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舞臺劇《我,就是我》于2014年11月29日在北京中央音樂學院進行了首場演出。作為第三屆北京青年藝術節的閉幕演出,該劇可謂是奇招盡出,十分精彩。《我,就是我》是中央音樂學院教務處長徐之彤擔任項目負責人,由中央音樂學院、北京舞蹈學院等幾大國內頂尖藝術學院的師生共同制作完成。以音樂為主題,綜合了音樂劇、舞劇、話劇、音樂會演出等形式特點,是一場關于探尋“我”的視聽盛宴。在首演當天,便獲得了極大反響。
拒絕單一 首打“音樂劇場”概念
《我,就是我》以“我”為主題,由“忘我”、“自我”、“本我”、“真我”四個故事組成。全劇以音樂劇形式為主,在不同的故事段落中分別側重于舞劇、話劇、音樂劇、音樂現場演奏,是一個以綜合舞臺劇形式而呈現的音樂劇為主體的新型舞臺劇。
而這部綜合了音樂劇、舞劇、話劇、音樂會特點的舞臺劇,之所以叫做音樂劇場,是因為它具有以上幾個藝術形式的特點,又將它們綜合的呈現出來。《我,就是我》由于它的元素多變,所以對于演員的要求也很高,既要唱、要說、要跳,還要演奏。一直以來,北京青年藝術節在致力于藝術形式的融合與創造,從一開始就確定了把多項藝術門類綜合起來,相互影響,相互啟發的原則,從而產生了這樣一個構思,不拘泥于某一種藝術形式,希望讓觀眾在短短的100分鐘里,看到多種表現形式。
內容豐富 現實生活藝術化
張國榮的一首《我》可謂驚世之作,而《我,就是我》的第一個章節,就是向這位傳奇般的人物致意。本劇接下來的三個章節的內容分別為婚姻家庭生活的困惑;孩子的教育問題;年輕人奮斗的歷程。縱觀全程,皆是十分貼近現實生活的方向。既有當下社會凸顯出來的問題,也有人們經常會面對的問題,還有對于藝術對于事業追求的執著與決心。雖然故事情節頗為坎坷,但是不管是幽默的臺詞,還是連專業人士都無可挑剔的演繹水準,都讓現場觀眾流連忘返,回味無窮。
而最后一個章節的內容大反轉,是人們可以看到關于未來的希望,堅持,是對事業對藝術對成功所必須具有對精神,婚姻與家庭是默默奉獻與付出,千萬不要忘記和忽略每個人為它付出對努力和貢獻。點題的那句話這樣說:“生活的路還在堵,但夢想已經找到了出路。”
年輕陣容 藝術新勢力崛起
《我,就是我》的制作人、著名作曲家徐之彤介紹說“藝術也是一直隨著時代在發展變化的,它需要創新,也需要融合。當音樂、舞蹈、表演等方式能夠巧妙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可以從里面體會到更多藝術的包容性和無限發展的可能。”
這部音樂舞臺劇的原創陣容非常強大,參與《我,就是我》本劇創作演出的團隊由中央音樂學院和北京舞蹈學院的師生,以及中國傳媒大學、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中國戲曲學院的畢業生們組成,其中的一些畢業生在學生時期就已經開始揚名業界,比如“冰雪飛”組合等。全體主創演職人員平均年齡只有二十幾歲,是一部年輕人策劃、執導、創作、排演的劇目,是一群來自國內頂尖藝術院校的師生們合力完成的嶄新劇目。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