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音練習
發音:看來很簡單,是很平常的問題,尤其像古箏這樣的樂器,任何人都可以把它彈響而發出聲音,特別是將弦調準以后,隨便撥弄,都可以發出動聽的聲響。但是在樂曲演奏中的彈奏就不是隨便撥弄的問題,它要求彈弦時力的控制以及輕重、強弱的把握,所以發音應該納入到技法的范圍,因為它有其具體的要求,任倚—種樂器都有它不同的發音方式,有的是彈片彈弦發音,如月琴、柳琴、三弦。有的是敲擊發音,如揚琴、木琴。有的是弓擦弦發音,如二胡、小提琴、大提琴……而古箏運用手指配帶上假指甲,以手指彈弦發音的,其共同特點都是:運力--弦線產生振動--發出聲音--產生共鳴的過程,發出樂音。由于每種樂器的構造不同,共鳴箱的情況不一樣,發音的形式也就不同。所以在演奏方法上也就有各自的特點,運力方法也就有不間的要求。古箏是通過弦線振動發出聲音,再通過音柱(碼條)將聲音傳導至共鳴箱體內產生共鳴,其共鳴聲音自底板的,出音孔而傳出來,指甲撥彈的運力使弦線振動是關鍵,如果指力使弦線振動為橫向振動聲音通過碼條向下往共鳴箱的傳導就受影響,同時還可能發出碼條的聲響,直接影響到傳導效果,從而使所發出的聲音不理想。從古箏演奏方法來看,目前常用的是兩種,即夾彈法和提彈法,這兩種方法都具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使弦線的振動與面板是垂直方向,每個音的發音都是通過琴碼頂端,傳導至琴碼的兩個與面板的接觸面,而進入共鳴箱體產生同方向的振動,通過共鳴將這一經過美化的樂音經出音孔而傳輸出來,所以我們才能聽到真正動聽的聲音。因此,我們學習箏的演奏,首先必須對這兩種彈奏方法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同時,也要求能初步掌握這兩種方法的實際運用。
夾彈法:這是古箏演奏中最普通而且流傳最廣的一種傳統的彈奏方法,它是運用手指及手掌的力量向面板方向用力,因為箏的面板有一定孤度,當手指運力彈奏時,其運力正好符合向下使弦線產生上下充分振動的原理,同時,彈奏中右手無名指是一個支點,靠在岳山邊上, 隨音區的變換而移動,另一特點是,大指和中指在彈弦后往往停留在下一音的弦上,使發音充分、清晰,消除了相鄰的共振雜音。
提彈法:這是運用指、掌、腕關節的配合,懸手彈奏的一種方法,其手指運力是向手掌心的方向,彈弦發音后,手形呈半握拳狀,這種彈法的運力是向斜上方運動,與夾彈的運力方向相反,但弦的振動是相同的。
總之,這兩種方法都應該了解,并進行認真的練習。