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小提琴家,技術精湛,張力十足,肢體動作豐富,上臺幾分鐘就能吸引觀眾。也有慢熱型的,一開始不顯山露水,越往后漸入佳境,乃至滿臺生輝,全場火爆。希臘小提琴家萊昂尼達斯·卡瓦科斯便屬于后一路者。3月29日,卡瓦科斯攜手鋼琴家恩里科·佩斯光臨上海音樂廳,座無虛席的火爆上座率,證明大家對他的認可。
上半場第一個曲目是舒伯特的《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作品D574。舒伯特共寫過4首小提琴奏鳴曲,前面三首的鋼琴伴奏還僅僅是伴奏,到了第四首的D574,鋼琴幾乎與小提琴平起平坐了,所以此曲又名“二重奏”。長相粗獷不羈的卡瓦科斯,琴風卻相反,一開場溫文爾雅、四平八穩。內斂的性格加上剛開場,卡瓦科斯在某些節點上略有微小失誤,氣氛也有些平淡,不過淡中有味,可以感覺到,這是位有自己想法的“固執己見”的小提琴家。
接著是貝多芬《G大調第10小提琴奏鳴曲》,卡瓦科斯弓弦交融,盡情釋放,音色泛閃出一種迷人的金黃色。他開始真正發力了。
果然,下半場科恩戈爾德《無事生非組曲》,卡瓦科斯對作品中四個場景的描繪,真可以用繪聲繪色、抑揚頓挫、身臨其境來形容:陶醉的歡樂、怪異的葬禮進行曲、花園色迷、化妝舞會的號角舞曲?ㄍ呖扑咕拖褚晃簧{豐富的畫家,信手揮灑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生動畫面,雖然才短短的不足十分鐘。音樂會上拓展新曲目非常重要,卡瓦科斯讓觀眾換一下口味,輕松片刻,再進入收宮之作:理查·斯特勞斯《降E大調小提琴奏鳴曲》,作品18號。
老實說,我對理查的這首作品,一直沒有怎么入耳過。這次在現場,卡瓦科斯讓我真正入耳了,我甚至認為這是他感性與理性結合得最好的演奏。這是理查的青春之作,激情之作,也是他的小提琴奏鳴曲的告別之作。卡瓦科斯以這首作品結束音樂會的正式曲目,頗可玩味,這讓我想起1972年,海菲茲的告別音樂會上,也演奏過這首理查的小提琴奏鳴曲。
四首正式曲目,卡瓦科斯展現了他冷靜、理性、優雅、細膩、扎實的風格,音色柔美,滋潤而富歌唱性,弓弦之間的吻合猶如水乳交融,呈現出一種類似金黃色的色調,這是我最為欣賞的。他演奏時姿態穩健,很少有大幅度的肢體動作,一切全靠音樂說話,有一種老派風度。
不得不提他的黃金搭檔恩里科·佩斯。據說兩人除了練琴和音樂會,平時幾乎沒有交往,這次到上海,他倆既不坐同一航班,到了酒店也不住同一樓層,僅僅是藝術搭檔,但卻是真正旗鼓相當的黃金搭檔。音樂會的精彩成功,幾乎一半的功勞要歸功于恩里科·佩斯,他的襯托、對話、激發、碰撞,始終處于藝術的法度內,配合之默契,表現力之豐富,令人激賞。
音樂會的安可也是重要一環。演完理查·斯特勞斯的奏鳴曲,全場氣氛達到高潮,音樂會也已進行了兩個多小時。這次卡瓦科斯安可三曲,前面兩首都是克萊斯勒改編的西班牙舞曲,第三首小品Edwin Grasse,據說當年海菲茲在音樂會安可時拉過?ㄍ呖扑沟陌部汕,顯示出向老前輩致敬的意味,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藝術品味。(音樂周報 任海杰)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