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作曲家來說,最大的幸福莫過于舉辦個人作品專場音樂會。6月19日,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龍聲華韻》——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常平作品專場音樂會。70后作曲家常平在此享受屬于他的那份榮光。
眾所周知,《龍聲華韻》是國交近年來推廣中國作曲家、中國作品的品牌音樂會。與該系列里以往的大師相比,常平是絕對的年輕力量。國交為什么要為這位70后作曲家舉辦專場音樂會?團長關峽面對質疑倒是顯得頗為淡定:“國交一直說自己致力于傳播中國的民族交響樂,這不是空話。前輩的音樂要傳承,小輩的音樂我們也要推廣。我們給年輕的作曲家一個平臺,讓觀眾和時間去檢驗他們,也許今天的小輩也能成為明天的大師。”
“音樂有真誠”
見到常平是在國交的排練廳,演出前一周,常平全天駐扎在此,重視之余也可以看得出些許緊張。這位北京出生、東北生長的作曲家坦言,自己很難描述自己的個性,遵從內心的聲音,是他一直堅守的。
常平生長在一個音樂大家庭,家里很多人都從事音樂工作,從小耳濡目染自不用說。五歲時,父親用笛子吹了一段熟悉的旋律,常平第一次被音樂迷住。小學時,父親用鋼琴彈奏了一段《鐵臂阿童木》的主題音樂,常平稱自己一下被音樂擊中!皬拇酥,注定要跟音樂結緣了。”常平說在那個年代,1元一盤的寶麗金磁帶,他不知道買了多少,“省吃儉用只為它。”
因為喜歡貝多芬,常平覺得貝多芬對他的影響特別大!斑@種影響是無形的,有指引、有觸動!背F匠踔虚_始學習作曲,大家都覺得學作曲很苦、很難,常平卻絲毫沒有這種感覺。有一次,常平寫了一段旋律,拿給家里人聽,大家都說很難聽。但他自己卻滿意極了,覺得很美!拔业囊魳防镉姓嬲\和純真!敝钡浆F在,常平也不覺得這段旋律難聽。
作品判斷性格
常平總說“樂如其人”,他可以通過作品判斷作曲家的性格,“作品中或流露或隱藏的才是性格的本真!痹诔F娇磥恚瑫r間只能改變技術,卻無法改變內核。
本次音樂會,首次呈現常平的交響協奏曲《東方水墨》,這部大型交響套曲由四部協奏曲組成,包括古箏協奏曲《風定云墨》、二胡協奏曲《天香》、琵琶協奏曲《墨章》以及笛子協奏曲《藍蓮花》。從2005年創作《風定云墨》開始,到2015年完成《墨章》,歷時十年。
“十年,一點都不長。”常平說,對于《東方水墨》這部作品,他自己制定的時間結點是這輩子能寫完就行。“沒想到十年,就能公演,還是由國交來演奏!背藝,當晚擔當獨奏的吉煒、于紅梅、張強、袁非凡,個個都是當今民樂界的翹楚。談到這,常平反復念叨著“幸運”和“感謝”。
常平鐘情于民樂,在他看來,推動民樂,作品是第一推動力。2006年,30出頭的常平,用十天一氣呵成的民族管弦樂作品《樂隊協奏曲》獲得“文華獎”。除此之外,常平告訴記者:“多年的創作經歷,在我心里印證了一個道理:致力于本國音樂的發展,一定會被全世界所尊重,而對本國音樂發展的推進,第一動力就是創作!
常平在創作中一直思考民族精神問題,到底什么是民族精神,反映在作品中應該是什么特征?常平說,他著重尋找的是一種文人氣質的表達。這種表達當然只能通過音響。具有文人氣質的音響從音色、旋法和節奏等幾個重點要素來表現。如果說常平作品中的個人風格鮮明的話,那么特征鮮明除了指他在運用音響方面的現代概念與傳統的主題樂思相結合之外,至少肯定應該包括他的作品中所洋溢的積極向上的生命力,這種特點又進一步融入音響的概念中。
常平坦言,此次音樂會的作品在如今浩如煙海的創作大潮中不過滄海一粟,但能盡一已微薄之力,仍備感榮幸。
永遠是學生
作為中央音樂學院的老師,在學生眼中,常平是個能跟他們喝酒、聊天的好老師。學生的迷惑經常被常平三兩句話就點開了。在常平看來,學生永遠是學生,不論學生多么成功,都是對老師水平的佐證。作為老師,除了技術,常平更愿意教學生開闊的思維方式!白髌返某晒χ庍是在于人。要能看到、會分析別人的成功之處,自己也不會差到哪兒去。”常平坦言,對于音樂創作而言,技術固然重要,同樣重要的還有精神依托。創作的源泉除了技術還要有生活閱歷。常平說他自己的創作過程,經常是向前看很迷茫,等走過之后回頭看卻異常清晰。
常平是位高產的作曲家,他說自己其實并不勤奮,也是拖延癥患者。閑暇時,常平喜歡旅游、喜歡騎馬,在享受這些愛好的過程同樣是學習的過程。在常平看來,跟音樂關系密切的是人的品味,而提升品味最好的方式就是學習。
對于一個已經成熟的作曲家來說,形式已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創造屬于這個時代的好音樂。常平正在做,未來的路還很長,每一位藝術家都是需要成長的!(音樂新聞 孟綺)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