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 緩掃拂
所謂緩掃拂,是指速度較慢的掃拂,食指依次從弦上過,如林掛。
2. 2. 1 林掛
演奏時食指從纏線至子弦順序過,四條弦先后清晰的發音,如《瀏陽河》開頭的第一個指法便是,運用此技法表現了流水般的意境。
3. 掃拂技巧運用
3. 1 武曲
琵琶武曲,指的是用形象鮮明的音樂語言來表現有一定故事情節,氣勢較宏偉,結構較龐大的樂曲。琵琶武曲中,技巧是音樂形象的具體塑造者,因此會大篇幅地使用各種掃拂技巧。具體的掃拂技巧的演奏要求要從音樂的情節發展中來看,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十面埋伏》中掃拂技巧的運用。
《十面埋伏》是琵琶著名的傳統大套武曲。以其獨特的音樂表現力聞名于世。樂曲內容壯麗輝煌,風格雄偉奇特,在古典音樂中是罕見的。這首樂曲是根據公元前202年楚漢該下(今安徽靈壁縣東南)進行決戰時,漢軍設下十面埋伏的陣法。從而徹底擊敗楚軍。迫使項羽自刎烏江一歷史事實加以集中概括譜寫而成的。《十面埋伏》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繪聲繪色把將刀光劍影的古戰場,刻畫得栩栩如生,樂曲重點是在埋伏的烘托的及壯觀,戰爭場面的描寫。說《十面埋伏》中掃拂技巧的運用,那是太多,用掃拂技巧來體現武曲的戲劇性是他的強項。
4、《十面埋伏》全曲分十三個段落,都有標題,可歸三部分:
第一部分:寫漢軍戰前的準備及漢軍的陣容。
(1)“列營”為全曲序引,表現現出征前的金鼓戰號齊鳴,眾人吶喊的激勵場面。音樂由散漸快,節奏自由和富于變化,故事懷節一個開始就用激烈的“拂輪”手法渲染氣氛,頓覺殺氣重重,馬上就要狼煙四起,此處的“拂輪”入弦要深,用力要猛,有一定難度的是在入弦深的基礎上下弦的速度要快,手指離復手要近,產生剛毅尖銳的音樂效果,結合以上演奏得到音響效果讓人肅然起敬,相當有震懾力,開頭拂輪的效果會影響到整響到整曲的演奏氣場,因此一定要在通曉知識的基礎上多加實踐練習,直到可以為止。“拂輪”后接“連續掃拂”,“掃拂“的進行在速度上要由慢漸快,弦數由少極多,力度由弱漸強。
(2)“吹打”,“吹打”段主要運用的是輪指,音樂情緒是漸強的,因此,到了最后一次反復第二段的音樂主題時,變成了掃接輪,其中的掃弦力度要做漸強,入弦由淺到深,速度都要快,演奏時成45度角,要注意整體音色的和諧。
(3)“點將”此段無掃拂技巧。
(4)“排陳”由遮分開始做漸強,到最后來每拍的第一個音轉換成大掃,隨著音樂的進行漸強。此處的掃弦入弦要淺,速度要相當快,下弦角度應大于之前的60度為好,手離復手遠,以此來達到輕快干脆的音響效果,表現戰士們訓練有序,颯爽排陳風姿。
(5)“走隊”音樂與前有一定的對比,用“遮、分”和“遮劃”手法進行一步展現軍隊勇武矯健的雄姿。此處的演奏方法與第四段的同、重在表現戰士們訓練有序、颯爽走隊的風姿。
第二部分:描寫楚漢戰場上士兵相連、刀光劍影的場面
(6)“埋伏”段表現決戰前夕夜晚,漢軍在垓下伏兵、氣象寧靜而又緊張,為下面兩段作鋪墊,這一段要表現的是由慢漸快、由遠漸進的急促腳步聲,一旦找到埋伏便迅速蹲點,這也就是樂曲中在一段長音樂節后按一個拂輪的原因。此段的總體音色一定要清晰,拂不宜太強,在密集清晰的音樂中,描繪月光下,劉軍拖數十萬人馬悄無聲息的布置好,并神秘的等候的場景,看似平靜,但其實已殺氣重重,十面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