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巴赫《c小調前奏曲與賦格》(平均律第一冊)。前奏曲中有4次速度的變化,這是巴赫本人標明的要求,Allero ,presto,Adagio,Alle-gro,是必須要做出來的。彈奏其快板千萬不要太急,必須十分穩當自在,應表現出一種結構的美。賦格曲可處理得生動一些,連、跳的處理須十分統一,才能有說服力。
3.貝多芬《G大調第10奏鳴曲》(0p.14 No.2)。這首曲子如內心的傾訴,娓娓道來,十分動情。要掌握這種心態,必須研究和了解貝多芬:學生經常彈得太慢、太拖,缺乏內心感覺,缺乏應有的音樂傾向、樂句表情,猶如一杯淡而無味的白水,彈的根本不是“貝多芬”。如果又無內心感覺,又缺乏應有的動力,雖然選了一首“容易的曲子”,但卻作了失敗的演奏。其實這首奏鳴曲在音樂表現上比第4套的《降B大調奏鳴曲》(0p.22)更難,所以考生在選用時應注意到這一點。
4.汪立三小奏鳴曲《在陽光下》。這首樂曲表現了在明媚的陽光下兒童的盡情歡樂與嬉戲。彈奏時要注意觸鍵的精致與彈性,以及連跳與強弱的變化。左手部分應均勻,平展如水面或草地,千萬不能粗糙或崎嶇不平。
5.肖邦《幻想即興曲》。彈奏這首樂曲要突出其幻想性與即興性,音樂土要做到流暢起伏、隨興所至。技術難點在于雙手的4對3與2對3,以及手指的流利和對各種位置與力度的適應。
(二)第4套曲目。與第3套相比選彈的人少一些,但在北京以外用的人似乎較多
1.莫什科夫斯基練習曲第11首。這是一首非常輕盈、敏捷的音樂會練習曲,需要非常流利、輕巧的觸鍵,切忌笨重、結實。彈奏時要抓住節奏點,一觸即發地彈出透亮的點來,其他音則平滑輕松,依靠慣性動力而過。
2.巴赫《d小調前奏曲與賦格》(平均律第2冊)。其前奏曲非常生動、積極,節奏鮮明,具有很強的動力。學生常出現的毛病是:太平、太溫,裝飾音不正確。賦格曲的主題要彈得連貫并一氣呵成,要以樂句把曲子組織起來,切忌孤立地死打拍子,把曲子弄得支離破碎。
3.貝多芬《降B大調第11奏鳴曲》(0p.22)第1樂章:這是一首充滿朝氣、活力和精神的快板樂章,是具有典型的貝多芬式的追求和動力的樂曲,因此音樂上較好理解。在技術上,分解八度和八度齊奏有一定的難度,要認真練習和克服。
4.肖邦《降G人調圓舞曲》(0p.70 No.l)。這是非常華麗的圓舞曲,難在快速并大跳,因為位置非常開張,故要求準確性。學生往往放慢很多速度,彈得勉勉強強,這就說明其能力不夠十級。所以,明確地表現出該曲的特性是首要的目標。
5.孫以強《谷粒飛舞》。這是一首托卡塔式的樂曲,彈奏時要十分清晰,平均,情緒要非常歡快,充滿了豐收的喜悅。曲中雙手的交叉重復和在快速音流中突出旋律都是難點。
(三)混編第1套曲目。這套曲目用的時間已較長,因此更為大家熟悉,所以選用的人也不少。
1.莫什科夫斯基練習曲第2首。這是一首熱情洋溢的曲子,音樂性十分強。雖是一首左手有快速音流的練習曲,但右手的和弦要作為曲調來彈好,故更為不易。考生必須有全身的協調一致、通暢用力的功底,才能彈好。彈時注意音樂的強弱變化和起伏,所有的曲調性因素都要尋找挖掘出來,才能使全曲始終充滿音樂性。
2.巴赫《降B大調前奏曲與賦格》(平均律第1冊)。這首前奏曲兩手交叉,要彈得非常清晰、均勻、靈活、精致。后半段的和弦猶如管風琴,要彈得豐富、洪亮,并配合好踏板。賦格的主題要處理好連、跳,并在全曲中統一起來,音樂性質可以生動、果斷一些。
3.貝多芬《c小調“悲槍”奏鳴曲》。這是一首在音樂、節奏、技術上都具有相當難度和深度的樂曲。Grave段落,4拍的節奏可先數分拍,首先把拍子弄準確,才談得上進而表現音樂,節奏的自由也必須在明確節奏的基礎上:Allegro段,每小節數兩拍,分解八度嚴格定數,并認真閱讀譜上要求的強弱與漸強、漸弱,這些都是表現該曲音樂的基礎和根本。由于這首曲子要說的內容太多,在本文內不可能一一說明,所以只提出一點“萬物之初,先有節奏”,節奏要弄得很好,也就是成功的保證。
4.李斯特《夜鶯》。這首樂曲最不容易處,是在很多華彩中問要把其旋律和樂句表現出來,突出并連貫起來,否則就會彈得一盤散沙。在技術上對4,5指的靈活和獨立,分解和弦的放松和自如,華彩小音符的輕捷和流利也都需逐一仔細練習,認真對待。
5.郭志鴻《云南民歌組曲》選段。所選的“夜林”、“桅子開花”、“春舞”這3首曲子,正好是快、慢、快的安排,成為一組獨立的演奏曲目。由于作者采用了現代和聲手法,彈慣了古典曲日的學生初練時也許感到不太習慣,但是在深人練習后,就會體會到這幾首小曲鮮明的形象與意境和音樂上的趣味。
我認為,只要是踏踏實實、循序漸進的學琴者.在具備了十級的彈奏能力時,能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感受、理解并表現音樂的內容與風格,就肯定能取得進步與較好的成績。
鋼琴(piano forte或forte piano),簡稱piano,是一種鍵盤樂器,用鍵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