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溫州大劇院藝路同行將迎來“虞哈尼揚琴獨奏音樂會”。虞哈尼,90后的瑞安小妮子,中國揚琴協(xié)會會員,畢業(yè)于上海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系,先后師從游麗雅老師、劉寒力教授、成海華教授。目前是上海音樂學院在讀藝術(shù)研究生,今年年初,她加盟溫州甌劇藝術(shù)研究院,成為一名演奏員。音樂會海報上,虞哈尼坐在揚琴前,輕敲琴弦,一場令人期待的音樂會呼之欲出。
13年與揚琴相依伴
略帶稚氣的笑容加上簡單休閑的穿著打扮,這就是看起來簡簡單單、大大方方的虞哈尼。如今,在這個素質(zhì)教育的年代,學習音樂的人不在少數(shù),而潛心揚琴這種冷門學科,并立志與之一生為伴的人還為數(shù)不多。問到如何與揚琴結(jié)緣,哈尼笑笑告訴記者,“初一時,因為喜歡揚琴老師游麗雅與眾不同的氣質(zhì),而去報了揚琴興趣班。”就是如此單純的想法讓哈尼練起了揚琴。游麗雅老師覺得她挺有天賦,精心指導她,哈尼的揚琴技術(shù)提高很快,演奏越來越棒。三年后的2005年,她順利考入沈陽音樂學院附中,師從劉寒力教授,開始接受更加專業(yè)的訓練。2008年,她考入上海音樂學院,師從成海華教授。
辦音樂會推廣揚琴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13年如一日的練琴多少讓哈尼覺得有些枯燥乏味。這個有夢想的女孩坦言,她也曾因此想放棄。可是,這種半途而廢的想法也是一晃而過,“練琴已經(jīng)成了我的習慣,沒什么能夠改變的了。”一年前,虞哈尼返回老家溫州。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她萌生了在溫州舉辦一場演奏會的想法,這個想法得到了各地同行及朋友的鼓勵和支持。“舉辦這場演奏會,一方面是為了將我多年所學匯報給家鄉(xiāng)的父老與朋友,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宣傳與推廣揚琴藝術(shù),更希望能為溫州民族音樂中的揚琴藝術(shù)發(fā)展起到一點小小的推動作用。”
為了這場她藝術(shù)生涯中的首個獨奏會,她忙活了好幾個月。從定曲目到舞美創(chuàng)意,她都全力以赴。她不斷往返溫州上海之間,為她的音樂會與助演嘉賓合練。在曲目選擇上她想到了“中西融合”,有傳統(tǒng)也有現(xiàn)代的。上半場以經(jīng)典為主,協(xié)奏曲《驪山池影》開場,有揚琴與打擊樂合奏的《將軍令》、獨奏曲《瑤山夜畫》及揚琴雙重奏《覓》。
下半場,虞哈尼將為觀眾帶來揚琴的現(xiàn)代元素,《敦煌》的大氣,與鋼琴混搭的《陽光照耀在塔什庫爾干》抒情爽朗,還有她將電影《探戈課》主題曲移植到揚琴的《自由探戈》,讓音樂會更接地氣。“在中西兩種曲調(diào)的搭配下,大家聽起來會比較輕松。”虞哈尼說。演奏現(xiàn)場除了以揚琴為主導外,虞哈尼嘗試性加入了許多新的元素,包括揚琴與鋼琴、打擊樂、弦樂等新的合作形式,使現(xiàn)場的音樂元素顯得更加飽滿。
在籌劃這場音樂會的過程中,虞哈尼得到了上海音樂學院和各位老師及朋友的支持與鼓勵,她的恩師、著名揚琴演奏家劉寒力也將親臨現(xiàn)場,為愛徒助陣。
編織揚琴的音樂夢
如今,正在讀研的虞哈尼仍然是那個熱愛音樂充滿夢想的女生,只不過比以往的她多了份自信,多了份成熟。在剛剛結(jié)束的中國金鐘獎上海選拔賽上,她由上海音協(xié)推送參賽,獲得了揚琴演奏第三名。她告訴記者,她會將揚琴學深學精,讀完研究生,有機會她還想繼續(xù)讀博士。“揚琴是中國民族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樂器。音色具有鮮明的特點,慢奏時,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時音色又如潺潺流水。它的音色明亮,表現(xiàn)力極為豐富,可以獨奏、合奏或為琴書、說唱和戲曲伴奏。可是,也許是環(huán)境使然,現(xiàn)在的揚琴是個比較冷門的樂器,很少有人知道。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更多人了解揚琴的魅力,讓更多的人愛上揚琴。”
今年年初,虞哈尼加盟甌劇藝術(shù)研究院,她覺得這是一個比較理想的職業(yè),既可以堅守專業(yè),又有機會做一些創(chuàng)新的研究。她希望能在揚琴與甌劇樂曲之間找到一些靈感,為推廣和發(fā)揚這兩項藝術(shù)出一份力。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