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吹出美妙動聽的笛音,需要正確的呼吸方法和口形。要吹出笛子的高音、低音、強音、弱音,需要呼吸與口形的變化相互配合協(xié)調(diào)一致。
在吹奏中首先接觸到的是笛子每個發(fā)音孔(包括筒音)的緩吹(平吹)和急吹(超吹)的呼吸與口形的相互配合問題。吹笛子最低的七個基音時,從全按的筒音向上到第六孔用緩吹(平吹)的方法,這時呼吸肌肉組織的收縮力較小,”風門”比較放松,呼出的氣流較粗,速度較為緩慢、平穩(wěn)。
吹比七個基音高八度的音時用急吹(超吹)的方法。這時呼吸肌肉組織的收縮力加強,氣的壓力增大,“風門”相應縮小(自我感覺保持圓形,不是用上下嘴唇向兩旁拉來壓縮“風門”,而是兩嘴角向中間收,增強嘴四周向中間收縮的壓力),控制“風門”的嘴勁加大,呼出的氣流急促有力。
當吹比基音高兩個八度以上的音時,則在急吹(超吹)的基礎上,再加強呼吸肌肉的收縮,進一步加強嘴勁和加快“口鳳”的流速。
初學者開始可進行吹長音的基本練習,從最低的筒音開始,一口氣吹一個音,逐一向上,直到最高音。要注意姿勢、呼吸方法和口形的正確,使每個發(fā)出來的音都均勻、飽滿、響亮,切忌顫抖和忽高忽低。使用急吹(超吹)的方法吹奏高八度的音時,要注意呼出的氣流速度加快、嘴勁加大、口風更急的變化,使高音吹準,音色明亮、結(jié)實。
音是否準確,首先要有音高、音程的概念(聽音能力),平時要加強視唱練耳的訓練。
吹笛子的口勁(嘴勁)、口風和風門是隨著音的高低不斷變化的。吹低音時口風要粗而緩,隨著音的逐步升高,口勁也逐漸加強,口風流速加快,風門逐漸縮小。所以在練習中一定要找到緩吹、急吹的口勁、口鳳和風門的相應位置,因為它們對音準有直接的關系。當呼吸肌肉力量不足、口勁不足、口風流速不夠時,音就會降低;當呼吸肌肉和嘴部肌肉過分緊張、口風過大時音就會升高。一般來說,吹低音,沖一沖音就偏高;吹高音,由于嘴勁不足,松一松音就偏低。
初學者吹奏時,開始會有頭暈和嘴酸痛的現(xiàn)象,這都是正常的,如果呼吸方法正確,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便會逐步減輕和消失。開始練習時可每次吹二十分鐘,然后休息一刻鐘。
竹笛既能演奏強烈、激昂、奔放的音調(diào),又能演奏優(yōu)美、典雅和如泣如訴的樂曲。
氣息控制是竹笛表現(xiàn)各種感情的重要一環(huán),它要求吹奏者在表現(xiàn)樂曲內(nèi)容時,使口勁、口風、風門以及它在吹孔上靠前靠后的位置變化和音量、音色、音準達到全面、細微、熟練、完美的配合。它們的相互關系和自然規(guī)律如下:
口勁足時,音量強,音要高,音色結(jié)實;.口勁松時,音量弱,音要低,音色柔和;.口風急時,音量強,音要高,音容易發(fā)噪;.口風緩時,音量弱,音要低,音色較優(yōu)美;.風門大時,音量強,音要高,音色飽滿;.風門小時,音量弱,音要低,音色纖細;.風門位置向里(即唇部向前,蓋住吹孔使氣流向下),音量弱,音要低,音色較純;.風門位置向外(即唇部向后,離開吹孔,使氣流向前).音量強,音要高,音色噪。
氣息控制的要求是:
音量能強能弱;.音準做到強而不高,弱而不低;.音色做到強而不噪,弱而不虛。
了解了上述八種關系,要達到氣息控制的三個要求就必須做到:
口勁松,口風緩,風門大,風門位置向里,使音量強而音色不噪,音不升高。
口勁足,口風急,風門小,風門位置向外,使音量弱,音色不虛,音不降低。初學者首先要將笛子音量、音色全部吹出來,堅持最基本的長音訓練,不要急于練習氣息控制,以免分散精力。等熟練掌握基本吹奏法和有一定運氣功夫后,再逐步練習氣息控制。
在吹奏笛子中有幾個方面的原因會引起音不準:
聽音能力低,音準概念差;.演奏技術不熟練;.笛子本身音不準。如屬聽音能力問題,就要先學習視唱練耳,提高辨別音高的能力。若是演奏技術不過硬,就要加強基本練習。若是笛子問題,就請有經(jīng)驗的人進行試調(diào)和修理。不要沒搞清原因就將笛子這里挖挖那里捅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