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升(中央民族樂團著名作曲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央民族樂團從前些年到現在有一個發展歷程,團內和團外都有目共睹。這些發展,這些成績,跟我們聽到的評論家、觀眾的反饋有密切聯系。我們有時候也在反思,我們過去可能走了一些彎路。其實民族音樂,更容易被中國的觀眾接受,之所以我們以前沒有很多觀眾來關注國家一流的民族樂團,原因就是我們本身沒有做好。以前流行一句話,民族音樂就是老三篇,什么《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十面埋伏》這些東西。確確實實我們民族音樂的經典非常好,但是有些東西要具備一定的時代性。如果拋開這個東西,我們老抱著老祖宗的飯碗,這個飯就會變質。
我們調整方向,近幾年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我們的定位是這樣,要保持你的藝術性,要保持你的思想性,保持“兩性”的情況下,一定要跟觀眾密切結合起來,就像一盤菜,一定是色香味俱全,一定要本著好聽、好看、好玩的原則來設計和創作!
許京生(國家圖書館干部、觀眾代表):我作為一個普通的觀眾代表參會,談談自己的感想。首先說《印象·國樂》,這個節目形式比較新穎,演出的技藝也很高超。我認為作為普通觀眾,是認同這種形式的,視覺的效果也超出預想,以前音樂會的演出服裝比較單調,清一色的演出服,現在演員穿上更民族的服裝,這種形式很好。這臺節目讓演奏者說話,這個創新不錯。
第二個說說《中國夢隨想》。序曲多聲部呼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這種顫音共同營造一種夢幻的氣氛,給人比較深的印象。第二樂章《海天筑夢》,長笛與簧管樂器交替配合,表現出高原兒女歡快喜悅的心情,合唱表現出中華兒女寬廣的胸懷。第三樂章就是在旋律和聲節奏等方面加入許多比較時尚的元素,使樂隊具有時代感很強的朝氣蓬勃的氣氛。
陳乾(《中國藝術年鑒》編輯):我上學期間做過一些關于文化部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文藝展演的研究,對這個展演有特殊的感情。上世紀50年代以來,文化部主辦全國音樂周,引發了國內音樂展演熱,各個城市的音樂季活動遍地開花,如“上海之春”“哈爾濱之夏”等,每年都有豐富的演出,推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
2014年國家藝術院團的演出季,我想對兩部戲說一下自己的想法。先說東方演藝集團《勞動創造幸福》。這個節目讓我想起一個很老的話題,就是群眾歌曲和大眾音樂生活的關系。顧欣董事長說要跟市場結合,跟群眾結合,跟聽眾結合,這可能是東方演藝集團的作品非常接地氣的原因。以勞動為題材,看起來是新的,其實是一種回歸,上世紀50年代歌頌勞動的作品十分繁盛。對勞動和對勞動者的歌頌,就是讓音樂回到本質,回到群眾的生活,回到社會勞動。音樂有其功能性,政治功能不可回避,但是弘揚主旋律和讓更多人接受并不矛盾。
瓦格納的作品采用北歐的神話,時間長,人物多,瓦格納也用了很多錯綜復雜的符號,編排這個作品,更甚于法國和意大利歌劇的難度。
瓦格納以哲學家自居,而《尼伯龍根指環》又是最能代表瓦格納式思辨性的作品,這部作品對演職人員的要求是何等嚴苛!瓦格納以交響樂思維寫歌劇,將人聲和樂隊完美地結合,而管弦樂團的作用除了營造氣氛、推動劇情之外,更多的時候像是扮演了電影中旁白的作用。管弦樂展現出解讀者的姿態,它是整部戲中歌唱和戲劇在銜接、融合之時的引領者和潤滑劑,是瓦格納交響思維最直接的體現。由俞峰先生擔當指揮的管弦樂隊陣容強大,將整部歌劇的戲劇表現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伍嘉冀(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作曲家):我們為什么要選擇歌頌勞動這個題材?因為東方演藝集團是一個改革開放試點,跟其他社會團體合作,合作單位是北京市總工會,他們本來想搞一臺慶祝節日的演出,想得很簡單,是要寫一個主題歌。但后來深入探討的時候,就發現,目前真正關注勞動者的歌曲創作非常非常少,這是空白,我們決定填補空白。
本來如果搞一臺文藝晚會,唱唱咱們傳統中耳熟能詳的歌《我為祖國獻石油》、《咱們工人有力量》等。但我們一分析根本不對。我們上學時候的歌曲的語體,包括音樂語言,讓現在的工人去唱,他是從心里唱出來的嗎?現在的勞動者面對的是社會改革、時代進步,是釋放生產力,使我們國家達到世界的NO.2。這一過程當然很復雜,會存在一些問題,但是要不要歌唱這一歷史過程中的勞動者?
我們不是簡單重復過去,是一種堅定的創新。內容上的創新在哪兒?舉兩三處。第一,就是咱們國家改革開放以后,知識分子從“臭老九”,回歸到勞動人民隊伍里,但是有歌嗎?沒有。工人農民掄著大錘干活,好寫,有藝術形象。知識分子的形象表現起來則有一定難度。我們這次有寫知識分子的歌,叫《我想對你說》。第二個,就是真正寫打工者的《京城望月》。創新是在哪兒?本身是信天游的風格,但如果只是信天游,比較悠長,或者有點悲傷,這個力度不夠,我把信天游和秦腔結合起來了。我特別要強調《中國造》,現在中國成為世界的NO.2,就靠中國造。中華民族的勤勞智慧,跟政治有關系,但更深是民族的基因造就,早晚有一天會在一個合適的環境下興旺起來,《中國造》涵蓋了這個意義。
我從畢業到現在,幾十年來什么都寫,交響樂、流行音樂全寫,但是《勞動創造幸福》是我感覺特別淋漓盡致的一次,還要補充一點,就是我當過4年工人,有生活體驗。
呂育忠:今天的會開得非常成功,專家們不僅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同時也對各院團的藝術創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我們一定認真總結這次研討會的成果。
(本版文字由中國文化報記者楊曉華整理)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