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5北京國際作曲大師班”在中央音樂學院舉行,大師班內容豐富多彩——國內外著名作曲家的講座、器樂工作坊、音樂會及學生作品評選活動使學員受益良多。
大師班:學學大師的創作經驗
來自美國、德國、荷蘭、法國及中國的7位知名教授開壇授課,他們的創作思想與音樂風格的差異使得大師班的教學內容更為多元與多樣化。
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李吉提以“中國音樂中不確定因素的特有意趣和獨特魅力”為題,對中國傳統音樂中的細節進行了分析;德國漢諾威音樂學院教授奧利維·施內勒以“混合生效·用聲學模式創作”為題,與學員們分享了自己的電子音樂創作心得;美國密蘇里大學的作曲教授陳怡,為學員們介紹了她的《動勢》與《寧》等作品;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項陽擁有豐富的理論研究經驗,他的講座讓學員們對中國傳統音樂產生更深刻的認知與思考;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葉國輝的作品曾獲得諸多國內及國際大獎,他以圖文并茂的方式,介紹了自身音樂創作中的圖文取向。
本屆作曲大師班的特邀指揮德尼·柯恩教授身兼作曲家、指揮家與鋼琴家,他以著名作曲家作品為例,對比學員作品中的問題,給出分析與建議;喬·邦斯教授是荷蘭新音樂團的創始人,他分享了“創作及如何與樂團合作”方面的豐富經驗。
器樂工作坊:開拓作曲新思路
來自國內外專業音樂院校的五十多名學生參加了本屆大師班,為期9天的活動期間還舉行了公開排練與器樂工作坊,小組課與大師課的數量也按照學員的需求進行了調整和增設。
民樂演奏法講座是本屆大師班的新增項目,旨在使學員能夠將民族樂器真正應用到音樂作品中。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王磊講解了笙的演奏技法以及在作曲中的實際應用。現代樂器演奏工作坊則著重介紹西洋樂器,法國NODUS當代室內樂隊的幾位演奏家舉辦了精彩的樂器法講座,從多角度展示了新音樂的演奏。許多學員嘗試了自己從未使用過的演奏技法,開闊了作曲思路。
“大師班太棒了!來自不同國家的作曲家給了我很大的啟示。這里的氛圍我非常喜歡——不僅可以請教授指導我的作品,還可以和來自其它國家和地區的學員進行交流,認識了很多新朋友。”一位來自臺灣地區的學員激動地說。
音樂會:演出我們自己的作品
在大師講座和器樂工作坊的推動下,許多學生都對新音樂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三場音樂會場場爆滿。前兩場音樂會以演奏東西方作曲家的新音樂作品為主,在展示中國新音樂發展的同時增添了歐美作曲家的音樂曲目。特別邀請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法國NODUS當代室內樂隊為學員作品演奏。音樂會特邀了劉文佳、胡瑜以及王茜、孫晶及鄭楊等多位中國優秀的青年民樂演奏家與NODUS樂團合作,共同詮釋了學員們的作品。
最后一場音樂會上演奏了此次報名參與大師班的A組8位學員的作品——每位A組學員都要親自參與作品的排練,以便對作品的不足之處進行修改。音樂會結束后,大師班講座教授對A組學員的8部首演作品進行投票評比,來自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預科班的王爾清以《來自幽靈劇院的三個場景》獲得“最佳作品獎”,三位學員獲得了“優秀作品獎”。
“參與活動的工作人員大多是中央音樂學院的教師與學生,很多已經持續參與5年。”執行總監秦文琛教授表示,作為我國目前惟一的國際性暑期作曲交流平臺,作曲大師班的活動已成功舉辦五屆。美、德、日、法、意等國的專家相繼到訪也使中國作曲家的作品漂洋過海,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作曲大師班的舉辦是對作曲教學的重要補充,對創作的推動是明顯的。”音樂周報 徐麗梅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