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運弓教學法
小提琴演奏是通過弓毛與琴弦產生摩擦使琴弦和共鳴箱發生振動而發音的,因此,掌握正確的運弓方法是形成良好音色的前提條件。要使小提琴形成良好的共鳴與干凈的音色,在運弓過程中琴弓與琴弦應該始終形成90°角,即琴弓垂直于琴弦運行。同時,運弓時手臂和弓桿應再同一平面上進行,而不能出現上下搖擺的動作。 由于成人與兒童的生理與心理都存在著差異,因此,針對成人較強的理解力及理性思維能力,運弓的教學可以進行分步講解:
運弓大致可以分為三段:下半弓、中弓和上半弓,不同弓段由不同的肢體參與。 上半弓下弓的運行,大臂基本不動,應該以小臂和手腕的動作為主。下弓時上臂稍往前伸,但是手臂不能完全呈直線,仍需保留一定的弧度。手腕隨著下弓略下凹。上弓時小臂做向上推的動作,手腕由下凹的姿勢逐漸放平,大臂仍保持不動。 在演奏中弓時,上臂不動,小臂和、手腕及手指參與其動作,由小臂發力,手腕和手指被動地配合做同一平面的運弓動作。 在下半弓的運弓動作中,整個手臂都要參與到其中。上弓時由大臂主動上推,手腕放松,隨著同一平面的運弓方向略微上拱,手指彎曲做出“抓”的動作;下弓時上臂稍向后退,手腕由上拱的姿勢逐漸放平,手指呈“放”的感覺。 上述運弓動作的分析對兒童來說較難理解、接受,因此,對兒童主要采取接觸、模仿、鼓勵、重復、增加、改進和完善的步驟,通過肢體觸摸,反復引導兒童從肢體上感受正確的運弓動作。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采用直弓器等輔助工具來固定出正確的姿勢。
四、左手手指的技能練習
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不論是對成人還是兒童來說,基本功練習都是必不可少的,左手的靈活性和獨立性是良好技能的基礎,因此針對左手的入門練習,筆者總結了出以下訓練方法,主要分為三個步驟:
1、左手的手指操訓練。左手輕握拳,拇指在外,從食指開始,每個手指彎曲獨立做抬指的動作。應注意的是: 無名指的訓練必須帶上小指,即與小指同時進行。這一練習的目的是鍛煉指根發力及每個手指的獨立性。
2、琴身上的抬指練習。夾琴動作準備好,左手手臂往右,即往“里”翻轉,左手虎口包住右邊琴身,其余四指彎曲在琴身上“站”好,每個手指單獨做抬指的動作。需要注意的是:必須用指肚敲擊琴面,每個手指如同一把小錘子,可發出清脆的敲擊聲。
3、指板上的抬指練習。做好持琴動作后,與第二步驟的方法一樣,在指板上進行抬指的練習,這一步驟需要保留指。同時,跟著節拍器進行練習可以達到良好的效果,速度從慢到快,一拍一下或者兩下,再逐漸增加至四下。
對注意力較難集中的兒童來說,以上方法在時間安排上盡量用較短的時間,貴在堅持,可將這些練習融入到平時的生活中,例如可利用看電視的時間進行手指操的訓練。或讓家長也參與到其中來,讓孩子產生競爭意識,從而使兒童在游戲中完成較為枯燥的機能訓練。而成人則擁有較強的自控能力,在進入更為復雜的學習之前,通過這些簡單的、有針對性的練習,使手指的機能可以在短時間內發揮出最大潛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萬事開頭難”,不少人在學習小提琴的入門階段因為各種因素養成許多不良習慣。要想在日后的學習中改正“壞毛病”,將是一項艱難的任務。有些教師認為,業余的小提琴學習只要讓學生學會拉一些曲子,保持興趣就好,于是忽略的入門的各項基本功訓練。而在筆者看來,保持興趣固然重要,但是正確的持琴、持弓、運弓等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試想,一個連站姿都不正確的學生能演奏出多好的音樂?因此,每個優秀的教師都應重視小提琴入門階段的教學,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掃清不必要的障礙。
參考文獻:
[1]洛秦主編.小提琴藝術全覽[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7.
[2]彭淑芝.小提琴學習問與答[M],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9.
[3]趙薇.小提琴基本功口訣60條[M],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7.
[4]李婷婷. 試論高師小提琴教學與兒童小提琴教學的差異[J].藝苑. 2009年第6期.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