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結構類型
曲牌結構
一個曲牌的獨立演奏;一個曲牌的反復變奏;多個曲牌的聯綴;在簡短的引子和頭子后,接一個充分發展變化的曲牌(民間把這部分叫做“溜子”);在“溜子”結構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曲牌聯綴中回旋、循環的特點等。
曲牌不同,鑼、鈸的打法也就不一樣。如馬鑼有單鑼、花鑼之分;土鑼有敞鑼、逼鑼、悶鑼之別。鈸則分亮打、悶打、側打、揉打、擠鈸、蓋邊等。演奏時,四種樂器以馬鑼為中心,頭鈸二鈸交錯敲擊,土鑼適時插入,巧妙配合,可以打奏出輕重緩急有序、抑揚頓挫有節,神韻兼俱的“導板”、“揚歌”、“穿號兒”、“雞婆唱蛋”、“陽雀叫春”、“猛虎下山”、“龍擺尾”等優美曲牌。
曲譜分類
有文譜、武譜之分,文譜用于紅、白喜事禮儀,武譜用于除用于喜事之外,還用于玩燈(舞獅、舞龍)等。
風格特點
打溜子風格古樸,節奏鮮明,旋律優美,曲調多變,被稱為“土家族的交響樂”。在我國少數民族器樂藝術中,打溜子獨特的組合、精湛的演奏技藝自成系統,具有極大的代表性。它不僅能為民族學、社會學的研究提供不可忽略的重要材料,也可作為音樂學中音色旋律學研究的極其珍貴的原生性文化標本之一。
當代影響
1949年以來,打溜子先后被國家藝術團體介紹到美國、德國、波蘭、俄羅斯等國家,產生了強烈反響,引起巨大轟動。
自20世紀70年代初以來,五峰文藝工作者在五峰土家打溜子的搜集整理、推陳出新方面做了大量地工作,1986年6月,中國音樂學院赴美演出中國古代音樂,將永順土家族溜子曲目《錦雞出山》作為每場的壓臺節目,場場掌聲不絕,為中華民族爭得了榮譽。
1998年,湖北電視臺《人物春秋》專題部對五峰土家打溜子做了專題采訪拍攝,并分別于同年6月18日、25日在湖北衛視頻道播映,進行宣傳報道。
2001年,五峰縣“文廣局”選送的器樂作品《打起溜子迎稀客》分別榮獲全省首屆楚天蒲公英獎(音樂金獎);全國第二屆蒲公英獎(音樂銀獎)。
1985年,參加德國,意大利、荷蘭、瑞典四國藝術節并列美國紐約演出,被《紐約時報》稱之為“風靡全紐約的中國民樂曲”。
1987年,參加在波蘭舉行的第六屆索斯諾維茨國際民間歌舞聯歡節和第十九屆扎科潘內山區國際民間文藝競賽,集體榮獲銅杖獎。
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13年,被邀請參加澳門元宵慶典。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