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新民晚報-上海大劇院”藝術課堂(精粹版)第二季于上海報業大廈17樓拉開了帷幕,由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副教授、音樂作家、青年作曲家田藝苗老師為現場讀者聽眾帶來“穿T恤聽古典音樂”系列講座—“電影中的古典音樂”,詼諧幽默的授課氛圍、淺顯睿智的語言風格,讓現場近300位讀者聽眾一致感受到了這位致力于將古典音樂大眾普及化的青年音樂家的人格魅力。
承襲第一季的傳統,本季藝術課堂仍將由6位上海大劇院藝術課堂的“人氣講師”為廣大市民帶來精彩講座,并于第一季的基礎上,由原本的6堂公益課程擴展為8堂公益課程,在為期兩個月時間里為新老“粉絲”們奉上一系列視聽盛宴。
在電影中遇見古典
“我有時會為電影音樂作曲家叫屈,如果這部電影不出名,他們的音樂也將跟著遭殃,而大型音樂節或頒獎典禮紅地毯,我們也難見他們的身影。所以,電影音樂作曲家一直處于比較尷尬的地位,而很多電影卻又是被他們的音樂拯救的。”話音剛落,田藝苗老師就哼起了一段耳熟能詳的旋律,現場觀眾紛紛表示聽過,但具體是什么電影的插曲卻又說不上來。田藝苗老師隨后公布答案,她哼的是電影《愛情故事》的配樂,旋律優美浪漫,但電影早已無人知曉,像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當然,我們欣慰地看到更多電影中,劇情與音樂可以水乳交融地完美結合。
正如許多經典電影中,時常會運用古典音樂悠揚的音調來推進或烘托劇情的發展。說到此處,田藝苗老師為現場讀者聽眾播放了著名心理犯罪電影《沉默的羔羊》中《哥德堡變奏曲》選段。《哥德堡變奏曲》是巴洛克時期著名德國作曲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于晚年寫就的一部鍵盤作品,在電影中配合安東尼·霍普金斯的犯罪情節,將整部電影的氣氛推向了高潮。自此,由加拿大鋼琴怪才格倫·古爾德演繹的巴赫《哥德堡變奏曲》似乎成了犯罪電影導演的“心頭好”,使得這首音樂史上的瑰寶與“高智商犯罪”的象征意義捆綁在了一起。
一幀一世界的合璧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經常在電影中預留一個段落,讓約翰·威廉姆斯自由發揮創作,在斯皮爾伯格的電影里,我們看到了電影與音樂的合璧。田藝苗老師為藝術課堂(精粹版)的讀者聽眾準備了一個重磅驚喜,特邀滬上知名大提琴青年演奏家羅偉熹,為現場讀者聽眾帶來斯皮爾伯格代表作《辛德勒的名單》中的經典配樂。大提琴拉出的旋律溫婉低沉,現場聽眾如癡如醉。
而不同的演奏手法,會導致同樣的樂器被彈奏出截然不同的音質和音色。田藝苗老師現場播放了古爾德彈奏巴赫《哥德堡變奏曲》的錄音室實況,我們發現古爾德彈鋼琴時所坐的板凳特別低矮,呈現出近乎趴在鋼琴上的姿勢,田藝苗老師介紹道,“如今,主流社會認同的彈鋼琴方式,是參照鋼琴王子李斯特所用的手勢方法,運用肩膀和背部的力量,彈奏出的曲調非常洪亮,堪比一整支管弦樂隊在彈奏。而古爾德擅用前臂和手腕,這是古老的鋼琴彈奏方式,彈奏出的曲調猶如泉水般清凌凌。”
唯有音樂不會失去
田藝苗老師特別講述了經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贖》中的配樂—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當她講述到男主人公對莫扎特音樂的執著以及通過音樂表現出對自由的向往時,現場聽眾無一不為之動容。伴隨著《費加羅的婚禮》中詠嘆調的響起,田藝苗老師點出了本次講座的主題,“我們看到這些電影中,許多人失去親人、失去財產、失去自由,但他們依然心懷希望,聆聽音樂,因為這世上,唯有音樂不會失去。”
正如貝多芬所說,“領悟音樂的人,能從一切世俗的煩惱中超脫出來。”田藝苗老師在講座尾聲處點明了“在音樂中聆聽幸福”的欣賞原則,令現場觀眾醍醐灌頂、感嘆不已。講座結束后,不少聽眾不舍離去,紛紛圍著田藝苗老師互動提問,而田老師也一一作答,現場氣氛愉悅,令人感到意猶未盡。
“新民晚報-上海大劇院”藝術課堂(精粹版)將繼續遵循“奉獻一流藝術作品、提供一流藝術體驗、推廣一流藝術教育”的宗旨,在之后的7場精粹課堂中,讓眾多藝術愛好者以“親民”的價格感受到殿堂級的高雅藝術。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