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是青少年社會教育的重要形式和途徑
我國正處在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的時期,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對青少年的價值觀和行為規范產生了巨大影響,網絡、微信群和同伴群體等社會因素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共同構成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有機整體。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相比,社會教育突出對社會文化價值、社會行為規范、社會生活能力的培養。社會教育包括公民教育、創業教育、情感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媒介素養教育等形式,其中音樂教育是社會教育的重要形式和途徑。
當今時代是一個信息化時代,處于青春萌動期的青少年對生活充滿色彩斑斕的幻想,他們的神經敏銳地感受著周圍生活的一切信息,他們在平時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承受了太多的壓力,這些都驅使他們要尋求一種情緒來緩解、宣泄和慰藉自己,以獲得精神和信念的支持,而音樂無疑是一個最佳的載體。優秀的音樂作品,陶冶情操,令人奮進。低俗的音樂往往使人特別是青少年產生消極頹廢的情緒。音樂的社會教育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音樂具有培養青少年道德情操,完善青少年人格的功能。
從古至今,音樂對道德的教化功能就一直為人們所重視,我國古代文人將音樂作為必修科目,提倡“琴棋書畫”的全面修養。孔子在論語中提出“人而不仁如樂何?”“歌樂者,仁之和也”,強調音樂是“仁”的藝術表現形式。孔子又提出個人修養“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認為音樂可以培養人,即“成人”的手段,通過音樂的熏陶將會使人的精神境界趨于完美,成為符合儒家道德規范的“仁人”。孟子明確提出:“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強調體現“仁”的音樂比體現“仁”的說教更能深入人心。美學家朱光潛認為:“中國先儒以禮樂立教”,樂的精神在和諧,禮的精神在秩序,這兩者中間,樂更是根本的,因為內和諧外自然有秩序,沒有和諧做基礎的秩序就成了呆板形式,沒有靈魂的軀殼。內心和諧而生活有秩序,一個人修養到這個境界,就不會有疵可指了。德育需從美育上做起。道德必由真性情的流露,美育怡情養性,使性情的和諧流露為行為的端正。唯有這種修養的結果,善與美才能一致。
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在朱光潛先生看來,“音樂不僅是最原始最普遍的藝術,而且是最完美的藝術,可以普及深入一般民眾,從根本上陶冶人的性格”。青少年對音樂的感受格外敏感和直接,而音樂教育能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給青少年以精神影響和滋養,對于青少年性格和氣質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莊重的音樂能讓好動的人安靜下來,激昂的音樂能讓保守的人開朗起來,溫柔的音樂能讓人遠離暴力,雄壯的音樂能讓人充滿力量。
一切優秀的音樂作品都是作者心靈的獨白、真情的涌現,它對心靈的影響遠遠超過任何語言。古希臘人把音樂稱為靈魂的體操,強調了理想人格的形成與音樂的學習和熏陶是分不開的。德國哲學家席勒在《美育書簡》中討論了藝術教育與人的發展,他認為藝術是人類靈魂的故鄉,也是人全面發展的最佳途徑。
音樂具有培養青少年審美情感和形象思維的功能
匈牙利音樂家李斯特說:“音樂被人稱為最崇高的藝術,那主要是因為音樂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純的感情的火焰;它是從口吸入的空氣,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著的血液。它可以感覺得到地滲入我們的內心,像箭一樣、像朝露一樣、像大氣一樣滲入我們的內心,它充實了我們的心靈”。音樂是反映人類現實生活情感的一種藝術,是人類所創造的具有審美情感和形象特征的精神產品。黑格爾強調,音樂的內容是感情的表現,只有感情才是音樂要占為己有的領域。音樂是情感的表達和宣泄,能夠使人產生共鳴,如對愛情的憧憬、幸福的向往、家鄉的眷戀、自由的渴望等。優美的旋律和歌聲能喚醒人們內心深處的美感,長期感染會提高人的審美能力。音樂能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使人的想象力長上翅膀。青少年可以通過音樂進行中的多層次變化來體驗情感、感悟生活、憧憬未來,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創新能力和形象思維。
音樂具有調節情緒,促進身心健康的功能
音樂對促進人的身心健康所起的積極作用,早就得到了人們的普遍認可。在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經典《素問》中還詳細闡述了五臟與五音(宮、商、角、徵、羽)及七情之間的對應關系,并對五音如何治療疾病進行系統的論述。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說,“適當地享用音樂,可以大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他進而提出“音樂治療”的概念。我們知道,當一個人的情緒好的時候,往往看到事物的積極方面,把壞事看成好事,而情緒不好的時候,往往看到事物的消極方面,把好事看成壞事。因此只要情緒改變了,人對問題的看法也會改變。如果說傳統的心理治療認為“認知決定情緒”,那么音樂心理治療則認為“情緒決定認知”。許多精神疾病都是情感得不到宣泄的結果。音樂是一服良藥,因為優美的旋律,美妙的感受,讓人心情愉悅,血脈暢通,身心健康。
現代社會中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精神長期處于緊張狀態,培養青少年對音樂的愛好則可以幫助他們有效調節和駕馭自己的情緒,使身心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音樂是一門表達情感的藝術,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通過音樂的藝術形象,重視對青少年實施心理輔導,啟發智慧、陶冶情操,培養青少年活潑樂觀的情緒,促進他們智能、情感心理的和諧發展,這不僅是青少年心理發展的需要,更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