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準確判斷旋律調式、調性,找出主音、屬音、下屬音及其構成的正三和弦,如F大調可以標出“F、B、C”,開始只用這幾個三和弦試彈一下,然后在局部換用副三和弦等。注意考慮好“外聲部和聲框架”是否良好。反復試聽,逐步用和弦標記加以記錄。
2. 要對樂曲進行分析,要逐句逐段分析。分析其風格、體裁與旋律的特點等,采用固定唱名法試奏,首調唱名法聽覺感受,這樣既保證視奏顯得簡便, 又使視唱富于旋律感和調式感,便于分析和選擇和弦。
3. 確定多指和弦編配恰當的密度,宜疏不宜密,一般每小節只配一個和弦,甚至幾個小節才配一個多指和弦。
4. 做好樂句結束、全曲結束句的和弦編配對全曲演奏特別重要。樂句結束多選用不穩定和弦(IV、V)作半終止,已造成樂句的不完整性與尚待繼續發展的狀況。段落或全曲結束多采用屬七和弦和主和弦連接與結束處強拍上作“正格終止”。以強調和聲結束感和穩定感。
5. 按“視奏”指導部分設計規律,做好音色、節奏、指法的設計工作,多談多聽,多加選擇。
6. 基本編配完成后,多在琴上試彈,對全曲的音響效果視聽、調整,以求達到最佳境界。
編配和弦是綜合運用音樂知識的過程,是充分發揮創造能力的過程,任何旋律不可能只限一種伴奏方式,豐富多彩的和弦作為音樂的組成部分,為藝術事業撐開豐富多彩的天地。讓我們共同耕耘、共同摘取豐收的果實。
740)this.width=740"> 納格拉,清代史籍中稱哪噶喇、奴古拉,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棰擊膜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