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24日,已經走過十七屆的北京國際音樂節即將迎來自己的“成人禮”。音樂節藝術總監余隆介紹,本屆音樂節以“樂享浪漫”為主題,首度聚焦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通過瓦格納、勃拉姆斯、布魯赫、西貝柳斯、勛伯格等作曲巨匠的作品,引領觀眾進入連續17天、18場的都市浪漫樂之旅。
本屆音樂節上將首次推出音樂節委約作品,“今天我們能欣賞到古典樂,正是有古典的前人栽樹,音樂家們需要想想能給后人留下什么”。余隆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音樂節一直在變
古典其實不嚴肅
“談到古典,直覺就是嚴肅音樂、高雅音樂。其實古典音樂并非一副刻板的面孔,經過了十七屆的北京國際音樂節一直在調整,在與時俱進。”北京國際音樂節策劃人之一張樹榮表示, 與往年相比,本屆音樂節的日程安排更為緊湊,在17天的時間內將舉行18場演出,涵蓋了歌劇演出2場、交響樂演出9場、鋼琴獨奏會1場,并在三里屯系列音樂會中推出4場風格迥異的演出。
在古典音樂的發展歷史上,經歷了文藝復興、巴洛克、古典主義等階段后,19世紀的浪漫主義音樂是一座集人類藝術思想之大成的璀璨殿堂。其中,以德奧浪漫主義樂派為代表的交響樂和歌劇,至今仍是古典音樂舞臺上常演不衰的保留節目。
自1998年創辦以來,北京國際音樂節屢屢為國內歌劇舞臺填補空白,《湯豪塞》、《玫瑰騎士》、全本《尼伯龍根的指環》等劇都是在音樂節首演。今年北京國際音樂節將聯合歐洲樂壇極富盛名的奧地利蒂羅爾音樂節,帶來兩部瓦格納中晚期的代表作《紐倫堡的名歌手》和《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前者的全劇音樂將首次在國內上演,后者則是繼2007年中國愛樂樂團的音樂會版后,第一次以情景舞臺制作的形式在國內呈現。
“歌劇《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可以說是浪漫派與現代派的一座分水嶺,序曲的和弦奏響,就劃分出了一個歷史時代,因為特里斯坦和弦一向被視為是古典-浪漫的終結,新音樂的開山之作”余隆說,“今天世界上最重要的是創新,‘特里斯坦和弦’重新提醒我們跨向下一個時代的重要性”。此次蒂羅爾音樂節將以100%“原裝陣容”演繹這兩部瓦格納作品,包括蒂羅爾音樂節管弦樂團、合唱團、駐節歌唱家在內的數百位音樂家團隊也將悉數抵京,在傳奇指揮古斯塔夫·庫恩的率領下再掀瓦格納狂潮。由于《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全劇連同幕間休息長達六個多小時,因此10月11日在保利劇院的這場歌劇將提前至下午5點開演。
地鐵播放古典樂
音樂塑造城市藝術氛圍
“藝術應該融入城市生活,我注意到近年北京的地鐵都開始播放古典樂了。”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長呂先富表示,“本屆音樂節絕大多數場次的演出票低至80元, 180元以下的票價占比超過40%。”
有低價保證,同時用創新來吸納更多的音樂欣賞者走進音樂廳是音樂節一直堅持的方向。除名團、名家、名曲的經典節目配置外,北京國際音樂節不斷對音樂形式和風格進行多元化嘗試,將世界音樂、民族音樂、新音樂等元素加入節目單。今年,音樂節以西方浪漫主義作曲家為主線的前提下,將一如既往地在跨界音樂領域進行嘗試。
著名音樂人劉索拉將策劃一臺名為“天地圖騰-劉索拉與朋友們音樂會”,演出曲目全部是音樂家本人編創,這些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質又兼具全球化高度,完美融合了民樂、搖滾、爵士等元素風格,令人耳目一新,值得期待。來自奧地利的施拉默五重奏則將以兩把小提琴、一支單簧管、一把低音吉他與一臺手風琴,演奏觀眾耳熟能詳的施特勞斯家族音樂,展現具有市井情調的維也納風格。“去年的‘漫步世界系列’把樂迷帶到了茶馬古道,今年俄羅斯圖瓦共和國的恒哈圖樂隊,將以‘呼麥’的演唱形式展現獨特的聲學景觀。”余隆說。
不僅如此,每年音樂節著力打造的公益教育項目也是精彩連連。廣受好評的兒童音樂會今年將連演兩場:10月18日的保利劇院舞臺上,以童畫’樂園”為主題的音樂會,通過《杰克與魔豆》、《小白鯨與大白鯨》、《皇帝的新衣》、《灰姑娘和姐姐們》四個奇幻故事,讓小觀眾們聆聽莫扎特、舒伯特、帕格尼尼、德沃夏克等作曲家的代表性作品。時尚活力的“都市系列”由劉索拉與她的樂隊帶來,而頗受觀眾歡迎的中國作品音樂會則是由杭州愛樂樂團呈現。除了四場公益音樂會外,大師課、導賞音樂沙龍等形式豐富多樣的公益系列教育活動,將會為觀眾提供更多的機會,全方位、多層次了解、參與音樂節。
力推委約新作
超過20部作品國內首演
“可以說,北京音樂委約作品創作開端來自于北京音樂節。”余隆說,“有影響力、能長久流傳的作品一定是來自非營利文化機構的委約創作。”余隆說,而力推委約作品成為本屆音樂節區別以往的最大特點。“我們這個時代也應該有屬于這個時代的委約作品,我們是在為下一代人做點什么。”余隆把音樂節的委約作品比喻作“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我們現在享受的都是百年前的委約作品,我們這個時代也應該有屬于這個時代的委約作品,我們是在為下一代人做點什么”。
在今年的北京國際音樂節上,超過20部作品實現中國首演甚至世界首演,數量也創歷年之最。這其中有開幕音樂會上著名大提琴家米沙·麥斯基將演繹中國作曲家鄒野的《中國民歌主題變奏曲》世界首演,以代表中國形象的民歌《茉莉花》為旋律進行變奏;還有美國作曲家安迪·秋保的《乒乓協奏曲》,一臺乒乓球桌,兩位來自美國的乒乓球運動員,根據音樂節奏酣暢對打。
余隆表示,這場音樂會面對的是青年觀眾,“音樂委約作品會越來越多關注青年人,世界的未來是青年人的。今天青年人在網絡上,在各種創意領域都是我們這代人的老師,我們對青年人的文化吸引力要增加。演出不僅可聽,更有可觀性,雖然目前看并不一定是一部偉大的作品,但提供了有一個方向性的引導”。此外,包括郭文景、陳其鋼、黃若等中國作曲家的新作,林德伯格、薩洛寧等當代國際作曲家的作品在國內首次亮相。余隆希望音樂節不僅委約作品,更要不斷地給中國作品機會在中國舞臺演出,并且逐步推向世界。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