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過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淄博劇院門前小廣場的淄博市民總會在此駐足。一位觀眾趕了20多里路來此觀看“永遠的輝煌”——第十六屆中國老年合唱節之后說道:“盡管演出的都是業余的團隊,但唱得不比專業的差。”
“永遠的輝煌”——中國老年合唱節是文化部加強老年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的群眾文化品牌活動,自1999年創辦以來已成功舉辦15屆,成為全國老年人展示才華、抒發情感的重要平臺。本屆老年合唱節共有來自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61支老年合唱團隊參加,參演人員近3000人。
西藏“珠穆朗瑪”合唱團的40多位老年人,坐了60多個小時的火車來參加合唱節。團員索朗平措說:“我們退休以前都是歌舞團的演員,退休后能在合唱團繼續發揮自己的特長,我們感到很高興。”從廣西來的南寧市青秀合唱團主打少數民族歌曲,團長吳志生說:“參加合唱團,唱歌唱得會上癮。”他認為目前少數民族歌曲在合唱作品中比較少,而且推廣起來比較難。1997年成立的陜西省藝術館老三屆知青合唱團依托西安這座古城的文化特色發展自己的隊伍,指揮劉希秋說:“退休的老年人參與文藝活動更有熱情。在西安,每周至少排練1次的業余合唱團大約有50支,都是近10年來發展起來的。合唱對于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很有好處。”
據中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突破2億。據預測,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接近5億,人口老齡化水平也將由目前的14.8%逐年增加到本世紀中葉的35%左右。中國已經迎來了“銀發社會”,養老問題刻不容緩。在健全養老保障體系的同時,注重“老有所樂”的公共文化服務是不可缺失的一環。長期以來,文化部高度重視老年文化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老年人文化權益保障,積極倡導敬老、愛老、助老的良好社會風氣,充分發揮公共文化設施為老年人服務的社會功能。在此倡導下,各地逐步重視開展老年群眾文化活動。張店區文化出版局局長李穎說:“張店區從2011年開始重點打造群眾文化隊伍,轄區內的合唱團有100多支,此次張店區提前舉行海選,選拔最好的老年合唱團參加第十六屆中國老年合唱節。”
與前幾屆合唱節相比,評委們認為本屆中國老年合唱節參演團隊的實力有所提高。“中間水平的合唱團越來越多,體現了合唱藝術的普及力度,這跟多年來政府的引導有關系。”評委顧春雨說:“很多團隊找來專業指揮進行指導,大部分團隊開始追求協調的聲音,音準和節奏感有所提高。合唱不僅要進行聲音的訓練,在作品表現和藝術修養上也有高標準要求。”評委李小祥也說:“今年合唱節參演團隊的整體實力高、規模大,有些團隊合唱水平已經接近專業水準,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大城市的老年合唱水平明顯較高。”
但李小祥也表示:“合唱大國并不等于合唱強國。我國以前在音樂基礎教育方面的訓練較弱,對于老年人來說,訓練他們的固定音高比較難。而且因為經濟回報比較低,國內創作合唱作品的作曲家不多。現在政府正以在合唱比賽中設立作品獎等方式進行引導。”他說:“合唱是引進文化。國內的合唱團不能一味演唱外國合唱作品,應探索民族合唱之路怎么走,怎樣融入民族特點和文化傳統。”(中國文化報/王立元)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