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舞臺,是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它折射著紛紛繁繁的大千世界,照映出熙熙攘攘的人類眾生相。
晉商和晉劇有著與生俱來的親緣關系,都生長在三晉這方黃土地上,都蘊含著濃郁的山西人文精神。山西商人都愛看梆子戲,一因這是他們從小聽慣的鄉音鄉韻晉腔晉調,二因他們常年經商在外,聽聽家鄉音看看家鄉戲,聊以排解思親想家之情。為了更受到商人們的歡迎,獲得更高票房價值,藝人們編演了許多反映商人生活的劇目。這些劇目有的直接取材于身邊的真人真事,有的改編自話本小說,有的源自古代商人的傳說故事,有的是從其他劇種移植而來。在劇目中出現的商人形象,有大商號掌柜,有小本生意人,有走街串巷的小貨郎,有自產自銷的小商販。有的是戲里的主角,有的只是一個小小配角。但生旦凈丑,行當齊全,個個千姿百態,生動鮮活。舞臺上就像一幅活動著的晉商“清明上河圖”,形象地展示了商人們的立體生活畫卷,勾畫出了栩栩如生的各種商人肖像。當然,在這些劇目的創作過程中,編演者要按照藝術規律“無情不感人,無理不服人,無技不驚人,無趣不悅人”,以及“以唱抒情、以念達意、以做傳神、以打顯真”的唱做念打必有元素,戲中的故事要比真實的晉商生活更奇巧、更夸張、更典型。盡管如此,這些在舞臺上活起來的商人和他們的生活寫真,也為我們研究晉商打開了一個新的資料庫,提供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寶貴資料。
晉劇已有200余年歷史,上演的劇目約有千部之多,其中究竟有多少反映晉商生活的戲,由于筆者能力和占有資料所限,還難以說清。現僅從經常上演的傳統劇目中擇選幾部,供研究者參考。
至誠至義的當鋪掌柜
“誠實守信,利以義制”這是晉商稱雄商界500年形成的傳統美德。晉劇《串龍珠》中的當鋪掌柜就是這樣一個恪守傳統美德的商人。
元末明初,義士侯伯卿為救好友郭廣清出獄,將祖傳寶物串龍珠送往康茂財當鋪典當。康掌柜當即付白銀500兩,并開據當票。不料侯伯卿救友心切,將當票丟落在衙堂門口,恰被總兵完彥龍之子拾得。完彥龍欲霸占串龍珠,誣陷侯伯卿為盜賊,逮捕入獄。康茂財聞訊后,挺身而出,闖進衙堂為侯伯卿作證,證明串龍珠實屬侯家寶物。權高勢重的完彥龍為毀證滅口,也把康茂財關進大牢。康茂財在獄中不屈不撓,堅守誠信,拼死也要為客戶作證。危難時刻,義軍花云人馬來到,擊敗完彥龍,解救出康茂財等人,串龍珠也物歸原主。從此,康茂財成為典當行業的典范。為傳承他至誠至義的品德,街市上的當鋪幌子,都由原來門上的一個“當”字,改為“茂財”兩個大字,店前高桿上還掛了一條橫置的龍形,下面再掛一串銅錢或珠子,代表“串龍珠”之意。至今,在一些老當鋪門前,仍可看到高掛著的“串龍珠”幌子。
《串龍珠》,是晉劇久演不衰的傳統劇目,尤其須生泰斗丁果仙飾演的康茂財,更讓觀眾百看不厭.
善良誠實的作坊老板
根據晚清小說改編的戲曲劇本《太原奇案》,講述了兩戶太原小作坊老板的故事。一戶為橋頭街豆腐坊莫老實父女,一戶為開肉鋪的吳一刀夫婦。他們都是老老實實、本本分分的生意人,但莫老實卻因熱心助人引來殺身大禍,吳家出于自衛成了殺人犯。戲文說的是太原有個王財主,為攀高結貴將長女嫁給垂死病人沖喜,使女兒成了寡婦;又因嫌貧愛富,硬要拆散次女的美滿婚姻。次女與未婚夫連夜逃婚,被善良的豆腐坊莫老板收留,并卸下磨豆腐的毛驢借他們外逃。長女與情人定慧幽會敗露,定慧男扮女裝也逃進豆腐坊。莫老實識破真相,將自家男衫換給定慧讓其快逃。不料定慧路過吳一刀肉鋪,見女老板年輕貌美,欲行不軌。情急之下,吳一刀為救妻子,一刀下去定慧死亡。太原知縣見死者身穿莫老實衣衫,又在豆腐坊搜出定慧所穿貴重女裝,斷定莫家圖財害命,逮捕入獄。恰在此時,王家次女未婚夫也來豆腐坊還驢,結果一并抓捕。知縣急于破案,嚴刑逼供莫老實父女和王家次女未婚夫。逃往晉祠避難的肉鋪老板吳一刀聞訊后于心不忍,覺得不能因自己之過害死三條人命。在見證人香玉勸說下,吳一刀挺身自首,平了冤獄,莫老板等無罪釋放。吳一刀因是自衛誤傷,且能坦誠自首,也從輕處理。太原知縣自責斷案草率,主動拿出俸銀百兩讓莫家療傷治病。
上世紀80年代,《太原奇案》由太原市豫劇團演出時,太原人倍感親切,紅極一時。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