭牌典禮,是落成典禮,亦是開學典禮。有慶祝,有感恩,亦有展望,歌以言志自風雅。
整整一百年,歲月如同一闋長歌,在浙江大地上,時而低回婉轉,時而高亢雄渾——曾經,“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學堂樂歌唱出過民族救亡夢;如今,“兩美”浙江奮發有為,文化強省波瀾壯闊,“律己涵容,事必盡善”,現代音樂奏響了浙江人的幸福生活!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