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5年開始,中國古琴的演奏發生了很大變化,“很多東西消失得非?,傳統的古琴演奏方式受到西方影響和沖擊很大。再不拯救的話,古琴的異化過程會非常之快。”
今日許多人的演奏已經變了樣
講到這里,國鵬打開了隨身攜帶的一個筆記本電腦,電腦里有著許多個文件夾,里面大文件夾套著小文件夾,都是這些年他整理的各種古琴錄音。685個文件夾,7824個文件,208個G,超過萬首的古琴曲子,這些還不是他收集的全部內容。
“現在從我個人努力的角度來講已經到95分了,最后的部分可能要靠機緣了!痹趪i眼里,要達到100分,首先是要把現在整理到的錄音進行出版,另外可能還存在遺漏的資料,他也希望進一步進行整理。
國鵬的筆記本電腦里,有一份他列的詳盡的出版報告。其中包括了出版預算,以及他希望出版的內容。他列出了6個出版標準,包括:出版稀少且絕版的歷史唱片曲目;大師未出版的代表曲目;從未有錄音出版的歷史琴家曲目;瀕臨失傳,罕有人彈的代表曲目;代表大師不同藝術時期的未出版曲目和古琴大家之間罕見的合作曲目。在這幾個標準下,他計劃先遴選出150首曲子進行出版。
“現在的出版障礙主要是資金與版權的協調,光是版權協調就非常費勁。老錄音需要后期數碼處理,唱片的制作。我初步算下來,需要近百萬的投入!眹i很希望將這批錄音盡快出版,因為他認為,這些大部分錄制于1934-1968年間的老錄音,琴家們的演奏手法和表現方式還沒有受到西洋影響和沖擊,而今天很多琴家的演奏已經變了模樣。
明代徽王朱厚爝編輯的古琴譜《風宣玄品》里有這樣一段話——“其身必欲正。無得左右傾欹。前后仰合。其足履地。若射步之狀。目宜左顧徽弦。不宜右視其手。手腕宜低平。不宜高昂。左手要對徽。右手要近岳。指甲不可長。只留一米許。甲肉相半聲不枯……不宜飛舞作勢輕薄之態。欲要手勢花巧以為好看。莫若推琴而舞。若要聲音艷麗以為好聽。莫若棄琴而彈箏。此為琴家之大忌也。務使輕重疾徐卷舒自若。體態尊重。方能心與妙會……”
國鵬一邊從筆記本里調出了一段管平湖當年演奏時的老視頻,一邊對照著念起《風宣玄品》里的這段話。在他眼中,今日許多有名望的琴家在彈琴時已經離傳統相去甚遠。從1985年開始,中國古琴的演奏發生了很大變化,“很多東西消失得非?欤瑐鹘y的古琴演奏方式受到西方影響和沖擊很大。再不拯救的話,古琴的異化過程會非常之快。”
收藏在國鵬電腦里的這些錄音的演奏者,很多已經離世,國鵬說“其中很多在20世紀古琴歷史上非常有影響的大家,一生僅有的幾首錄音都沒有機會出版過,我很替他們打抱不平!”
■ 琴家說
這些錄音彌補“老八張”不足
●古琴藝術家丁承運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查阜西率領王迪、許健走訪全國,錄下了八十幾個琴家的錄音,這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古琴錄音采集,以后再也沒有辦法做起來。這些琴家都從民國年間走來,當時還都健在,這些錄音出版了“老八張”,對這一次采錄進行了壓縮,很多應該收入的內容沒有收入,后來王迪跟我講過,這次出版他并不滿意。國鵬這次擬出版的錄音,很多是這次采集到的錄音,同時也有擴展,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彌補了“老八張”的不足。可以讓今天彈琴的人知道,當時的琴家是怎么彈琴的。
據我所知,國內并沒有一個機構進行類似這樣的收集整理工作,查阜西先生當年采集到的錄音大部分保留在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但他們只是放著,立足于藏,外面的人想聽卻聽不到,連我都聽不到,更不要說別的人。我曾經讓音樂學院發函件,希望翻錄其中的曲子,可以付費,都沒有做成。顧梅羹有5首曲子在里面,顧的后人去錄都沒能錄成。我納悶,當年在采錄的時候也沒有說買斷版權,這個不應該成為一個單位的私有財產。我曾經去過香港的錄音公司,人家說,我想要哪首曲子就幫我錄哪首,一分錢不收,我這樣錄到了一整盤顧梅羹先生的錄音。
所以現在如果有民間機構愿意出版國鵬的錄音,是件很好的事。
■ 認識古琴
古琴簡介
古琴,又稱琴、七弦琴,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琴藝術并不僅僅指古琴這種平置彈弦樂器,它由琴制、琴弦、琴譜、琴曲、琴史、琴歌、琴社和琴派等構成。古琴藝術是總括了中國文化歷史創造精華的藝術遺產,是中國古代精神文化在音樂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
2003年11月7日,中國古琴藝術繼昆曲之后,入選世界“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是中國第二個入選的項目。
古琴名曲
《廣陵散》、《高山流水》、《平沙落雁》、《酒狂》、《關山月》、《瀟湘水云》、《陽關三疊》、《梅花三弄》等。有興趣的朋友還可以找“老八張”來聽(“老八張”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根據1960年編創的珍貴古琴錄音母帶整理出版發行的“中國音樂大全古琴卷”全套共八張CD的簡稱。當時在中國唱片社及各地電臺的支持下,共錄制琴曲約1500分鐘。皆是名家名作)。
綜合新華社、《人民日報》、《鞍山日報》等
C14-C15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姜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