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聆賞經典”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交響音樂會
“聆賞經典”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交響音樂會開票
演出時間: 2015.10.29
演出劇場:音樂廳
演出時長:約120分鐘 (包含中場)
日期/場次:2015.10.29 周四 19:30
指揮 藝術家 演出團體 曲目 購票說明 點擊進入“2015十月經典音樂會之旅”
指揮 海科·馬蒂亞斯·福斯特
海科·馬蒂亞斯·福斯特是現今最富競爭力的指揮之一。在23歲時,他已經被任命為勃蘭登堡劇院的首席指揮。他的工作地點先是勃蘭登堡,之后更換到慕尼黑,現在工作地點是威斯特法倫,他對于古典曲目有著強烈的詮釋熱情,對于新曲目的熱情極具感染力,曲目設計也頗為新穎。 2007年,福斯特被任命為德國最大的樂團之一的威斯法利亞新愛樂樂團音樂總監。他之前的職務是慕尼黑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他在這個職位上任職長達12年,在這期間,福斯特連續指揮了超過450場音樂會,他的演出廣受好評并將樂團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他在瑞貞特·西亞特王子劇院以一系列的貝多芬交響曲為自己在慕尼黑的七年畫上了圓滿句點,與維科·馮·比洛(又名羅利奧特)合作首演的羅利奧特的《一個夜晚的指環》證明了他是瓦格納的真正詮釋者。 福斯特在歌劇指揮方面的造詣一樣出色,他為基姆高國際音樂節帶來了活力,使得此音樂節不僅僅在巴伐利亞家喻戶曉并能蜚聲海外。古特·依姆林的演出每年從世界各地吸引了大批的觀眾以及著名藝術家,這也使得福斯特與眾多歌唱家保持著合作,這些歌唱家包括:約翰·凱伊斯、波吉特-萊莫特、沃爾夫岡·普羅斯特等等。
福斯特的國際指揮生涯使其能夠足跡遍布各大洲并與各地的主要樂團進行合作,其中包括,智利圣地亞哥交響樂團、不萊梅國立管弦樂團、斯圖加特愛樂、莫斯科愛樂樂團、深圳交響樂團、哈雷國立管弦樂團、柏林愛樂樂團、臺北交響樂團、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法廣播愛樂、巴黎交響樂團、捷克布拉格交響樂團、俄克拉荷馬愛樂、漢諾威北德廣播愛樂樂團、巴勒莫交響樂團,位于慕尼黑的巴伐利亞國立管弦樂團、臺灣交響樂團、巴塞羅那大劇院管弦樂團、以色列交響樂團、柏林的廣播交響樂團以及北京的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他合作過的藝術家包括約瑟夫·卡列亞、喬瑟·庫拉、安吉拉·喬治烏、芭芭拉·芙麗托莉、羅蘭多·維拉澤恩、珀拉絲基、希爾加德·貝倫斯、露娜德芙、伊芙琳·赫利契烏斯、齊格弗里德·耶路撒冷、雷尼·科羅、約翰·特雷立文、彼得·克拉文尼斯、艾琳娜·葛蘭莎以及其他。
藝術家 李飚
李飚作為世界音樂舞臺上為數不多的全職打擊樂音樂會獨奏家,以他對打擊樂獨奏的獨特悟性和演奏風格,被國際輿論認為是世界范圍里當代最優秀的打擊樂獨奏家之一。
李飚出生于中國南京,五歲開始學習音樂。1982年進入北京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學習打擊樂器。1988年畢業時,作為中國首位公派打擊樂學生,被文化部選送到蘇聯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國立音樂學院隨斯留基業夫教授學習。畢業時,獲俄羅斯國家一級音樂碩士文憑。1995年,獲德國國家文化基金會獎學金,并在慕尼黑國立音樂學院彼得·薩德羅教授指導下完成大師文憑。學生時期,他曾在許多音樂比賽中獲獎,包括第一屆國際達布雷申打擊樂比賽銀獎。他是首位在國際音樂比賽中獲獎的華人打擊樂演奏家。
李飚曾在諸多世界著名音樂節中獨奏演出,并同世界上許多樂團成功合作,如: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倫敦愛樂樂團、班貝格交響樂團、維羅納歌劇院、捷克愛樂樂團、里昂愛樂樂團、北德廣播樂團,法國蒙佩列爾歌劇院、葡萄牙古本江交響樂團,馬賽愛樂樂團、意大利托斯卡尼尼交響樂團、匈牙利李斯特室內樂團、香港管弦樂團、波蘭廣播交響樂團、保加利亞國家交響樂團、中國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北京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澳門樂團、香港中樂團、新加坡華樂團等等。合作的指揮家包括:姆斯基斯拉夫·羅斯特羅波維奇、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勞倫斯·福斯特、喬納森·諾特等,演出足跡踏遍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李飚多次在歐洲最影響的古典音樂專欄節目“重視古典音樂”中演奏打擊樂協奏曲,百代(EMI)、Teldec等著名公司錄制了他的唱片。應中央音樂學院邀請,李飚于2003年成為該校打擊樂教授,2006年被柏林漢斯-埃斯勒國立音樂學院聘為打擊樂教授,成為第一位在世界頂級音樂學府擔任教授的華人打擊樂家。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閉幕式上應邀進行表演及閉幕式的音樂前期錄音,2008和2009年,李飚帶領其打擊樂團在完成中國12個城市巡演。2009年4月-5月,李飚在歐洲的8個國家演出32場音樂會,被國際輿論稱為了一次跨時代的巡回演出,2014年5-6月,李飚帶領他的打擊樂團首次踏入南美舞臺,并進行了為期三周的巡演,此次巡演貫穿南美眾多著名劇院,從烏拉圭國家劇院、智利圣地亞哥國家劇院、巴西里約市立劇院,再到有著世界三大劇院之一的阿根廷科隆大劇院、巴西圣保羅音樂廳和哥倫比亞波哥大市立劇院。樂團所到之處均座無虛席,受到南美聽眾的熱情追捧。
2008年,李飚榮獲奔馳汽車AMG生活雜志“國家精神創造者榮譽獎”,2009年榮獲《芭莎男士》“2009中國品位成功年度人物”。
從2010年開始,李飚受邀擔任梅賽德斯-奔馳國際音樂節和中國國家大劇院國際打擊樂節音樂總監,2014年,李飚被聘為中國歌劇舞劇院交響樂團藝術總監。
演出團體 中國國家交響樂團
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直屬于文化部,是中國最優秀的職業交響樂團之一。樂團下設交響樂團、合唱團、北京音樂廳三個藝術生產單位。自1956年,中國的國家樂團——中央樂團成立至今,這支中國交響樂的“旗艦”樂團已經挺立潮頭、揚帆遠航了半個多世紀。歷屆國家領導人對樂團的建設與發展給予了親切的關懷。樂團于1996年重組后,更名為中國國家交響樂團。
樂團始終堅持通過嚴苛的業務考核選拔最杰出的華人演奏家,其中不乏國際、國內大賽的獲獎者,這些音樂家的云集為樂團注入了無窮的能量。上世紀,著名的中國指揮家李德倫、韓中杰、嚴良堃為樂團業務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進入新時期,在國際音樂界贏得聲譽的華人指揮家陳佐湟、湯沐海、邵恩承前啟后,為樂團發展作出了貢獻。
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具有良好的演奏技術與藝術修養,且涉獵的曲目廣泛。樂團除了在西方經典作品方面擁有大量保留曲目外 ,對當代作曲家新近創作的現代音樂也有著令人信服的詮釋能力。同時,樂團注重中國作品的創作與推廣。鋼琴協奏曲《黃河》就是由樂團創作并首演,指揮大師嚴良堃執棒的冼星海《黃河大合唱》則早已成為該作品的權威范本。近年來,樂團堅持推出“龍聲華韻”系列音樂會,為推廣和弘揚杰出的華人作曲家及優秀作品做出了積極貢獻。
樂團保持著與世界頂級音樂家合作的良好傳統。曾與樂團合作過的藝術家包括:指揮家卡拉揚、奧曼迪、小澤征爾、羅日杰斯特文斯基、迪圖瓦、普拉松、丹尼爾·哈丁等,演奏家大衛·奧伊斯特拉赫、梅紐因、斯特恩、穆特、沙漢姆、約夏·貝爾、呂思清、寧峰、馬友友、王健、殷承宗、阿格里奇、郎朗、王羽佳、林德曼、梅耶等,歌唱家朱塞佩·佳克米尼、何塞·卡雷拉斯、凱瑟琳·巴特爾等。奧斯卡獲獎紀錄片《From Mao to Morzat》中有一部分很好的記錄了樂團與藝術大師的良好合作與深情厚誼。
樂團為《陽光燦爛的日子》、《無極》、《激情燃燒的歲月》、《士兵突擊》等眾多電影、電視劇,以及2008年北京奧運會、全國兩會等大型活動錄制音樂。世界著名的EMI(百代)、PHILIPS(飛利浦)唱片公司為樂團錄制了多張CD并向全球發行。中國國家交響樂團每年保持近80場音樂會的藝術生產,巡演足跡遍及全國。樂團自上世紀起,就率先開展了送音樂到基層的藝術實踐,將交響樂藝術送到學校、部隊,甚至田間地頭。
除了為廣大國內聽眾奉獻精彩演出,樂團也成功出訪至歐洲、亞洲、澳洲、北美洲的各主要國家和地區。西方聽眾驚嘆道“在交響樂王國的世襲領地中,毫無疑問的發現了一位強有力的新成員”,韓國媒體評論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為“亞洲最杰出的交響樂團”、“十三億中國人民的驕傲”。“2010世界交響樂團音樂節”音樂會、“2013亞洲管弦樂團藝術節”音樂會均由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奏響。
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現任團長為著名作曲家關峽,首席指揮米歇爾·普拉松、首席常任指揮李心草、榮譽指揮湯沐海、首席客座指揮邵恩、特邀指揮陳燮陽,樂隊首席劉云志、樂隊副首席趙坤宇。
曲目
第五交響曲 馬勒
協奏曲 Joseph Schwantner
指揮:福斯特
打擊樂:李飚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