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至12日,第二屆太平洋地區音樂院校院長高峰會議在中央音樂學院舉行。來自中國、澳大利亞、美國、日本、新加坡、新西蘭等國家的11所音樂學院的院長及各校頂尖音樂家參加了此次會議、大師班、演出等交流活動。
聚焦弦樂教育
太平洋地區頂級音樂院校聯盟于2013年由澳大利亞悉尼音樂學院院長卡爾·克雷默和中央音樂學院院長王次炤共同發起組建,期望藉此加強太平洋地區音樂院校的交流,促進專業音樂教育的發展。根據首屆悉尼大會議定,該項會議每年在不同國家和地區輪流舉行,各音樂學院的院長討論各自學院面臨的重大緊迫問題以及音樂教育的發展方向,總結、探索提高專業音樂水平的經驗與做法。
本屆峰會的主題為弦樂教育,各參會院校均派出了最強的弦樂教師代表,如中央音樂學院管弦系副主任、小提琴教育家童衛東,新加坡國立大學楊秀桃音樂學院弦樂系主任、小提琴家錢舟,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助理教授、大提琴家Victor Coo,悉尼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小提琴家奧勒·伯恩,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主任、大提琴教授李繼武,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小提琴家陳浩堂等。
峰會期間,特別安排了四場弦樂現場教學研討及演奏教學示范及大師班,各個學校的學生代表在現場課堂上領會到不同提琴學派的風格與技術特點,感到受益匪淺;弦樂教師之間熱烈討論了室內樂發展的新趨勢,展示了各具特色的教學方法、分享了各自的教學經驗;在各校優秀青年演奏家組成的聯合樂團排練、演出時,不斷地碰撞出藝術火花。
民族弦樂釋放活力
作為東道主,中央音樂學院安排了簡短而精彩的開幕式歡迎音樂會,不僅展示了該校師生高超的弦樂演奏水平,也向各國來賓展現了中國民族弦樂特有的魅力。音樂會開場,由年輕學生組成的“騏驥”三重奏組合將勃拉姆斯的《B大調第一鋼琴三重奏》演繹得深邃動人。之后,二胡演奏家、民樂系主任于紅梅與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學生“New Age弦樂四重奏”合作了一曲民族經典曲目《萬馬奔騰》,強勁的節奏將觀眾帶到了歡樂、沸騰的草原上,現場氣氛一下活躍、熱烈起來。
此次峰會期間有四場音樂會,均以弦樂演奏為主打,參會學校各自亮出了最優秀的學生組合:上海音樂學院的“棱鏡三重奏”、中央音樂學院的“琥珀”四重奏、東京藝術大學音樂學部的“Lunana”弦樂四重奏、南加州大學桑頓音樂學院的四重奏、墨爾本大學音樂學院的四重奏、奧克蘭大學音樂學院的三重奏、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的“告士打”弦樂四重奏。曲目既有勃拉姆斯、門德爾松、舒伯特、德沃夏克、理查·施特勞斯、肖斯塔科維奇的經典作品,也有當代音樂家的作品,如阿諾·巴巴賈尼亞的《升f小調鋼琴三重奏》、本杰明·布里頓的《簡易交響曲》、張朝的《圖騰》等,涵蓋了小提琴與大提琴二重奏、鋼琴與小提琴、大提琴三重奏,弦樂四重奏、六重奏等多種演奏形式。一些重奏組合努力探索新的表現形式,如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的“告士打”創意地將弦樂四重奏與舞蹈結合起來,舞臺效果更加生動、活潑。(音樂周報 徐麗梅)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